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两句诗出自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与我们所熟知的李白,王维,王之涣等人为一个朝代的诗人,主要以“七绝”而出名。在他笔下的诗主要分为三大类;“边塞”“宫怨”“送别”那么这一首就是他最为主要的边塞诗。

从整首诗来看,写出了诗人对当时朝廷的用人制度是觉得不当的,或者说有些不满。认为那些将帅根本就没有实质性的才能。直接抒发了报国之心与渴望巩固边疆的愿望。

诗的前两句,主要是描述了秦汉时期延绵不断的战事,带给人们的伤痛,民不聊生。作者也在这里表达了渴望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情感。那么怎么样才能平息这些战争呢?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龙城飞将”指的是汉武帝时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无敌,多次击败来犯中原的匈奴。突然来诗人心中那希望过上安定的日子,就想着要是李广在就好了。

“不教”就是不让,不允许。这里的“教”读平声。“胡马”诗人在这个指的是入侵的外族骑兵。“度阴山”就是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也是汉代北方边境上的一道天然的屏障。

这样一来我们就很好理解了,这两句的大概意思就是,要是李广在的话,是绝对不会允许外族骑兵跨过阴山的。巧妙而含蓄的写出了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渴望和平的愿望。也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同时也讽刺了当时朝廷的用人不善。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所以王昌龄也被后人称为“七绝圣手”

通过这首诗也联想到,历来为了和平而付出了生命代价的勇士们,永远都活在了我们的心中。“愿驰千里足,送儿回故乡”大丈夫驰骋疆场,不图名利,不图高官厚禄。只愿能够回到自己梦中的家乡。

李广总打败仗为何后人还称赞“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因为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

李广有名是因为有个好朋友叫司马迁。实际上无论从实力,能力还是运气上讲,李广只能算是良将。虚名太盛

以下摘自百度百科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飞将指的是西汉名将卫青。卫青(?~前106年),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市)人,汉朝著名的将领、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西汉时期名将,汉武帝第二任皇后卫子夫的弟弟,汉武帝在位时官至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揭开汉匈战争反败为胜的序幕,曾七战七捷,收复河朔、河套地区,击破单于,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此役便是龙城飞将的又来,李广虽名为飞将军,但多小胜,大型战役无较大战果,得“李广难封“之名。后人称李广为龙城飞将实为谬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为什么飞将军李广至死未能封侯

司马迁对于李广是高度赞赏的,同时也对李广一生的评价定下了基调——“数奇”。何谓“数奇”?命数不好。李广未能封侯,不单单因为“数奇”,还有一些别的原因。

一、客观方面,生不逢时。

“孝文帝十四年,匈奴大入萧关,而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尝从行,有所冲陷折关及格猛兽,而文帝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

李广在文帝时出头,匈奴入侵,李广因勇敢善射,杀敌多,得以成为中郎将。

但当时天下基本已经平定,战事较少,李广再勇武,也缺少用武之地,所以文帝感叹,李广生不逢时,如果李广是汉高祖时从军,封万户侯都轻而易举。

到了后期,武帝发动对匈奴的战争,机会没有降临到李广头上。

一方面原因是,这么关键的国战,武帝肯定要用自己最亲信的人;再者,李广本来就有“数奇”的名声,武帝还是比较迷信的,不肯大用李广,怕李广的命数影响到大战的输赢;另外,李广的年龄已经偏大。

二、客观的评价,李广得享大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的勇猛善射,《史记》的记载中,没有能体现出他善于谋划,能够指挥大规模作战并取胜的内容。

文帝时,李广得官是因为战功,“用善骑射,杀首虏多”。后来,平吴楚七国叛乱时,任上古太守时,任上郡太守时,均表现出了勇敢善战的特点。

但是,纵观李广一生,基本没有指挥大规模作战的经验,也没有指挥大规模作战并取胜的功绩。

李广带兵,有他自己的特点,《史记》记载:

“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刀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大意是,李广行军比较随便,士卒任意而行,不讲究编制,也不成行列,他们寻找有水草的地方驻扎,驻扎下来之后,人人自便,夜里也不打更巡逻,军部里各种文书案牍一切从简,但他也远放探哨,掌握敌情,所以也从未遭受过敌人的偷袭。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而且,李广带兵,与士兵同甘共苦,获得赏赐就分给手下士卒,导致家无余财。

李广的勇敢善射,带兵时规矩少,行军过程中与士兵同甘共苦,使得他深受士兵爱戴。但李广的这种带兵方式,其实不是太适合大规模作战,倒是比较适合带小规模的特种兵作战(我的浅见,不足为凭)。

他的品秩,及带兵的军功,应该是不足以封侯。

三、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史记》着墨不多,那就是李广的性格。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陈,射阔狭以饮。

李广“讷口少言”,平常没事就是射箭饮酒;再加上有赏赐就散给士卒,家无余财。可见李广是个不善于社交和处理关系的。

任何时代的晋升,基本都离不开社交及社会关系的维护。很多时候,机会需要上峰的提拔,李广的这种性格,估计也不会得上峰所喜。

而且,李广久负盛名,将帅出师,有这种下属估计也有压力。

综上所述,生不逢时;再加上个人虽然勇武,但缺乏指挥大规模作战的帅才和经历,相应的也就没有显赫的军功;加之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李广虽然名声很大,但是终难封侯。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讲的是卫青,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指的是李广

身在闹市,心向青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单以王昌龄这首诗而言,“龙城飞将”指的无疑是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