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姓王的都有哪些人?战略家和战术家有什么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高级将领姓王的都有哪些人

解放战争期间国军王姓将领虽然不少,真正担纲兵团级作战部队军事主官的却真心不多,除了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之外,只有大家不太熟悉的黄埔一期“徐州三王”中的两位,一个是汤恩伯集团的骨干将领王仲廉,一个是顾祝同的老部下王敬久。

(王仲廉)

“徐州三王”分别是王仲廉、王敬久和王家修,皆为江苏徐州人氏,其中王家修在北伐中早逝,所以不被人知。王仲廉从30年代初期就在汤恩伯手底下,汤是13军军长时,王仲廉就是主力第89师师长(不是楚云飞的部队啊啊啊)。参加过绥远抗战、华北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随枣会战等等,基本是汤恩伯打过的仗他都参与了,累升第85军军长、第31集团军总司令等职务。

抗战胜利后第31集团军改制为“整编第二十六军”,指挥三个整编师在中原地区作战,后升格为第四兵团司令。1947年鲁西南战役中奉命与第二兵团共同增援被刘邓大军包围的宋瑞珂整编第66师等部,畏战不前,致三个整编师在战役中被歼,蒋介石以“谎报军情,对整编第66师坐视不救”为由将其撤职查办,最后还被羁押,1948年被汤恩伯保释,从此离开军界。

(王敬久)

王敬久在淞沪会战爆发时已经是德械第87师师长,早在北伐时期就深得顾祝同赏识,1931年起担任总司令警卫1师副师长(第87师前身),而师长就是由军长顾祝同兼任的。在上海作战期间.与孙元良一起火线晋升第71军军长。

军长当的好好的,南京保卫战后撤往江北,结果在河南洛阳整训期间,王敬久跟蒋介石的亲信、洛阳警备司令祝绍周发生冲突,被蒋介石一怒之下撤职,第71军从此给了宋希濂。后经顾祝同多方求情,起复为第三战区第37军团长兼第25军军长(后来黄百韬的部队),抗战胜利前已经是第32集团军总司令。

(王耀武)

1947年出任第二兵团司令,下辖包括整5师在内的五个整编师,但王敬久指挥不动“疯子”邱清泉,气得经常脱离部队。也是在鲁西南战役惨败后,王敬久被撤职,兵团番号取消,从此基本“告别自行车”,始终担任闲职,巧合的是一个鲁西南战役,让“徐州三王”就此全军覆灭。

王耀武就不多着笔墨了,黄埔三期,所谓山东籍的“三李不如一王”,重点说明一下他的职务。按照编制,绥靖区是由抗战时期的“集团军”改编的,但是王耀武抗战末期已经是第四方面军司令官,因此解放战争时期他的第二绥靖区其实很特殊。

王耀武身兼山东“山东绥靖总指挥部主任兼山东省主席”,他这个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其实是兼职,同时有权指挥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共五个绥靖区,其实已经达到了绥署主任的级别,具备国民党山东地区的军政全权。

最后的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华东野战军“攻进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蒋介石王耀武在济南)

战略家和战术家有什么区别

南北夹击或者东西对进似乎是蒋介石最喜欢使用的进攻方式,如在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豫东战役、锦州战役经常使用这一进攻方式,没想到的是屡战屡败,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鲁南会战计划之莱芜战役中,蒋介石在美国军事顾问的协助制定了一个南北夹击作战计划,其战略目标就是企图迫使华野在临沂地区与之进行大决战。因此,蒋介石集中了十五个整编师、五十九个整编旅共三十一万大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南北夹击战术。

鲁南会战蒋介石计划力争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解决战斗,而且势在必得。其中,南线的是欧震的重兵集团,往北向临沂推进;北线的是王耀武的第二绥靖区,由副司令李仙洲率领三个军,其作战计划是先取莱芜,再南下策应欧震兵团,最终对华野形成包围之势。

