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之高瞻远瞩料事如神是如何做到的呢?为什么会有“鼠目寸光”这样的成语,请从科学角度解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诸葛亮之高瞻远瞩料事如神是如何做到的呢

泻药。

题主连用了两个成语提出了问题,我也用个成语起头展开拙答。

锦上添花 这个成语的释义为:在锦缎上面再绣上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

诸葛亮本身就具“精美丝织品”之质,后人,尤其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施其妙手,又在这锦缎上绣了更精美的花朵。于是一块绚丽多彩的“锦绣”光照千秋,朝堂、民间谁不知卧龙诸葛亮贤良、多智,近仙人般人物。

诸葛亮忠于主上,尽心辅佐蜀汉,鞠躬尽瘁,丹心值得后人敬重。治政用兵,高于常人,清廉严谨,堪称楷模,风骨值得后世赞誉。作为民间传诵,小说家美颜加笔,一步步演化他成为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的形象,逻辑发展上也没什么可以多多非议的。因为封建帝王之家需要这样的完美贤臣代表人物出现,可以激励臣属向善向忠,以为典范。民间百姓也喜欢这样的智慧化身人物的出现,可以寄托君明臣贤、国安家宁的向往。

随着小说《三国演义》中对诸葛亮更加极致的美化,诸葛亮的形象在华夏达到了完美的高度。

现代人知识量丰富,上知天下知地了,看问题分析问题总是比文化普及虑低的古人要高深多了。盲目的笃信、迷信什么,少了。客观理性的去思维,多了。

比如题主用的两个成语,高瞻远瞩形容诸葛亮就有点儿言过,不搭。料事如神吗,还说得过去,因为这个表达,在后世的人们心中似乎已形成了一个固有的印象定式。

在高瞻远瞩方面,诸葛亮还真没达到这个层面。细说起来,同时期的曹操、孙权、荀彧都比他要强一些。曹操于乱世中脱颖,首先奉也好挟也好,把天子弄到了身边,不可不谓为高瞻;孙权年轻,却巩固父兄基业,阻曹操虎奔之势,谋定一方,不可不谓为远瞩;荀彧提前劝言乡人搬迁,避走战乱之地,不可不谓为远见。

而诸葛亮呢?

不否定他确实大智大忠的前提下,确实是有几处做的不是那么让人称是。

刘备伐吴失利,诸葛亮虽未去到前线,但盛名之下,敢说没有他的非高瞻远瞩的因素在内吗?至少劝谏不力。

后期明知魏强蜀弱,五出祁山用兵,未能憾动魏国几分。此举能与高瞻远瞩相搭吗?

高瞻远瞩讲的是谋大局,定大势。而诸葛亮想的更多的是什么?是尽忠先主,秉承遗志,力争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建出一些功业。这明显的是把一份血气置于高瞻远瞩之上。当然,从蜀汉角度,这份拼一下的血气还是值得肯定的,因为它含着报答先主知遇之情、含着尽忠无愧之意。。

总之,因为史传、评话演义的流传,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形象已深入民心,用神机妙算、料事如神来评品他,还算说得过去搭得上。要是用高瞻远瞩来形容诸葛亮,只能是锦绣的花,绣的有些偏了。

为什么会有“鼠目寸光”这样的成语,请从科学角度解析

鼠目寸光,喻人眼光短,见识浅。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完忠》:“俺主公豁达大度,兼容并包,尔反鼠目寸光、执迷不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为此説者,真乃鼠目寸光,误人家国,无所底止者也。”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五:“这种鼠目寸光、有眼无珠之徒,成不了气候。”

从科学角度讲,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1.老鼠的眼睛小,看不清遠的地方。2.老鼠的眼球能接受的光的頻率有限,頻率較低的紅橙光能被他接受而較高的藍紫光就不行了。

高瞻远瞩是什么生肖

答案是蛇在十二生肖中,蛇是唯一的冷血动物,所以生肖属蛇的人都有冷静的一面,他是不善与人吵架。从前据说有一个人养八条蛇,称之为八兄弟,有一天,他必须外出二个月才能回来,告诉蛇不要乱跑,结果二个月回来之後,发现八条蛇均不见了。优点: 有神秘浪漫斯文外表与熟炼处世态度,风度翩翩善於辞令很会钻营。 冷静沈着,具有特殊才能,有贯彻始终的斗志与精神。 不会炫耀自已才能而是暗自砥砺并按照计划逐步前进。

高胆远瞩是指什么生肖

怎么用了“胆”字?这和胆脏有什么关系?正确的是“高瞻远瞩”。答案是‘龙’或‘虎’。

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区别在哪里

从1948年11月23日起,东北野战军十个主力纵队和全部特种兵部队大举入关,70多万名指战员头戴狗皮帽子身穿嶄新棉军装手持缴获的美式武器,簇拥着3000辆汽车、8000辆大车和14万匹骡马,后面跟着15万名支前民工,浩浩荡荡向长城沿线进发。然而这样的大军开拔却是极其隐蔽的,报纸上甚至还有林彪在沈阳出席活动的新闻。

东野纵队数量不对吧?没错,由第4和第11纵队(塔山阻击战的参战主力)组成的“先遣兵团”,早已经在河北遵化地区完成集结,在司令员程子华的率领下先期从热河方向的冷口、喜峰口越过长城,西柏坡给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直扑京西的怀来和南口地区,切断北平与怀来之间的联系,配合华北军区部队消灭“平张线”上的所有守军或者援军。

东北野战军发起的辽沈战役整整打了52天,至1948年11月2日才全部结束,东野各部伤亡较大(全军伤亡69000余人)、解放战士成分增加、百万大军的粮秣函需补充,甚至还有干部战士离开家乡南下的思想问题等等,因此进行一定时期的休整非常必要。尽管华北战场军情如火,林彪还是电请休整至12月中旬,而傅作义根据军事常识判断: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休整四到五个月才能再战。

这只是军事家们对战争的通常或者说正常理解,西柏坡的毛泽东则站在战略高度强调抑留傅部的紧迫性,强调东野提前入关的重要性,致电林罗刘指出:“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于是1948年11月18日,嘱东野提前入关的命令不容置疑地下达了,次日上午林罗刘回电:“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

先遣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将军虽然55年没有授衔,却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早年就是强悍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转任副军长),也是东北野战军最早建立的两个兵团部(原番号为第一、第二前方指挥所)司令员之一,另外一名是开国大将肖劲光,军界资历显而易见。他率领先遣兵团入关后,12月4日逼近密云县城,即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区。

密云县城座落在潮河与白河的汇流处,虽然我军步兵可以徒涉,但如果不能控制城郊的渡口,东野先遣兵团的辎重车队就难以过河,并且根据情报显示,密云城内只有敌人一个保安团和少量警察,至多不超过2000人。兵团前指经过研究决定,顺手牵羊解放密云,为了不影响大部队前进速度,只派出11纵第31师独立完成作战任务。

从纯军事角度出发,程子华司令员的决定没有错误,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编成内重武器数量较多,携带的装备和弹药为数不少,如果辎重车队不能跟上队伍,则必然影响兵团战斗力。然而从战略高度来看,擅自攻击敌人重兵把守的京郊重镇,极有可能暴露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的企图,事实也果然如此。

战斗打响后就出现了意外情况,由于敌正规军第13军的464、465、890共三个团,之前一天刚刚从古北口收缩进密云,使守敌数量骤然大增,东野第31师登时陷入激战和苦战。接到报告后的程子华,只好命令已经渡河的第32师折返回去,配合第31师共同攻击密云之敌,两个师的解放军官兵经过12月5日整整一天的战斗,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