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莆田闽南一带实行“铺境”制
发布时间: 2023-07-11

莆田明清时期采取铺境制度对莆仙文化影响极大。关于区域问题,由于宋代乡村资料缺乏,通过明清地方志和实地调查资料,可以重新确 认了宋代以后的各级政区。大致说来,宋代形成的主要是乡和里一级的政区,明代前期主要是里甲系统,后来又形成铺一级的政区,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清代乾隆时期形成的莆田县铺境史料目前比较完整,现存的史料详细记载了 莆田县各里、各铺所属的村庄。我们根据这个资料可以复原清代莆田县里和铺的政区图。

了解铺境。政区图对我们理解传统时代的聚落关系是很重要的,因为当时政府主要依靠里的系统收税,依靠铺的系统派差。因此,属于同一里、同一铺的村庄必须共同承担对国家的义务,通常也要共同维护社会治安、举办文教、慈 善事业和举行宗教仪式,这些对聚落关系都有深刻的影响。

展开全文

明清时期莆田闽南一带实行“铺境”制度,每个铺均有守护神。“挡境(神)”这个词有些拗口,换句话说,相当于古代城镇的守护神。明清时期,莆田闽南一带实行铺境制度,每个铺都有自己的保护神、守护神,由这个“铺”辖区内的百姓奉祀。居民一般共建庙宇,俗称“境庙”,一个铺有多个境,每个境有多个庙。那时候的兴化府城共几百个铺,供奉有田公元帅、保生大帝、广泽尊王、法主公、九代巡等各种守护神。有时,一个铺的守护神还不止一个。“一个铺可能供奉有多个‘挡境’。”

“铺”和“境”之间有何区别?据介绍,铺境制度是明清时期泉州府执行的基层行政区划,每个铺又分为若干个“境”。因此,“境”比“铺”小。平时,这两个级别的“基层”,负责管理辖区户籍、征调赋税、传递政令、敦促农商,还得向上级“地方政府”提供信息。

清册

驿站清册

驿站清册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