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诗 | 杨万里登楚州城望淮河-飞
发布时间: 2023-07-06

登楚州城望淮河

望中白处日争明,个是淮河冻作冰。

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

今日介绍南宋诗人杨万里。

杨万里(1127—1205),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有《诚斋乐府》。

杨万里于绍(铁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李白。意指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学下去、做下去,最后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兴二十四年(1155)进士,做过地方官,后来入朝为尚书左司郎中,太子侍读,秘书监、宝谟阁学士等。一生力主抗金,收复失地。他以正直敢言,累遭贬抑,晚年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

在介绍《登楚州城望淮河》前,拉拉藤陪你一起去回顾下宋金在楚州的交战史。话说南宋初年,北军长驱南下,千里长淮成了天然屏障,挡住了南侵的金兵。随之,楚州成为南北交兵之地。

建炎四年(1130)8月,楚州城破。绍兴元年(1131),楚州被收复。绍兴五年(1135)三月,韩世忠为淮东宣抚使,率大军从镇江出发,屯军山阳。六年(1136)三月,韩世忠以少保、淮东宣抚处置使、兼节制镇江府,徙武宁、安化军节度使,正式置司楚州。(《宋史·韩世忠传》云,“世忠披草莱,立军府,与士同力役。夫人梁亲织薄为屋。将士有怯战者,世忠遗以巾帼,设乐大宴,俾妇人妆以耻之,故人人奋厉。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刘豫兵数入寇,辄为世忠所败。”)

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以淮河中流为界,楚州城以北即为金国所有,楚州即成了边塞。北边是金兀术,南边是韩世忠和梁红玉,长期互相对峙。王清叔《淮安州》诗云:“喉襟关重地,鼓角动边楼”,足知当日之疆界矣。

乾道六年(1170年)四月,杨万里除隆兴府奉新县知县。十月,因右相虞允文推荐,杨万里被召为国子博士,自此开始在京任职。

杨万里大约是这个时期路过淮安,写下《登楚州城望淮河》。“此去中原三里许,一条玉带界天横。”说的就是淮安城离边界仅三里许远,一眼就能望到。这条“玉带”就是结了冰的淮河。此外,杨万里还做了一首关于楚州新城的诗《望楚州新城》:

《望楚州新城》

已近山阳望渐宽,湖光百里见千村。

人家四面皆临水,柳树双重便是门。

全盛向来元孔道,杂耕今是一雄藩。

金汤再葺真长策,此外犹须仔细论。

诗中所指新城,即南宋楚州知州陈敏所重修的楚州城。拉拉藤考证相关资料,乾道六年(1170)正月乙卯,陈敏修楚州城。陈敏长期处在抗金前线,曾先后在盱眙、泗州、高邮等地驻军为官。

当时有人提议加强清河口的守戍。陈敏说:“金兵每出清河,必遣人马先自上流潜渡,今欲必守其地,宜先修楚州城池,盖楚州为南北襟喉,彼此必争之地。长淮二千余里,河道通北方者五,清、汴、涡、颍、蔡是也;通南方以入江者,惟楚州运河耳。北人舟舰自五河而下,将谋渡江,非得楚州运河,无缘自达。昔周世宗自楚州北神堰凿老鹳河,通战舰以入大江,南唐遂失两淮之地。由此言之,楚州实为南朝司命,愿朝廷留意。”

陈敏在楚州筑新城后,金国使臣路过淮安,看到楚州新城,观其雉堞坚新,号“银铸城”。

谈及朝代更迭战争,尤其这种宋末、明末,汉族政权垮塌,少数民族横扫中原的战争,总是让汉人心里有点悲凉。但拉拉藤对于“民族英雄”总是不那么认同。所以,还是来聊点轻松的。

就像之前介绍其他诗人时候,也提过不少诗人也是“吃货”(淮诗 | 淮安人张耒诗酒是生涯),杨万里也加入这个行列。大概对于这些漂泊在外的诗人而言,他乡的美味才能慰籍无处安放的灵魂。况且是咱们大淮安的美食呢,比如这首《淮白赞》。

《淮白赞》

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

风吹柳叶都落尽,鱼吃雪花方解肥。

醉卧糟丘名不恶,下来酒豉味全非。

饔人且莫供羊酪,更买银刀二尺围。

以上部分配图和文字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敬请告知删除。致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