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芦苇的古诗?如果穿越到李白之前,把李白写的诗都写了,李白会怎么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关于芦苇的古诗

1、先秦:佚名《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2、唐代:杜甫《蒹葭》:摧折不自守,秋风吹若何。 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 体弱春风早,丛长夜露多。

译文:蒹葭面对摧残不能够保全自我,又被瑟瑟秋风吹着该怎么办。只是在极短的时间里盛开花朵,很快叶子就会沉入水中。在形体柔弱的时候春风拂过都嫌来得早,在生长成密丛时夜里的寒露又多了。

3、唐:白居易《浦岁暮对酒送王十五归京》:风飘细雪落如米,索索萧萧芦苇间。

译文:风刮着,雪像小米一样落下,芦苇间淅淅索索

4、唐:许浑《江楼夜别》:蕙兰秋露重,芦苇夜风多。

译文:蕙兰秋天露水多,芦苇荡夜里风大。

5、唐:刘禹锡《韩十八侍御见示岳阳楼别窦司直诗,因令属和》:空影渡鹓鸿,秋声思芦苇。

译文:鹓鸿的背影远去,在鸟鸣声中思念起那片芦苇荡。

6、唐:贾岛《雨后宿刘司马池上》:芦苇声兼雨,芰荷香绕灯。

译文:雨声拍打芦苇的声音,荷花的香气绕灯而来。

7、唐:黄滔《别友人》:梦魂空系潇湘岸,烟水茫茫芦苇花。

译文:梦里一直挂念着潇湘,思念那片烟水茫茫的芦苇花。

8、唐:顾在镕《题光福上方塔》:六时金磬落何处,偏傍芦苇惊钓翁。

译文:夜深更响,惊动了芦苇里的钓翁。

9、宋: 曹豳《西河 和王潜斋韵》: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

译文:关河万里寂静无人,明月直射芦苇荡。

如果穿越到李白之前,把李白写的诗都写了,李白会怎么样

现在留存李白的诗大概有近一千首。如果穿越回去,抢在李白前面写的话,可能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你需要具备超强的记忆力

李白的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这样的短小的占的比例比较少,以《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侠客行》这样的乐府诗、排律为主,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体裁。也就是说,穿越过去之前,你需要将这些诗词歌赋都背下来。一千首,如果花费一定的时间应该是可以的,即便如此也还是要花费一定的气力的。

以为记住这些诗词就够了吗?非也。

而李白的诗里面,送别、唱答、书信诗比例也是相当地高,《赠汪伦》就是典型的例子。也就是说,不但要记住这些诗,还要记住这些诗是在什么时候写的,是写给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一千首下来,信息量至少要乘个10倍,甚至更多。

这要求的记忆力就是要超强了。你可以说带个电脑过去,我建议带电脑的同时,再带个发电机回去。

你需要有个好酒量

李白写酒的诗大概有四分之一,很多都是喝醉了之后,挥毫泼墨,一蹴而就的。你要写那首诗,肯定需要在那个场合里面才行。比如“花想衣裳有些人”,要喝醉酒让高力士脱靴子。

不但要有好酒量,还要有好胆气。

还要有个好性格

李白交友无数,三教九流,达官贵人,王公贵族,应有尽有。要跟这些人打交道,要是一个性格腼腆的人,估计不行。李白一辈子喝酒,但更多的时候是游离四方,经常住在别人家里,说白了,就是寄人篱下,所以还需要具备脸皮厚的能力。不然的话,肯定受不了。

穿越的时间不能太早

魏晋南北朝,然后隋朝大一统,到唐朝初期,文学体裁还是以骈文为主。就像《滕王阁序》那样,不过《滕王阁序》已经有所超越了。到了盛唐,唐诗也发展到了顶峰,于是李杜之名就起来了。太早的话,流行不起来,即便写出来了,也没有人愿意读,也就穿不下来了。比李白早的时间控制在一年之内比较好。

那么问题来了,李白会怎么办呢?

李白从小就聪慧孤傲。当他知道有一个人写诗写的这么好,以他的性格肯定会主要去拜访你,然后跟你交朋友喝酒。

他看你写的这么好,肯定不服气啊,或者说见贤思齐,肯定也会写。于是你写出了李白的诗,他就会跟着你再写一首。他不服气,肯定要写的比你写的更好啊,于是就写出来更好的诗了。于是历史上就出现了李白和李白二号,不过李白二号是历史上的那个真李白。

大家一看,李白二号写的更好啊,于是就只传播二号的作品了。于是穿越李白慢慢地就被淹没了。到了宋代,印刷的诗就只剩下李白二号的了。

那时候肯定不能叫李白二号,于是就写“李二白”了。

于是流传至今。

到了今天,就会有一个人在头条里面发一个问题。李二白的诗写的那么好,那么他的哥哥“李一白”究竟是谁?写过什么诗吗?

于是我又看到了你的提问,把李二白的故事又回答了一遍。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