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情感(蝶恋花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蝶恋花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句是什么意思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一开篇即呈现出暮春景色。作者的视线是从一棵杏树开始的:花儿已经凋谢,所余不多的红色也正在一点一点褪去,树枝上开始结出了幼小的青杏。“残红”,是说红花已所剩无几。着一“褪”字就深了一层,不但花少,且已褪色,感伤之情更浓。 睹暮春景色,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不过一般人写伤春意绪,总会把那种凄迷寥落之感表达到极致。苏轼则更多了一些旷达。有繁华就有衰落,有凋谢就有新生。他特别注意到初生的“青杏”,语气中透出怜惜和喜爱,有意识地冲淡了先前浓郁的伤感之情。 接着,作者将目光从一花一枝上移开,转向不远处更加开阔的地方。只见燕子掠着水面低飞,绿水环绕着人家的墙院。寥寥几笔,便勾画出春意未尽的乡村图景。飞动的燕子为画面增添了动态之美;“绿水人家”则带来了生活的气息,并为后文“墙里佳人”的出现作好了铺垫。 “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人以为应是“晓”。通读全词,并没有突出的景物表明这是清晨的景色,因而显得没有着落。而燕子绕舍而飞,绿水绕舍而流,行人绕舍而走,着一“绕”字,则非常真切。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词中最为人称道的两句。枝头上的柳絮随风远去,愈来愈少;普天之下,哪里没有青青芳草呢。“柳绵”,即柳絮。柳絮纷飞,春色将尽,固然让人伤感;而芳草青绿,又自是一番境界。苏轼的旷达于此可见。“天涯”一句,语本屈原《离骚》“何所独无芳草兮,尔何怀乎故宇”,是卜者灵氛劝屈原的话,其思想与苏轼在《定风波》中所说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致。 即便如此,这两句还是蕴含着许多的辛酸和悲哀。据《林下词谈》记载:“子瞻在惠州,与朝云闲坐。时青女(霜神)初至,落木萧萧,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残红’。朝云歌喉将啭,泪满衣襟。子瞻诘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也。’”联系当时苏轼的遭遇,是颇耐人思索的。苏轼一生漂泊,最后竟被远谪到万里之遥的岭南。此时,他已人到晚年,遥望故乡,几近天涯。这境遇和随风飘飞的柳絮何其相似!
求采纳

苏轼的《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以豪放派著称的苏轼,也常有清新婉丽之作,这首《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就是这么一首杰作。“花褪残红青杏小”,既写了衰亡,也写了新生,残红褪尽,青杏初生,这本是自然界的新陈代谢,但让人感到几分悲凉。睹暮春景色,而抒伤春之情,是古诗词中常有之意,但东坡却从中超脱了。“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作者把视线离开枝头,移向广阔的空间,心情也随之轩敝。燕子飞舞,绿水环抱着村上人家。春意盎然,一扫起句的悲凉。用别人常用的意象和流利的音律把伤春与旷达两种对立的心境化而为一,恐怕只有东坡可以从容为之。“燕子飞时”化用晏殊的“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点明时间是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与前后所写景色相符合。
  “枝上柳绵吹又少”,与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本应同属一组,写枝上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作者没有接连描写,用“燕子”二句穿插,在伤感的调子中注入疏朗的气氛。絮飞花落,最易撩人愁绪。这一“又”字,表明词人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见于言外。这是道地的婉约风格。相传苏轼谪居惠州时曾命妾妇朝云歌此词。朝云歌喉将啭,却已泪满衣襟。
  “墙里秋千墙外道”,自然是指上面所说的那个“绿水人家”。由于绿水之内,环以高墙,所以墙外行人只能听到墙内荡秋千人的笑声,却见不到芳踪,所以说,“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不难想象,此刻发出笑声的佳人正在欢快地荡着秋千。这里用的是隐显手法。作者只写佳人的笑声,而把佳人的容貌与动作,则全部隐藏起来,让读者随行人一起去想象,想象一个墙里少女荡秋千的欢乐场面。可以说,一堵围墙,挡住了视线,却挡不住青春的美,也挡不住人们对青春美的向往。这种写法,可谓绝顶高明,用“隐”来激发想象,从而拓展了“显”的意境。同样是写女性,苏东坡一洗“花间派”的“绮怨”之风,情景生动而不流于艳,感情真率而不落于轻,难能可贵。
  从“墙里秋千墙外道”直至结尾,词意流走,一气呵成。修辞上用的是“顶真格”,即过片第二句的句首“墙外”,紧接第一句句末的“墙外道”,第四句句首的“笑”,紧接前一句句末的“笑”,滚滚向前,不可遏止。按词律,《蝶恋花》本为双叠,上下阕各四仄韵,字数相同,节奏相等。东坡此词,前后感情色彩不同节奏有异,实是作者文思畅达,信笔直书,突破了词律。
  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体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这情与情的矛盾是因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词人虽然写的是情,但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蕴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表达了什么

表达了冬去春来之时的景象。杏花未落光之前已经见到幼果,燕子飞回来之时也是大地回暖之季节,冰面融化的溪水也带着春天的青草芬芳在门前轻轻流过。这段词描写的是北方春天四月下旬的景色。令人感觉到了春天的温暖以及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生机盎然景象。仿佛看到一幅美好的画卷呈现在眼前。一、苏轼《蝶恋花.春景》偏解
苏轼写这首诗时是在阳历四月的北方。而按阳历来算春季在三四五月份。砖家们给予这首词的解释却说是春末夏至之时,从词名到词意怎么读都是一首欢快的词。却被砖家们说成是苏轼伤春之作。做此判断只因苏轼当时处境不好吗?词中柳絮虽飘尽,但芳草却茂盛。荡秋千的女子笑声引来路人观看。路人当然会对此女子评头论足了。这多情却被无情恼正解应是女子的高兴心情被路人无情话语打扰,所以烦恼。怎能驴唇不对马嘴的反面解释呢。难道女子笑声小了就是无情,反而伤了路边有情人之心了?谁让你们驻足观看她荡秋千了?二、诗句前端处处飘荡着春季的活力
杏花败后见到幼果的新生,柳絮飘尽后茂盛的青草。处处透露出春天的生机盎然。何来一点悲伤之意?飞回的燕子,破冰的溪水哪句不是形容冬去春来之景象。从中也能看出苏轼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励志表现。说明苏轼对今后生活之向往之情。伤春之意确实一点也看不出来。三、古时许多诗词观后都应有自己的体会,哪怕不对,也可供人研究。切忌人云亦云
苏轼这首《蝶恋花.春景》还请有心人细读,本篇解释属个人理解。到现在本人仍以为是一首美轮美奂的春景描述。也表面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欢迎否定之人拿出证据解惑。请不要拿出砖家身份压人。毕竟明眼人都可体会到词中大致含义。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是什么意思

译文: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