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黄冈文科状元,被父亲偷改志愿错失北大,在韩国20年只为逃
发布时间: 2023-07-11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497位真人故事

我是戴柳,80后独生女,来自湖北黄冈。1999年高考,我成为黄冈市的文科状元。可就在我满怀期待地进入北大时,却知道一个晴天霹雳的消息,原来父亲早已偷偷篡改了志愿。

从这一刻起,我们父女二人关系日益紧张。为了逃离父亲的管控,我以同样先斩后奏的方式,毅然决然地向一所韩国大学递交了申请,至此我的命运跟着发生了改变……

(品茶)

1983年,我出生在湖北黄冈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做记者多年,后转到政府部门工作,妈妈是小学老师。我应该是第一批出生的独生子女。

80年代的父母已开始重视孩子教育,陪读、陪课、陪学成为“潮流”。可我的父母却和很多家庭不同,他们从来不督促我的学习,反倒是经常自己闲下来就会去读书。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从小就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小时候,我最喜欢看《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对书中内容倒背如流。到了中学,我开始爱上古典文学,什么唐诗、宋词,经典的四大名著总是爱不释手。

父母的放养教育,反倒让我在学习上更加自觉,尤其偏爱文科学习。

从小学到中学,我一直是学习委员,还是班里甚至全年级的第一名,按现在话来讲当初算是一个学霸。

展开全文

(我和爸爸妈妈)

可能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我的记忆力特别好。当其他同学还在为背英语、古文发愁时,我却凭借超强的记忆力很快背完了。“学习”一直是我喜欢的事,考上北大更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

1999年高考,我发挥得很好,成为黄冈市的文科状元,湖北省文科第三名。如此骄人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上北大,可我那聪明的父亲却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

原本我高考志愿填写的是北大法律系,父亲却不尊重我的选择,背着我偷偷给老师打电话改志愿,把我报的第一志愿北大改成中国政法大学。他哪里知道,政法大学是我最不喜欢的学校。

父亲把这件事瞒了三天,终于在第三天早饭时告诉了我。听到这个消息我气坏了,想不到开明的父亲会这样做,他不尊重我的做法让我十分伤心。

人们常说,大学时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可我的大学却是在情绪低落、自我抗拒中度过的。

(小学获奖学生,前排左二是我)

本来自己在不喜欢的学校学习,心里就很是委屈,加上父亲对我的严格管理,造成我每次回家都会与他发生争吵。

有一次,我和同学相约看电影,逛街。正赶上《泰坦尼克号》热映,我们直接买票进了影院,电影散场时已是11点,与父亲规定的10点前必须回家晚了整整1小时。

我以为偶尔的犯规父亲会原谅,没成想第二天,他狠狠地训了我一天。刚巧中间又有个男同学来电话,这下可好,他的批评又升了级。瞬间让我感到隐私被践踏,毫无自由可言。

崩溃、委屈、不服,所有的情绪全部袭来。青春期的我,再也容不得父亲的管制,假期没休完就气呼呼地跑回学校。

父亲用他习惯的方式教育我、关爱我,却忽略我已长大成人,他的关爱中缺少了对我的尊重。

正是由于父女关系的紧张,让我有了想要逃离他的想法。

(我的古风艺术照)

2003年,我在学校的信息栏里看到TLBU(韩国国际法律经营大学)招生信息,马上决定报名。

我在大学学的是国际经济法专业,英文和国际法是强项,有了这个背书,心里多少有点底。

当时韩流正在国内盛行,我又被韩剧感动得稀里哗啦,对韩国这个国家充满好奇。

于是,我瞒着家人偷偷准备申报资料。令我没想到的是,整个过程竟然很顺利,我不仅通过了最终面试,还获得了留学名额的全额奖学金。

幸运的我,很快拿到录取通知,心里有些小兴奋。不由得暗想,终于可以摆脱父亲监管,成为一个放飞的自由人。

当我把这个消息告诉父母时,父亲的反应特别大。他勃然大怒,指责我自作主张,女孩子独自出国会不安全。

越说越生气,只见他飞快地抬起右腿,一脚踹向屋门,“咣当”一声,屋门险些被踹坏。而他,似乎把心中所有怒火都发泄在这一脚中。

(秋天中的我)

我看到父亲的暴怒,也感到自己有些过分。但事已至此,出国留学只能继续。当我临走前在机场与父亲分别时,发现他脸上的愤怒变成无奈,眼神中流露出的是满满的不舍……

到了韩国,我很快体会到孤独,也真正理解了父亲的情绪。因为,周围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人群、陌生的地方、陌生的语言。我就像一只孤岛上的鸟,无依无靠。

