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决定了颜色,颜色的本质是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水是什么颜色的

实际上,水本来就是浅浅的蓝色,只是我们平常见到的水的量都太小了,所以不明显,看起来就是近乎无色。假设你有一个比较深的泳池或者浴缸,当你灌上纯化后的水,你就能看到浅浅的蓝色啦!

那么既然水的颜色如此之浅,我们又该如何证明呢?幸运的是,我们可以借助高科技手段——可见光吸收图谱。我们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而物质呈颜色的本质就是其对不同颜色光的响应不同——这里的响应包括吸收、透射、散射等。对于透明的物体,比如水、玻璃、塑料薄膜等,它们的颜色由所透过的光的颜色所决定:一个物体如果能透过所有颜色的光,那么它就是无色的;如果会吸收所有色光,那么它就是黑色的;如果会吸收特定的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它就会显现出透过光的颜色。另外,如果一种透明物质会透过蓝光,而仅略微吸收其他颜色的光,那么它就会呈现浅浅的蓝色——水就是这样的情况。

从水的可见光吸收图谱中我们可以看出,水对红光的吸收率最高,而橙黄绿次之,而对蓝光的吸收最低,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水应该是蓝色的。如果我们再来仔细地查看红光的吸收系数,在~645纳米的典型红光区域是0.3/m,也就是衰减长度为3.3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水都是无色的。

那么,为什么水会微弱地吸光,并且吸收更多的红光呢?这是因为水分子的振动可以吸收可见光。虽然水分子振动本身的吸收在红外线区域,能量远低于可见光的能量,但是可见光依然可以同时激发多个振动从而被水分子吸收。这种同时激发多个振动态的方式发生的概率很低,并且同时激发的数量越多则概率越低——这就好比能一口吃掉一个肉丸子的人比比皆是,但是能一口吃掉4个肉丸子的人则屈指可数,而能一口吃掉7个肉丸子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了。对于红光,被水分子吸收的话会同时激发4-5个水分子振动态,因此本身就很难发生;而对于蓝光,由于能量更高,被水分子吸收的话会同时激发7-8个水分子振动态,因此更难发生。这也是为什么水分子仅微弱地吸收可见光,并且吸收蓝光远比红光要弱。

总而言之,水本身的确就是浅浅的蓝色,所以深邃的大海是蓝色的也就不足为奇啦。反倒是在日常生活中,水的量太少了以至于我们不能见到其真面目。

参考文献:

  1.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UCSB)制作的网站介绍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http://scienceline.ucsb.edu/getkey.php?key=532)
  2. 维基百科介绍的水的颜色(https://en.wikipedia.org/wiki/Color_of_water)
  3. 我的头条文章(https://www.toutiao.com/i6916726685899522572/)

什么决定了颜色,颜色的本质是什么

大多数人认为是光决定了颜色,那么,到底是什么决定了颜色?颜色的本质是什么?

这个问题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回答,可以说是视觉决定了颜色。

视觉是什么?视觉仅仅是一个感光器官,只要对象不发光.不折光.不反光,它对视觉来说就不存在。视觉把光呈现明亮,是对光的错觉。光不是明亮,光是能量,叫光量子。这个能量打在任何物体上都不会产生明亮,把能量轰击到视网膜上,转化为生物电,通过输入神经进入视中枢,视中枢把它错觉为明亮。也就是说明亮是视中枢对光的扭曲。

颜色是什么?世界本身是没有颜色的,我们所说的颜色是光的波长。我们人类只能看见有色光段或者可见光段,也就是波长处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能量的光,我们才能看见。低于400纳米波长的叫紫外线,高于700纳米波长的叫红外线,我们人类全看不见。然后我们把这300纳米区段波长的光感受为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生理学上细分可以达到150种颜色,每2纳米的波长可以在视中枢里被扭曲成一种颜色。

世界上其他动物和人类对光波的感受是不同的,人类能看见的光段,动物不一定能看见,而动物能看见的光段,人类不一定能看见。同样道理,每种动物之间也是不同的。甚至有些动物看不见颜色,也就是说有些动物不需要这种扭曲。

所以说,世界原本是没有颜色的,颜色是视觉对光的扭曲。这种扭曲纯粹是为了维护人类以及动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

什么颜色和什么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

一、色光三原色(加色法)

1、(红)+(绿)=(黄)

2、(蓝)+(绿)=(青)

3、(红)+(蓝)=(品红)

4、(绿)+(蓝)+(红)=(白)

二、印刷/颜料三原色(减色法)

1、(青)+(品红)=(蓝)

2、(品红)+(黄)=(红)

3、(黄)+(青)=(绿)

4、(青)+(品红)+(黄)=(黑)

光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人的眼睛是根据所看见的光的波长来识别颜色的。可见光谱中的大部分颜色可以由三种基本色光按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三种基本色光的颜色就是红(Red)、绿(Green)、蓝(Blue)三原色光。这三种光以相同的比例混合、且达到一定的强度,就呈现白色(白光);若三种光的强度均为零,就是黑色(黑暗)。这就是加色法原理,加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监视器等主动发光的产品中。

色料(颜料)三原色——减色法原理

在打印、印刷、油漆、绘画等靠介质表面的反射被动发光的场合,物体所呈现的颜色是光源中被颜料吸收后所剩余的部分,所以其成色的原理叫做减色法原理。减色法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被动发光的场合。在减色法原理中的三原色颜料分别是青(Cyan)、品红(Magenta)和黄(Yellow)。

杏花是什么颜色的

杏花一般粉红色的,春日如红云朵朵,但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杏花是什么颜色和形状

杏花的颜色:

其花色又红又白,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胭脂万点,花繁姿娇,占尽春风。

杏花有变色的特点,含苞待放时,朵朵艳红,随着花瓣的伸展,色彩由浓渐渐转淡,到谢落时就成雪白一片。

杏花的形状:

杏花直径2至3厘米,花梗短,长1至3毫米,被短柔毛。花萼紫绿色,萼筒圆筒形,外面基部被短柔毛。萼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急尖或圆钝,花后反折。花瓣圆形至倒卵形,白色或带红色,具短爪。雄蕊约20至45毫米,稍短于花瓣。子房被短柔毛,花柱稍长或几与雄蕊等长,下部具柔毛。

杏花的花形与桃花和梅花相仿,含苞时纯红色,开花后颜色逐渐变淡,花落时变成纯白色。

扩展资料:

杏花(学名:Prunus armeniaca),又称杏子,是杏属李亚科植物,其果肉、果仁均可食用。杏花单生,先叶开放,花瓣白色或稍带红晕,是中国著名的观赏树木。杏可配植于庭前、墙隅、道路旁、水边,也可群植、片植于山坡、水畔,是春季主要的观赏树种。杏的学名指出:西方人对杏的认识,乃源于亚美尼亚,事实上,杏广布于东亚及中亚。其可采用播种或嫁接繁殖等种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