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诗友为下图写一首诗,诗体不限?三亚哪里最值得去玩一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请诗友为下图写一首诗,诗体不限

《温度》

泥土的温度

是你的温度

在劳作间隙时

翻阅文字的温度

知识的温度

爱情的温度

它们都在身体的背后

长成一遍温暖的粮食、果蔬

留在了心底

远处

因而,你才那样美丽

充实,有温度

有风度

给外界留下好光景

同样,让我也感受到了

田野的温存和不一样的

温度

三亚哪里最值得去玩一趟

三亚不大,景点多多。既然来了,就将它们一一游一遍。但相比较排前十的景点如下:

一、天涯海角

二、亚龙湾

三、蜈支洲岛

四、三亚湾

五、亚龙湾蝴蝶谷

六、鹿回头山顶公园

七、珠江南田温泉

八、凤凰岭海誓山盟景区

九、崖州古越文化旅游区

十、大小洞天

这些景点,都值得你一游!

我们泉州有什么名胜古迹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会怎样介绍我们泉州的名胜古迹

泉州市开元寺*在泉州市区西街。唐代为桑园,相传园主黄守恭以桑开白莲,舍地为寺,名莲花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现寺占地约7.8万平方米,规模宏大。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甘露戒坛、东西二塔等。大雄宝殿建于垂拱二年。屡圮屡修,现存系明代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0米,面宽9间,进深6间,原应立石柱百根(实减柱6根),故别称百柱殿。

现存主要建筑有寺门、奉天坛和明善堂。寺门高11.4米,基宽6.6米,门宽3.5米,用辉绿岩和花岗石砌筑,分外中内三重,皆圆形穹顶尖拱门,巍峨壮观。屋顶作平台,是伊斯兰教徒望月决定斋月起斋日期之处。南墙外壁及坛内大小壁龛皆嵌有古阿拉伯文的《古兰经》石刻经句,保存完好。明善堂是明隆庆元年(1567年)所建的四合院式礼拜场所。寺内还有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颁发保护清净寺及伊斯兰教的石刻《敕谕》一方。清净寺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伊斯兰教清真寺之一。

清源山#在泉州市北郊,距城2.5公里。最高峰海拔498米,耸立在晋江平原之中,为泉州的主山,有乳泉从石间流出,又名泉山。泉州之名,亦从山而得。唐宋间泉州曾改名清源军,也由此山得名。山有三峰,中峰有清源洞、蜕岩、紫泽宫诸胜,左峰有瑞像岩、老君岩诸胜。有“闽海蓬莱第一山”之誉。山上文物及历代名人题刻甚多,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的炼胆石,即在中峰,俞手书“君恩山重”四大字摩崖石刻,保存完好。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1942年在泉州圆寂,择此山作长眠之地,建有弘一法师墓塔,并留临终墨宝“悲欣交集”石刻。

老君岩*在清源山西侧,位于羽仙岩罗山、武山之下。宋代罗山下有北斗殿,武山下有真君殿,中有元元洞,为道教庙观集中地。建筑久圮,现只存露天的老君造像一尊,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该像系一块天然岩石略施雕琢而成,充分表现老人慈祥和蔼、健康愉快的神态。整个石像衣褶分明,线条柔而有力,具有宋刻的手法和风格,为福建宋代难得的道教巨型石刻佳作。

弥陀岩在清源山右峰。此岩依山筑台建亭,附近有一啸台、招饮径、泉窟观瀑诸胜。亭内有阿弥陀佛石刻立像一尊,岩以此得名。立像高5米,宽2米。造型端庄慈祥,雕工精致,为泉州石刻造像之佳作。明天启间曾刷金,后肃落重刷。元代又建一石室奉祀,约10米见方。

赐恩岩在清源山东侧。凭岩俯视,泉州古城宛如鲤鱼之形,故泉州别名鲤城。山相传是唐朝皇帝赐给刺史许稷,因名赐恩;又说南宋宰相李邴隐居于此,四次受朝廷恩赏,故又称四恩。山下古道有石阶数百级,拾级而上,便抵山寺。寺前古樟一株,枝叶如盖,寺为清代及近代建筑,列为一排。佛殿有白衣观造像一尊,刻于北宋元佑年间(1086-1094),由天然岩块雕成。寺后有一天然石室,上刻“高山仰止”四大字。还有明清摩崖石刻多处;李贽撰“不必文章称大士,虽无钟鼓亦观音”的楹联,也在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刻于寺中石柱上。

