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会败?如果当时项羽选择渡过江东,在江东称王,刘邦会把他赶尽杀绝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楚汉之争,项羽为什么会败

人们普遍认为项羽是自刎于乌江,而不是东城,那一幅自刎乌江的图画,始终印记在许多喜爱项羽的后人的脑海里,虞姬一别,悲歌一曲,自刎一剑,定格了项羽的光辉形象,让无数项羽的粉丝叹息不已。那么,何项羽会被刘邦逼得乌江自刎呢?

第一、项羽手下的人才都被刘邦挖得差不多了。西汉的开国功臣中,有很多当年都是在项羽手下,不得重用,都跑到刘邦麾下谋高就去了,不但得到重用,而且为刘邦建立了卓越的功勋。比如韩信,当年项梁西征,他仗剑相随,不过不得重用。项梁战死后,韩信又随了项羽,任为郎中,多次向项羽献计,不得采纳,韩信因此郁郁不得志。刘邦当了汉王后,韩信便离开项羽,跟了刘邦,被越次提拔为大将军。

又比如陈平,当初在项羽手下,曾追随项羽入关,封信武君。但在殷王司马卬反叛时,项羽派陈平去平定叛乱,打败司马卬,但司马卬既降又叛,项羽竟然要斩杀前去平定叛乱的将领,这叫是非不分,陈平因此改投了刘邦。所以,那些稍有才能的,便纷纷改投了刘邦,战争既打实力,更打人才,最后惨败,这是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在战略眼光上,项羽也远不如刘邦。刘邦自西征秦朝以来,眼睛死死盯着关中之地,他要的就是富饶的关中,以此为基地,再图中原。所以,他经营汉中不久,自己有了一定的实力之后,便立即“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还定关中,再后就与项羽争霸中原了。

而项羽呢?进入咸阳后,有人以“关中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劝说项羽定都关中,建议他利用关中得天独厚的优势,定都关中,以易守难攻的优势,和沃野千里、良田万顷的资源,成就霸业,然而,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十分天真地给拒绝了。其战略眼光与刘邦相比,真有霄壤之别。

第三、胸怀狭小。韩信曾评价项羽“匹夫之勇,妇人之仁”,说的就是他的胸襟不宽阔。他说,项羽虽然威严,咆哮起来,震山惊海,手下无人不惊骇,但他不能任用贤能,不过匹夫之勇。他待人恭敬仁慈,有人生病,甚至流泪,但当手下立了战功应该加官进爵时,他却反复磨玩着印信,却舍不得赏赐给功臣,不过妇人之仁。

而刘邦则不然,手下功臣,当封地时封地,当封王时封王,从不吝啬。这种胸怀和格局,使他积蓄了当时的最优秀的人才,掌握了最广博的资源,前进时如猛虎下山,即使失败了也不气馁,反而能重蓄力量,绝地反击。

所以,项羽后来失败于东城,从十万大军战到身边只留数十亲随了,还在发起冲锋,打得津津有味,匹夫之勇表露无遗。而当最后几乎是只身逃到乌江边时,本可能驾一叶扁舟,回到江东,再图东山再起,但他却以“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这也是为人过于刚烈的表现,得意时无法无天,失意时破罐破摔。

如果当时项羽选择渡过江东,在江东称王,刘邦会把他赶尽杀绝吗

我认同项羽不过江是已经怠战,希望保护江东父老的。其实打到那会,江东子弟也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打下去不仅希望渺茫,还可能把整个氏族都搭进去,刘邦会把他赶尽杀绝。

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后,是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上最强悍的武将。《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南宋大才女李清照也写诗赞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之美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23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江东八千子弟兵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反秦斗争,登上了历史舞台。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中一鼓作气打败悍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

