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为啥是三个褒义词跟一个贬义词并列?有人说“穷人,根本不需要道德和礼义廉耻的”你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礼义廉耻,为啥是三个褒义词跟一个贬义词并列

这是对耻的理解有误,“耻”不是耻辱的意思,是知耻的意思,所以,耻不是贬义词。

礼义廉耻是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提出来的,他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国有四维,就是礼义廉耻,一维绝则倾,一维没有了国就危险了,三维绝国就会倾覆,四维绝则国就灭亡了。欧阳修: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新五代史·杂传第四十二·冯道》)把礼义廉耻上升到国家能不能存在的高度。

礼在现代指礼仪、礼貌,在古代是指道德规范,具有法律和道德双重属性,根本特性就是讲究规则、秩序,要求人们要遵守规则,不跨越规矩。违背礼、触犯礼就是违背法、触犯法。所以要守礼有节。

义,宜也,本义就是指做事要符合应该遵循的道理和原则,就是做应该做的,是古代君子判断得失的价值标准。在利益面前是否按义去做,这是区分君子与小人的界限。孔子就说:“见义不为,非勇也。”遇到道义的事,要挺身而出,这才是勇敢。孟子强调舍生取义,为道义甚至可以牺牲生命,这才是君子的作为。

廉,就是廉洁,不贪不占。无论做人还是做官,都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耻,是知耻,它是指道德行动主体内心的一种心理状态,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以什么为耻,以什么为荣。

孔子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要用羞耻心约束自己的言行。孟子则从人性上强调人人都有羞恶之心,“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下》) 没有羞耻心,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并且说“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耻之于人大矣。”(《孟子·尽心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心,没有羞耻心的那种耻辱,是真正的羞耻啊。

知耻是一种心理防范,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准则不相符时,就应有一种羞耻感。有了这种羞耻感,就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能做的,才能在为与不为之间做出选择。而突破了这道心理防范后,就有可能触犯“道德的底线”。

有人说“穷人,根本不需要道德和礼义廉耻的”你怎么看

题主可能是把穷字和富字弄混写错,意思变得完全不同了。

自古至今,诗词文学家经常赞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贫出孝子,言下之意是最有道德观,深明礼义廉耻的大义。在现实生活中穷人也是讲诚信以礼待人,也就是人穷志不穷,穷要穷得有骨气,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自己的尊严。

在六七十年代集体制时期,没有穷人富人之说,同志们都是半斤对八两,题主去打听一下下,那时侯的人有没有道德价值观,懂不懂礼义廉耻。

无论穷人富人都需要讲道德素质懂礼义廉耻,否则,穷的会更穷永远翻不了身,富的是辛辛苦苦赚点钱,一夜回到解放前,这就是穷则思变和富不过三代奥秘所在。

“忠孝节悌礼义廉耻”,详细的解释是什么

孝,是子女对于父母的,就是孝敬父母

悌,是兄弟姊妹之间的,就是兄弟友爱

忠,是个人对于国家的,就是忠于祖国和人民

信,是人与人之间的,就是要有诚信

礼,是说人们应该尊守各种规定(也包括礼貌)

义,是说人们应该有正义感

廉,是说人们应该廉洁奉公

耻,是说人们应该知耻

什么是国之四维,什么又是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牧民·四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

什么是国之四维呢?礼、义、廉、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礼义廉耻是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礼、义是治理的根本法则,廉、耻是立身的根本节操。

没有廉洁,人们就无所不取;没有羞耻,人们就无所不为。

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灾祸动乱、失败灭亡,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管理者无所不取、无所不为,上行下效,那么天下还有不乱、国家还有不亡的道理吗?

常听看“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是真的吗结合现实怎样理解

这是两千七百年前为了“振兴齐国,成就霸业”,著名的谋略家管仲的千古名言,即所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仲认为“礼、义、廉、耻”与法相比,比法更为重要,把它们认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

这是当时管仲给齐恒公建议的第一句话。简单的说,礼仪是一个社会的根本制度,廉耻是一个人的根本原则。礼仪廉耻是维持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如果这四个要素不能贯彻执行,则国家很容易灭亡。

《管子·牧民·国颂》指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北宋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冯道传》中归纳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管仲看来,廉耻是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管仲把礼义廉耻称为国之“四维”。他认为“礼”就是不能越出应有的节度,即思想行为不能超出道德规范;“义”,就是自己不推荐自己,即使自己的思想行为符合道德标准;“廉”,就是不隐瞒自己的缺点错误,即廉洁不贪;“耻”就是不与不正派的人在一起,即要知羞耻。

明·冯梦龙在《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也讲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日君欲立国之纲纪,必张四维,以使其民。

后来,历朝历代即称礼、义、廉、耻为“四维”。张:展开,推行。四维不能伸张,比喻纲纪废弛,政令不行。所以,会影响到国运。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