瑞像岩在清源山左峰。岩前奇石突兀,如僧群立,称为罗汉峰。因有释迦瑞像石雕一尊,故名瑞像岩。整尊石像乃就天然岩石依崖雕凿而成,立像高4米、宽1.5米。神情肃穆,取法于木刻的旃檀瑞像,别具一格。该像刻于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为福建省有文字可考的宋代造型艺术作品之一。明成化年间(1465-1487)建有石室,用以保护石像,石室纯用花岗岩筑成。

弘一法师舍利塔在清源山上。为花岗石仿木结构石室,石室外形四角转八角、重檐攒尖顶。面积53.5平方米,高15米。室中央安放石构莲花座卵形舍利塔。内墙正中嵌辉绿石刻丰子恺为弘一法师所作泪墨画。石柱与外墙上还镌有法师手迹四幅。石室旁摩崖上刻法师遗墨“悲欣交集”四字。1982年赵朴初题“千古江山留胜迹,一林风月伴高僧”句,勒于附近摩崖上。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字叔同,浙江平阳人。我国近代话剧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精律学、书法、金石、诗词,被誉为“近代艺术大师”。1942年在泉州温陵养老院圆寂。1952年将他的部分舍利子葬于清源山千手岩附近,后移此。

杨阿苗故宅在泉州市鲤城区江南乡亭店村。系清末旅菲侨商杨阿苗住宅。建于光绪年间(1875-1908),历时13年落成。为闽南独具特色的五开间双护厝三进大型民居。面积1338平方米。整座建筑内外墙上、檐下、壁间、梁柱和门窗装饰著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竹雕、漆雕和灰雕。内容有人物、山水、花鸟及摹刻历代名书画家的作品。采用透雕、平雕和浮雕等手法,丰富多采,精美绝伦。建筑工艺对闽南近现代建筑有深远影响。

真武庙在泉州市鲤城区东海乡石头街。始建于宋,“为郡守望祭海神之所”。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真武殿、四角亭、山门等尚保存明清建筑风格。

崇福寺在泉州市梅石街。原为北宋初年平海军节度使陈洪进为出家的女儿所建的千佛庵,元佑六年(1091年)始改今名。历代几经兴废。占地15亩。殿内尚保留北宋时的部分木构件。藏经楼北侧有泉州最早的石塔、建于北宋初年的应庚塔,八角七层,楼阁式实心石塔,高13米。虽略有倾斜,但历久不塌。传说塔能“应利欹斜”,塔斜向某方,主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寺兴盛时僧人达数千人。

石狮市姑嫂塔在石狮市区东南5公里。兀立宝盖山巅,面临泉州湾。《闽书》载“昔有姑嫂为商人妇。商贩出海久不至,姑嫂塔而望之,若望夫石然。塔中刻二女”。石塔雄伟壮观,为闽南侨乡标志。塔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占地388平方米,八角五层,花岗石构,高22.86米,如楼阁,内壁有石级可绕上。登临远眺,泉南形胜,尽收眼内;海天风物,一览无遗。

六胜塔在石狮市蚶江镇石湖村的金钗山上。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建,宋末损于兵火,元至元二年至五年(1336-1339)重修。八角五层,高36米,塔形与泉州双塔相近。控钗山,临东海,为古泉州海外交通之航标。

晋江市安平桥* 在晋江市安海镇,横跨晋江、南安交界的海湾上。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建,历代有修葺。1981-1984年经大修,现桥长2255米。以条石砌成。桥墩362座。工程浩大,为中古时代世界最长之梁式石桥,驰名中外,故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桥上筑水心亭、中亭、宫亭、雨亭、楼亭,并有护栏、石将军、狮子及蟾蜍栏杆等雕刻。两侧水中筑有对称四方石塔四座、圆塔一座。桥头白塔,高22米,筑于桥之入口处,为五层六角空心建筑。宋元时代,此处甚为繁华,为古泉州海外交通要港。

龙山寺在晋江市安海镇。隋皇泰年间(618-619)修建,明天启重修,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建山门、华表、殿堂门、钟鼓楼。世传原佛像处有一巨樟,夜发祥光,时人崇之,乃斫作法鼓、寺门、千手佛,今俱存。千手佛通高4.2米,头戴花冠,冠正中雕一坐佛,周围又雕众多戴花冠小佛首,主手合十,两侧旁支1008手,掌中均雕一眼,列如团扇,或携物,或空手,姿势各异;身披莲服,两足微露立莲台,造型精湛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