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燕国为何一直不能强大?荆轲刺秦王,荆轲是燕国的英雄,还是罪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战国七雄,燕国为何一直不能强大

自周武王把燕国这块地方封给周召公算起,到被秦国所灭(约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前222年。),存国800多年。在这8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燕国竟然没有太多的存在感:

经济上,堪称领土广阔的燕国,在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方面不如其它六国;政治军事上,以尚武闻名的燕人竟然在中原争霸战争中声名不显。

其中主要原因,应该是地理因素造成的。

1,因为燕国地处周朝的最北方,这里气候寒冷,发展农业的条件不如其它诸侯国,粮食产量不如其它诸侯国充足。

粮食产量低导致人口规模小,兵源不足。要知道在战争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争很消耗人口。人口资源不足是支撑不起频繁的战争的,燕国在人口这一块存在着很致命的短板。

战国七雄,只有燕国、秦国人口不足。商鞅变法时,秦国为解决人口资源的不足,制定了“徕民”政策。商鞅利用秦国地多人少的特点,对东方诸侯国发布“徕民”令:凡来秦国定居的,免费分给土地、房屋,给予赋税和徭役方面的诸多便利。吸引了大量的三晋人口移民秦国,奠定了秦国强大的基础。

秦国有关中地区大量宜垦荒地,可以开发成良田,从而最终解决人口问题。燕国没有这种条件,人口问题始终解决不了。燕国兵力规模因此上不去,没有足够的兵力。想北拒异族与南下争霸同时进行,明显是办不到的。

2,毗邻北方的游牧民族。山戎、楼烦、东胡、匈奴这些异族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它们地处苦寒之地,正处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阶段。燕国的文明、富饶的资源对这些落后的游牧民族的吸引力可想而知。这些异族一有机会就发动战争,倾力南向,夺取各种资源。因此,燕国对异族的战争颇为频繁。

与中原诸侯国之间的混战不同 的是,燕国与异族的战争更加残酷,更加消耗国力。

诸侯争霸,大家都是华夏族。胜利者对战败者的投降,往往会大度的接纳,这样可以快速的壮大自己的力量。并且战胜者夺取对方的土地和人口,能快速为自己补血,迅速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因此,胜利者会越打越强。

燕国与异族的战争则不同,只有赔没有赚。败了往往财产会沦为对方的战利品,人只有死亡或者做奴隶的命运。胜利了也没有什么收获,异族手里除了马匹、牛羊,得不到任何的战利品。

3,赵国、齐国对人才的虹吸效应。

我们现在都知道,人们希望自己生活得好一点,会选择经济发展更好的地方就业。经济发达地区对人才更有吸引力。

赵国和齐国的农业、商业都比燕国发达。邯郸、临淄都是大都市,文化、生活水平很高;齐国还设置了稷下学宫,学术氛围浓厚。燕国与赵国和齐国毗邻,国内人才往往会选择到赵国和齐国发展。

燕国在燕昭王时期,对人才高度重视大力引进人才,剧辛、邹衍、乐毅等人都是这时来的燕国。在这些人才的帮助下,燕国着实雄起了一把。秦开带军队大败胡人,开辟了疆土。乐毅带兵南下险些灭掉齐国,齐王仓惶逃亡国外,齐国名将田单拼死抵抗才恢复了齐国。

但是燕昭王去世后,乐毅就到赵国去了。其他人也大多离开燕国,另谋出路。没有人才的出谋划策,燕国很快又回到了平庸的老路。

最后总结起来一句话。与诸侯国相比,燕国粮少、人少、钱少,因此综合战争潜力处于劣势,无法有力度的参与中原争霸。(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

荆轲刺秦王,荆轲是燕国的英雄,还是罪人

问题:荆轲刺秦王,荆轲是燕国的英雄,还是罪人?

一、对荆轲要想作好公正的评价,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事件的经过。

战国末年,秦国代表的是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六国国君为首的旧贵族,代表的是旧奴隶主阶级。旧奴隶主阶级虽然已经临于末日,但他们还在用一切的力量,政治的、军事的乃至卑劣的暗杀活动,来做最后的挣扎,而荆轲刺秦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秦国的将军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大部分占领了赵国的国土,进军向北侵占土地,到达燕国南部的边界,燕国形势岌岌可危。

在燕国以太子丹为核心、荆轲为骨干成员的集团开始密谋刺杀秦王的行动。为了能取得秦王信任从而接近秦王,荆轲可谓费尽心思,先是采取卑劣手段取得了秦国叛将燓於期的首级,后又准备了藏有刺杀凶器又特别贵重的燕督亢地图。

公元前227年,荆轲带燕督亢地图和樊於期首级,前往秦国刺杀秦王。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许多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荆轲在告别时吟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场面尤为壮烈!

荆轲先交验了樊於期头颅,再献督亢地图。打开地图,匕首露出(成语“图穷匕见”就来源于此),荆轲持匕首刺向秦王,但终未刺中,却被秦王拔剑击成重伤,后为秦侍卫所杀。临死之际,竟然笑着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约契来回报燕太子啊!”

事后,秦王大怒,起兵全力攻打燕国,给燕国以沉重的打击,从此燕国便走上了无法改变的灭亡之路!

二、尽管荆轲有诸多缺点甚至污点,但“国家英雄“的称号当之无愧。

诸多客观原因,上面的讲述没能就荆轲本人的品行作过多介绍,其诸多缺点自然无法显现。但是,其阴险、虚荣的一面还是可以读到的。设计取秦国叛将樊於期首级及临死之际的笑骂均给予了佐证。然而所有这些都不能掩饰他的英雄光辉!

其实,国家(民族)英雄的定义是比较狭隘的,为维护国家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人民利益及民族尊严,献出宝贵生命和作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都可称为英雄,荆轲毫无疑问是符合的!

另外,他出征时的悲壮豪情,行事时的勇敢无畏都是“英雄气概“的淋漓展现!

三、虽然荆轲刺秦直接导致了秦国的大举进攻,加速了燕国的衰亡,但是又不得不承认燕国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这在故事的讲述中已有所体现。秦王近在咫尺,荆轲准备充分,却竟然没能刺中?这“天意偶然“也许是“历史必然”的预示吧!燕国的灭亡岂能是荆轲背负了的“黑锅“!

(燕子丹等送荆轲/网络)

《天龙八部》中慕容复倾尽一生恢复的燕国到底是哪个燕国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在《天龙八部》里面,慕容复所属的慕容家,是南北朝时候的慕容家族。这个家族一共建立过三个称作“燕”的国家。慕容家族为了复兴祖业,祖祖辈辈想尽办法,用尽阴谋诡计。甚至不惜挑起武林争端,为的就是能够制造天下大乱,成就祖业的契机。但是,人算不如天算,最后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

那么,慕容家族到底准备复兴哪个燕国呢?在书中有一个情节,慕容复准备自杀,有一个蒙面人救下他,说他的祖先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德何等的英雄,点醒了慕容复,打消了他的自杀的念头。

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慕容复的祖先是慕容恪、慕容垂和慕容德。在历史上,这三人是兄弟关系。慕容恪是十六国时的十大名将之一,他所处的国家是前燕。在前燕被前秦灭亡后,慕容家族被苻坚俘虏,但是苻坚对他们还是比较优待的。

像是慕容垂这些人,他不但让他们当官,甚至让他们带兵打仗。淝水之战后,慕容垂率领的人马完好无缺。他护送苻坚回国后,就举兵造反,建立了后燕。

到了后燕灭亡,慕容德率领百官南迁滑台,建立了南燕。南燕后被刘裕所灭。

我们从这里可以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