由于其卓越的战功、无双的勇力,成为事实上的反秦群雄的领袖,在推翻暴秦统治的斗争中起了主要的作用。

但是,项羽在和刘邦的军事斗争中,无疑是一个失败者。但是他并非单纯是军事意义上的失败者。他的失败,更多的是政治谋略上的失败。相比较而言 ,力量弱小的刘邦之所以取胜,力量相对强大的项羽之所以失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刘邦正确地运用战略策略,与项羽斗智不斗力,用计分化收买项羽的部下,抄项羽的后路,派游兵切断项羽的粮道。

二、刘邦善于用人,能把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联合起来,做到守有贤相,谋有良臣,战有猛将,力量由弱逐渐变强,终于战胜了项羽。而项羽自以为“力拔山兮气盖世”,迷信武力,缺乏远见,刚愎自用,不肯听从部下意见,嫉贤妒能,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平、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贤士不附,将帅离心,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

三、项羽目光短浅,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重建大一统封建秩序,而是逆历史潮流而动,效仿西周大搞分封制,只满足做一个诸侯霸王,完全背离了天下百姓渴望安定统一的愿望。项羽充其量只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一介武夫,他的失败注定是必然的。同时,项羽的分封也引起了一些握有重兵的将领的不满,那些被贬的或未封王的,更是怀恨在心。其中尤以刘邦、田荣、彭越、陈余四人最为突出。当初楚怀王与诸王有约,先入关者王之,刘邦先入关,但项羽凭借自己势大,把刘邦赶到巴蜀汉中去当汉王。刘邦对此心怀不平。分封不久,握有重兵而未封王的田荣,首先在齐地起兵反抗项羽,接着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进兵关中。从此,刘邦与项羽展开了四年的楚汉战争。

四、刘邦注意收买人心。刘邦率军进入咸阳后,宣布废除秦的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让秦的一些地方官留任原职,以维持社会秩序。尤其是刘邦的“约法三章”,一方面是重建封建法制的开始,是保护地主阶级生命财产不受侵犯的政治宣言,另一方面,它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积极作用,因此得到了关中各阶层人民的支持。“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慰劳刘邦的军队,“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因此,在战争过程中,刘邦有比较稳定的关中做后方,粮饷兵源比较充裕,可以专心东进而无后顾之忧。而项羽的后方,地盘虽大,但有十余个割据王国充塞其间,矛盾重重,貌合神离,明争暗斗,愈演愈烈。这就是项羽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大搞分封制的必然结果。项羽孤军远征,军需供应不济,军力消耗无法补充,因此他东征西战,顾此失彼,穷于应付。这就给刘邦利用矛盾、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创造了条件。

此外,项羽生性残暴好杀。由于坑杀20万秦军降卒,进咸阳后烧杀抢掠,近失民心,致使众叛亲离,日益孤立,最后落了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自刎乌江的可悲下场。

项羽为什么死了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有首《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为什么会死,原因就是不肯过江东。

那么他为何不肯过江东呢?因为他失败了,当初带出的八千子弟,如今仅他一人回来,怎么也无面目见江东父老,所以自刎于乌江边。

项羽是楚国贵族出身,祖上世代为楚将。秦始皇征战六国时,灭魏、燕、赵、韩,然后举顷国之力征战楚国,项羽之祖父,楚国名将项燕举兵抗战,最终兵败自杀。楚国亡,不久秦王朝诞生。项羽骨子里是有着深厚的贵族气质和复国情结的。陈胜吴广农民起义,项羽跟随叔父项梁举兵响应。此时的项羽年仅二十余岁。但也是从这里开始,项羽的军事才能得到充分展示,其叔父战死后他独自领兵,更是锋芒极甚。

从几场大的战争可见他的独到的军事能力和个人勇猛。巨鹿之战仅以5万骑兵大破王离的长城军团,斩苏角擒王离,歼敌二十余万,令各国来见诸侯都是跪行相见不敢抬头相视,可见他的威望和杀气。彭城之战更为惊骇。彭城是他的老巢,也是他封侯之地。在他讨伐齐地之时刘邦占彭城聚各路诸侯计五十六万余人反叛,项羽仅率三万轻骑回援彭城,项羽极为勇猛,作战可说是迅雷不及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