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山和华山哪个登顶难?徐凝的《庐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喜欢哪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富士山和华山哪个登顶难

非常荣幸回答这个问题。

富士山和华山哪个登顶难?

实话实说,两座山都有难度,但是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当年成功登顶,一览众山小的时候,会是多美的心情哪....

富士山标高3776m,山顶常年积雪。又是一个暂时休眠的活火山,所以,登顶时间是有限制的。

属地山梨县和静冈县两县政府共同制定了一系列的登山限制时间。首先规定每一年的7月1日,为“开山日”,开山期间为2个月,从7月初开始到9月10日结束。想攀登富士山顶的游客,只允许在这一个时间段里登山,其余的时间,只能走到五合目,也就是半山腰,不能攀登山峰。其次,是设定了一个长达半年的封山期。从冬季的11月前日开始到第二年的五月中旬,属于冬季封山期,任何车辆不能进入登山车道,也不可以进入五合目,你只能在山下远望富士山。静冈县和山梨县政府实施如此严格的封山制度,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游客的安全,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富士山景区的环境不被破坏。

真正登山的话,一般坐车到半山腰,然后往上走。登顶花费2天一夜比较合理。

华山是中国五大最高山,华山高度: 2154米

华山可以在夜间攀爬,这座山的人多,那么人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原本从山脚爬到山顶只需要五个钟头左右,可是因为爬山的人太多了,有时要几个小时等待。

毕竟安全是第一位的.

徐凝的《庐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你喜欢哪一首

同为唐诗,同为写庐山瀑布,为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千古神作,而徐凝的《庐山瀑布》却被苏轼称为恶诗?如果没有苏轼拿着两首诗一较高下,单独去看的话,哪一首更好?

大都都知道,肯定李白的好。

可是好在哪里?徐凝的“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在和白居易的诗会中也是艳惊四座,拉了张祜的脸子的,为什么却不能和李白的抗衡?

我们具体分析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如不知。

因为徐凝这首作品知名度相对小,我们先看这首:

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不知道大家读完什么感觉,先不说内容,一遍读下来,气息是不顺的,就好像开着车在路上走,石头真的有点多。平仄如此不畅,这诗必然不是格律诗。当然,也可能是古今发音变化比较大,不过我们即便用上承唐韵的平水韵来检验,虽然是押韵的,平仄问题还是极多。

譬如首句“虚空”、“落泉”,“空”字虽然是多音字,但和“虚空”共用,必然是发平声,则首句“二、四”位置上都是平声。“雷奔”、“入江”也是这样,而且上下句也没有相对。

这就是一首古体诗。不像有的古体诗,虽然不合平仄格式,但是却发音流畅,这两句其实从如今的朗读层面来讲,是非常失败的,跟是否合平仄,是什么诗体没有关系。

所以徐凝自己在诗会上也只提后面两句。诗是韵文,内容,修辞再好,在声律上出现违背发音规则的现象,叫做反自然,肯定是不讨喜的。

而三四句的发音“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为“中仄平平仄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是律句倒装,明显朗朗上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平仄?并不是说一定要写合平仄的诗,而是有些诗句的问题在哪,我们需要搞清楚。

我们再来看内容。首句写瀑布入眼形象,“虚空落泉千仞直”,千仞山壁,飞泉直落,气势震撼壮阔,第二句写瀑布的声威,“雷奔入江不暂息”,如奔雷入江,永不停歇。第三句转开,“今古长如白练飞”虽然还是写瀑布,却化动为静。第四句“一条界破青山色”,把瀑布比成白练,镶在青青的山色中间,从色彩和视觉上又写出了新奇和柔和。

诗的内容简单,就是写景。只不过运用了比喻从各个方面来描写瀑布,比喻新奇而有特色,形、声、色俱全,算是写景诗文的佳作。特别是后两句横空而来,让人猝不及防。可惜一首好诗,让前两句的发音影响了地位。

我们再来看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我们抛开诗仙的身份和成见,来和徐凝的诗作做个对比。

大家在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有不顺畅的感觉吗?没有。虽然“川”字和“天”字在今天不能算同韵母,但是吟诵下来,简直是可以摇头晃脑的。

这就是格律的作用。“日照香炉生紫烟”,平仄为“仄仄平平中仄平”,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平”,推出整诗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其中“看”、“三”二字为多音字,所以这是一首合格律的七绝。当然,这个并不重要,可是我们在朗读的时候是不是一气呵成,朗朗上口?为什么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的诗能流传这么多年,能流传这么广?和好读、好念、好懂是分不开的。

音律上,李白的诗完胜徐凝作品。

再看内容。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是写景开头,却和瀑布没有关系,只是交代了太阳天,环境清幽,这种起笔的方法和徐凝一开笔就直写瀑布谁更好?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简单直白,我远远地看见瀑布就在前面山上挂着。这里写明了是远看,所以没有徐凝诗的“奔雷”音效,倒是像极了陶渊明“悠然见南山”的感觉。

和徐凝诗相反,李白这是由静起笔,而在三四句由静态的画面进入动态的描写,并匹配了他无与伦比的想象。“飞流直下三千尺”,要不要写形?要不要写声?都在“飞流直下”里面了,“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的赏析不写也罢。其中味道,大家早就领悟得透彻了。

很显然,徐凝写的近景,详细,颜色丰富,类似于工笔画。李白写的远景,而且字词精炼,想象丰富大气,两句出来的山水泼墨和奇想远远超过了徐凝四句的功力。“白练”和“银河”,“青山”和“九天”,高下立判。

徐凝的《庐山瀑布》虽然并不是苏轼所说的“恶诗”,也有其文学特色,但是无论从音律还是内容、层次方面都无法与李白的作品相提并论。

以上是本人更喜欢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原因。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