好在我的同学都是亚洲(中国、韩国、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柬埔寨、老挝、泰国)各大法律院校的学生,上课和日常生活都用英文不用韩文,沟通交流比较顺畅。

在TLBU,我度过两年愉快的研究生生活。英语水平也是突飞猛进,可遗憾的是,韩语交流一点没学会。

(韩国留学)

眼看毕业在即,我偷偷在网上投简历。因为校长非常喜欢我,要送我继续读博,我不想做女博士,也不喜欢教学工作。只好私下找工作,想着过了韩语这关再说。

很快,我就被一家韩国律所录取,主要工作是撰写英文的法律信件和文书。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我学的法律知识在韩国律所完全用不上,只能靠英文特长做些没有发展的工作,韩语用得也比较少,完全没进步。

正当我一再纠结去留时,同一间租房的韩国姐姐告诉我,高大校园BBS上登了韩国一家大型金融公司招聘中国人才的公告,问我想不想去试试。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我按照网址投了简历,很快收到面试邀请。更令我意外的是,该公司的海外部门负责人竟对我很满意,无论是学历、专业、还是能力都与公司职位匹配,他们当即决定录取我。

(与同事合影)

面对这份突如其来的幸运,我惊呆了,不相信这么戏剧的情节竟然是真的。

感恩老天的眷顾、感恩朋友的帮助、更感恩自己的好运气。

23岁的我成为新韩金融集团旗下,证券公司史上的第一位中国职员,也成为进入韩国金融中心工作的第一批中国人之一。

刚刚进入韩国证券公司时,我只顾高兴了,并没有想到能在这个公司做满14年。

我所在公司的海外事业部工作,从部长到底层职员都是海外留学回来的,个个英文流利,我和他们交流毫无障碍。

自己暗自庆幸,幸亏公司交流用英语不是韩语,否则我就糗大了。可没想到,他们只跟我讲了两个月的英文,就突然全部改说韩语。

这下可懵了,我知道自己的韩语很差,只会最基本的打招呼。怎么办?只能死磕,工作中的文件靠查字典还能应付。

(我与部长)

可生活对话怎么办?想上语言班没有时间,自己想说的话又表达不出来,我整整当了两年哑巴。

期间,我因为不懂韩国公司文化被嘲笑,有个同事给我取了싸가지(发音sagaji)的绰号,意思是“没教养、没礼貌”。

起因是我在电梯里遇到部长,在回答部长问话时我没加“敬语”,只是大声说了一句“당근이지”(当然啦)。

因为在韩国,平时熟人之间才说“당연”(这个也是“当然啦”,只是一种调皮的说法),上下级关系应该说당연하죠或者당근이지요(正式场合应该说这个“当然”)。我顿时感到周围蔑视的目光投过来。

当时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尴尬极了。可心里有个声音告诉我,一定要装成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能再让别人看笑话。

(练习瑜伽)

为了尽快学会韩语,融入他们的生活,我经常与同事一起外出吃饭。

韩国的企业文化中,高强度工作很正常,时间紧、工作多,5分钟解决吃饭很常见。

可我从小吃饭就慢,还喜“热”不喜“冷”,原来肠胃就不好,可韩餐中除了汤锅和烤肉是热的,其它配菜全是凉的,我只好将就吃。

韩国同事吃饭很快,常常是他们已结束我才刚开始。虽然同事表示不急,但在众目睽睽下,我根本张不开嘴去吃。自己总是匆匆吃几口,假装吃饱,其实还在饿肚子。

就这样,我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艰难地熬过了两年。

终于,我的工作有了起色,韩语也过了关,新来的一位部长对我也很理解和保护。

在平时工作中,我们酒局特别多,遇上客人逼我喝酒,部长总是帮我挡。

(品茶)

有一次,部长上面的领导想让我私下教他中文,部长直接回绝他的要求,说我平时工作量太大,没时间教他。

要知道,部长的这个行为在韩国属于不敬。因为在韩国公司里,下级是要绝对服从上级安排的,我很感激部长在工作中对我的照顾。

众所周知,韩国金融界,高强度的工作很残酷,很多人都不能坚持太久,我虽坚持了14年,但最终也没能幸免。

2019年底,我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感觉特别劳累,所以决定辞职,重新规划生活。

我第一时间把想法告诉了家人,父母对我放弃工作没意见,尤其是父亲,反而对我“不再”满天飞着出差松了一口气。

现在,我和父亲关系很好,他对我今后的生活完全放手,只表示我喜欢,他们就快乐。

父爱沉酿不识意,一朝初醒才知味,从前不懂事与父亲较劲,结果我赢得了成长,而他输给了时光。

(韩国玄鹤琴)

有了家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