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所有满族人都是在旗的吗都享受俸禄与特殊待遇吗?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旗最尊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清朝时,所有满族人都是在旗的吗都享受俸禄与特殊待遇吗

对。

但是俸禄不高,除了当兵和做官,旗民不能从事其他工作。

早期还可以,后来不行了,俸禄太低了,没有外快很辛苦。

清朝八旗如何排名,哪旗最尊贵

清朝八旗制度中,级别最高的应该是正黄旗。要区别各旗的排名和地位等级,首先得从清国的八旗制度起源谈起。

八旗制度的起源

清的祖先是建州的女真人,属游猎的少数民族,主要以捕猎为主要生活来源。捕猎时为提高成功率,往往采取集体围猎的方式。在具体的捕猎工作中,女真人往往采取每十人为一个小组。为统一行动和指挥,在这十个人当中,就会选出一个负责人,统一指挥调度,称之为总领。每组十个人,就称为一个牛录,负责人就称为牛录额真。这就是八旗制度的最先雏形。

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后,不断吞并相邻的部落,人数不断增多。为了便于管理,也为了提升打仗的战斗力,每个牛录的人数,逐渐扩充到三百人,牛录额真就成为了这三百人的将官。后来,随着军队人数的不断增多,努尔哈赤就将部队分别编成四个牛录。为了区别管理,每个牛录分别授予“黄、红、蓝、白”四种颜色的旗帜。这就是最开始时的四旗。

八旗制度的发展

努尔哈赤采取有一系列强有力的战略方针,对投降的人员非常优待,对主动来归的人员,更是特别优厚,实现了地盘不断扩大,军队不断扩充。于是又增设了四旗,分别授予“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种颜色的旗帜。整个八旗制度就此形成,名称分别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以及镶黄、镶白、镶红、镶蓝。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四旗旗帜的颜色均为纯色,即:黄、白、红、蓝四色;镶黄、镶白、镶蓝,均以红颜色镶边,镶红则以白色镶边。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之后,又不断向蒙古、汉族地区扩张,许多蒙古、汉族人口不断归附。于是部队扩编为四百个牛录,其中满蒙混合三百零八牛录、蒙古族七十六牛录、汉族十六牛录。这就是清军原来的主力部队。

八旗制度的演变

八旗制度首先是由原来围猎的实际需要产生,是一种生产生活组织。后来由于清太祖努尔哈赤不断征战吞并周边部落,出于作战的需要,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军队的管理制度。再后来,随着版图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清的八旗制度,又发展演变为一种户籍管理制度。

所有人口都归属于八旗之中。每旗的旗主,就是本旗所有人口的主人,旗主与旗人之间是君臣的名分。每个旗,相当于一个独立的王国,旗主是实际意义上的国王。整个后金的政治体制相当于一个“共和”体制,由八位旗主共同推举一位旗主为大汗,主持整个国家的日常运转,也是国家的元首。但,国家的重大事项,由八位旗主共同商议决定。这也就是所谓的“八王议政”制度。清太宗皇太极继位之后,不断削弱各旗旗主的权利,不断提升巩固皇权,权力不断收归君主,逐步发展成为了君主制度。

八旗制度的管理机构,每旗设有一名军事长官,叫固山额真,入主中原后改称都统;设左右两名梅勒额真,即副都统;每旗分设五个甲喇,每个甲喇的军事长官称甲喇额真,即参领;一个参领又管理五个牛录,每个牛录的军事长官称为牛录额真,即佐领。

八旗制度的等级

八旗分两个等级,即上三旗,分别为:正黄、镶黄、正白,一般是皇帝自己亲自管理;其余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则为下五旗,一般为各位王爷、贝勒、贝子、公爵等领导。

清太宗皇太极时,皇太极亲自管理正黄、镶黄两旗;睿亲王多尔衮管理正白旗;礼亲王代善管理正红旗;郑亲王济尔哈朗管理镶蓝旗;豫亲王多铎管理镶白旗;庄亲王博果铎管理镶红旗;正蓝旗原属莽古尔泰,后来归皇太极接管,归属肃亲王豪格。

由上可见,清朝的八旗排名应该是:正黄、镶黄、正白、正红、正蓝、镶白、镶红、镶蓝。其中最尊贵得应该是正黄、镶黄两旗,考虑到正黄旗是最先的四旗之一,镶黄旗为后来扩充的后四旗之一,所以,八旗中最尊贵当属正黄旗。

清初八旗汉军的地位是不是要低于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

是的,虽然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的旗色、官制是相同的,但满洲八旗的地位最高,蒙古八旗次之,汉军八旗的地位最低。

从成立的时间上,满洲八旗成立于1615年,由努尔哈赤建立,各旗主由努尔哈赤的子侄们担任,旗主世袭。

图为八旗军人像。

蒙古八旗成立于1635年,由皇太极建立,各旗主均为蒙古各部首领,理论上蒙古八旗的旗主由皇帝任命,实际上满清皇帝对蒙古一直执行笼络政策,所以蒙古八旗各旗主多为世袭。

汉军八旗成立于1642年,在皇太极死前建立,初始汉人全是满人的奴仆,后来为扩大兵源,才抽调了壮丁改奴为军户,虽然成立汉八旗,但无论旗主还是旗民原籍依然保留,依旧是满八旗原主子的属人,另外汉军八旗的旗主由皇帝直接任命,可随时撤换。

石廷柱,辽东汉人,降后金在伐明征战中立下功勋,是首任汉军镶红旗主。

满清最精锐的禁旅八旗,全部是从满洲八旗里挑选的,担任宫廷守卫和皇帝的随从武装所有官兵,更是从满洲八旗的正黄、正白、镶黄,所谓的上三旗中挑选的,所以在满清,满洲八旗的地位超然。

图为遵化八旗兵营旧址。

而蒙古八旗,前面说了满清皇帝一贯对蒙古执行笼络政策,爵位赏赐舍得给,蒙古执行和满洲一样的爵位系统,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这6等爵位如果给了,大部分都是是“世袭罔替”。

八旗盔甲。

最后再说一下议政王大臣会议,这是清前中期最高的权力机构,主要由宗室王、贝勒等担任,后来增加了满蒙八旗的旗主,满蒙尚书等为议政大臣,人数众多,但汉八旗成员没份,顺治时增加了蒙古王公大臣列会,汉八旗依然没份,康熙时改革议政王大臣成员,由满蒙八旗都统、尚书、左都御史、内大臣充任,这时才有了汉人列会,但此时的议政王会议权力与地位开始下滑,后来名存实亡,直至乾隆撤销。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