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成语故事(求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求中国历史上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求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求中国历史上的成语故事,寓言故事

〔历史讲经〕为你们说几则著名的春秋战国成语故事,请往下看,谢谢!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发生很多以成语概括的寓言故事。今天我就推两则给大家阅读:

第一,完璧归赵:

战国时期,赵国国君赵惠文王在楚国那里得到一块玉。此玉名为“和氏璧”,是一块独一无二的宝玉。恰好,这块宝玉和氏壁被秦国国君秦昭襄王知道了,秦国国君知道这块和氏璧的价值后,便派使者到赵国跟国君赵惠文王说:只要贵国愿意把和氏璧给秦国,秦国愿意用秦国的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

就在这时赵王商量要不要交换,如果不交换又怕得罪秦国。要是把和氏璧给了,又怕拿不到城。

在这时,有人推荐蔺相如,赵王跟蔺相如说了此事后,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去秦国了。把和氏璧交给秦王,秦王很喜欢。过了许久,蔺相如不见秦王说和氏璧换城池的事,就想出了个计策把和氏璧又拿到自己手中。拿到手后,蔺相如便跟秦王说,大王不是说和氏璧到手后换十五座城池吗?如果大王没诚心换,现在就把宝玉摔坏。

秦王无奈便跟蔺相如说,不要摔。现在拿地图给你看,秦王指明了要割的十五座城池。蔺相如知道秦王得到和氏璧是不会把城池给赵国的,便对秦王说我要回驿馆休息了,秦王答应了。

蔺相如回到驿馆后,便叫随从打扮成商人拿着和氏璧回赵国了。之后,秦王发觉了,但已经来不及了。后来,把蔺相如放回赵国了,此后,赵国也没有把和氏壁给秦国,秦国也没有割城池给赵国,这便是“完璧归赵”的故事。

第二,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杀了太子申生,又想把自己的另一个儿子重耳杀掉。重耳知道父亲想杀自己,便逃出晋国,逃往其他国家去了。

逃了十几年,重耳来到楚国,楚王以上宾接待重耳。在设晏中,楚王便对重耳说:我这么帮你,你要是当了晋国国君,该么样报答我?重耳便说:要是我当了晋国国君,晋楚两国发生战争,我会命令我的军队向后退三舍(三舍古代就是九十里)。得不到你楚王的允许,就跟你开战。

过了几年,重耳果真当
上了晋国国君。晋国也在重耳的治理下日益强大。后来,楚晋两国交战相遇。重耳便命令军队向后退三舍(九十里),楚军以为晋军怕了,就追打晋军。晋军见此,马上集中兵力攻打楚军,此战,晋军胜,楚军败。

《愚公移山》属于寓言故事还是成语故事

成语的出处有:1历史典故:草船借箭、官渡之战、负荆请罪;2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愚公移山;3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八仙过海;4经典文章:忧心忡忡、自相矛盾等等。所以说愚公移山首先是寓言故事,也是成语。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