从蒋介石参与制定的鲁南会战计划上看,在战术上似乎没有什么毛病,以稳为主不给对手露出任何破绽,主要是因为在苏中战役和鲁南战役中吃华野了不多亏,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但战术过于死板和保守了,不立足于实际;从战略上看,蒋介石认为临沂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华野非决战不可,把战略建立在了一厢情愿的基础之上,犯了战略上攻其必争之地的教条,此乃兵家大忌也。

鲁南会战计划打响后,面对南线国民党大军的兵临城下,粟裕指挥的华野始终坚持“不计一城一池的得失,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的战略原则,在适当时刻主动放弃了临沂,来个“声东击西”战术,以少量的兵力牵制住南线欧震的重兵集团,主力隐蔽北上,围灭兵力较为薄弱的李仙洲兵团,从而一举粉碎敌人的南北夹击计划。

当李仙洲兵团经过莱芜时,由于临沂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交战,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察觉到了粟裕的作战意图,立即电令李仙洲停止前进而且要往回缩。但在关键时刻,蒋介石事无巨细、一杆插到底的臭毛病又犯了,将“贻误战机”的王耀武痛斥了一顿,并立即命令李仙洲尽快占领莱芜后,再南下配合欧震兵团作战。结果,坐镇大后方的蒋介石的这一“微操”直接断送了李仙洲五万大军。

孙子兵法说:“善战者,求之于势,择人任势。”一个优秀的战略家和战术家,要谋求的不仅仅是局部的和战术上的形势,更是要谋求全局性的和战略上的形势,并且能够达到唯才是用。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个优秀的军事统帅要有大局观的能力,在制定好战略之后,再选择合适的将领来执行具体的战术措施,这就是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区别之一。

当然了,一个优秀的战术家,一定要经过长时间一线作战的不断总结,并且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再反过来指导战争实践,最后上升到研究战略大方向问题,例如彭德怀、粟裕、徐向前等经过了战火的不断磨炼后,都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战略家和战术家。总之,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成为一个优秀战略家和战术家的必经之路,否则,脱离了战场的实践就是纸上谈兵了。

而从鲁南会战之莱芜战役的结果和整个过程来看,蒋介石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战略家和战术家,也难怪,曾在黄埔共事过的同事,在评价蒋介石军事才能时,这样说过:“不怎么样,作为一个战术家,是拙劣外行的;而作为一个战略家,则或者会更好一点。”

《特赦1959》哪位职务最高

军衔最高的是川军老将王陵基,1946年王陵基晋升为陆军上将,被俘前为四川省政府主席兼四川省保安司令。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将指挥机构编为:总部-行营(行辕)-绥靖公署(战区)-绥靖区(绥区)-兵团/整编军-军(整编师)-师(整编旅)-团共8级。

王耀武被俘前的职务为第二绥靖区司令官,(兼山东绥靖统一总指挥部主任, 统辖徐州绥靖公署设在山东境内的第二、第四、第九、第十、第十一绥靖区党政军各机关 )。可以看出,王耀武除了是第二绥靖区司令外,还监管其他四个绥靖区,相当于一个战区副司令,职务还是非常高的。

杜聿明被俘前为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也是战区副司令。王耀武和杜聿明应该是电视剧里职务最高的,两人也都是抗日名将,当年为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两人也都是1959年首批被特赦的国名党高级将领。

在国军被俘虏将领中,黄维、文强、军统三剑客沈醉、徐远举和周养浩等人物都非常有个性,背后都有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文强,文天祥的后代,和毛主席是老表(毛主席母亲叫文七妹),和毛主席弟弟毛泽覃关系很好,一起考得黄埔军校,毛泽覃没考上。文强考上黄埔后和林彪,周总理弟弟周恩寿是同学,当年因为林彪枪支走火还和林彪打过架。后来先跟共产党干后又加入国民党阵营,最后跟着杜聿明在淮海战役被俘虏。感兴趣的可以自己搜索了解下。

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动荡年代,国军的高级将领也都是当时时代的精英,他们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非常的传奇,他们也是那个时代最直接的见证者。

守备部队与野战军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军队是由不同的兵种组成的。

古代的军队一般分为步兵、骑兵、战车兵和水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