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不清古医书名称,如神农本草经和神农本草经集注、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求大神?我想自学中医,能治疗一般疾病,推荐一些古代医书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分不清古医书名称,如神农本草经和神农本草经集注、金匮玉函经与金匮要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求大神

神农本草经,我国现存最草药学专著。
神农本草经集注,南北朝梁陶弘景著,校订了《神农本草经》原有365种药,又增添新药365味,是我国古代药物学又一集大成者。
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内容包括伤寒和杂病,北宋校正医书局将其分为伤寒部分和杂病部分,分别定名《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方论》
金匮玉函经,为《伤寒杂病论》古传本之一,经北宋校正医书局,内容与宋本《伤寒论》内容基本相同。
金匮要略,北宋校正医书局取《伤寒杂病论》中以杂病为主的内容,取名《金匮要略方论》,简称金匮要略。
千金要方,唐代孙思邈著。
千金翼方,唐代孙思邈著,为《千金要方》的补充。

我想自学中医,能治疗一般疾病,推荐一些古代医书!

  • 你把《伤寒论》多看几遍就可以了,还有《中医三才论》

  • 我有一套一块钱给你了

古代医书有哪几种分别叫什么书

医经类、如皇帝内经、灵枢经。医方类,如肘后备急方,千金方。本草类,如本草纲目。还有针灸类、医案类。等等。

除了《本草纲目》,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有名的医药著作

神农氏:最老的了,为《神农百草经》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啊!~
扁鹊: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渤海郡囗(今河北任丘)人。学医于长桑君。医疗经验丰富,遍游各地行医,擅长各科。在赵为“带下医”(妇科),至周为“耳目痹医”(五官科),入秦为“小儿医”(儿科),医名甚著。
《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外经》。
华佗(?-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 精内、外、妇、儿、针灸各科,于外科尢为擅长,施针用药,简单有效。曾以“麻沸散”为“肠胃积聚”等病患者做麻醉,成功施行腹部手术。反映早在公元二世纪时,古人对于麻醉方法和外科手术的运用已相当成熟。现存《中藏经》,系后人托名之作。
张仲景 :汉末著名医学家。名机。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学医于同郡张伯祖 。相传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流行,病死者很多。经钻研《内经》、《难经》及《胎胪药录》等古代医书,并广泛收集有效方剂,著《伤寒卒(杂)病论》。总结了汉以前民间医疗经验,对中国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王叔和 :魏晋间医学家。名熙,高平人。曾任太医令。精研医学,重视诊脉,收 辑前代诊脉文献,结合自己的体会,编成《脉经》十卷,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书。
皇甫谧(215--282): 魏晋间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 那(今甘肃平凉西郊)人。根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著成《甲乙经》。
巢元方 :隋代医学家。曾任太医博士,隋大业六年(610)主持 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书列述各类病症,为研究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孙思邈(581--682): 唐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时因病学医,对医学有较深研究,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兼通佛典。曾总结唐以前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收集方药、针灸等内容,著有《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其书首列妇女、幼儿疾病,并倡立脏病、腑病分类,具有新的系统性,在医学上有较大贡献。
王冰:唐代医学家。自号启玄子。平素钻 研医学,曾郃时十二年,注释九卷本《黄帝内经素问》。所著又有《玄珠密语》、《元和纪用经》等,一说为后人
王惟一: 北宋医学家。天圣四年(1026)参与官修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在总结古人针灸医疗实践基础上,考定明堂图经络孔穴。并铸成立体铜人孔穴模型。后又参预校正《黄帝八十一难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流传至日本、朝鲜等国,对东亚地区针灸医学有重要影响。
唐慎微: 北宋医药学家。字审元,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庆)人,曾著《补注神农本草》、《图经本草》两书,并搜辑经史诸子文献内所载方药。重视民间医药经验,曾赴各地采访单方、草药,编为《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总结了宋以前药物学成就。
许叔微: 南宋医学家。字知可,绍兴二年(1132年)进 士,所著《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等,对汉张仲景《伤寒论》的内容有所发挥。另著有《普济本事方》,记录医案及经验诸方。
王好古: 元代医学家。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曾学医于张洁 古、李东垣,并任赵州医学教授。所著有《医垒元戎》、《汤液本草》、《此事难知》、《阴症略例》等,对脾胃学说多所阐发。
朱丹溪(1281--1358): 元代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家居丹溪,早年即好医学,所著《格致馀论》,认为多种疾病的病机,均由“阳有馀、阴不足”所致,其治法主张“滋阴降火”。对于当时《和剂局方》中用药偏于温燥现象,著《局方发挥》加以批评。另著《素问纠略》、《本草衍义补遗》等。
薛己(1488--1558): 明代医学家。字新甫,号立斋。江苏吴县人。家世业医, 曾任太医院院使。其医论重视脾肾,治法善用补益。自著及注释医书十六种,多附治验病例。�人汇集其著作为《薛氏医案》七十八卷,其《口齿类要》等,为现存较早的口腔、喉科专著。
李时珍(1518--1593): 明代杰出医药学家。字东璧,号濒湖,蕲州(今湖北蕲 春)人。家世业医,注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曾长期上山采药,并深入民间,向农民、渔民、樵民、药农、铃医请教,参考历代医药及有关书籍八百馀种,对各种药物亲自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中药名、品种、产地等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多种药物,经二十七年艰苦劳动,著成《本草纲目》。其书收录诸家《本草》所载药物共一千五百十八种,新增药物三百七十四种,总结了十六世纪以前我国古代人民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所著又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流传于世。另有《五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等。
张景岳(1562--1639):明代医学家。名介宾,字会(惠)卿,会稽(今浙江绍 兴)人。曾学医于金英(梦石)。精研《内经》,历时三十年为之整理注释,著有《类经》、《类经图翼》、《类经附翼》等、《景岳全书》、《质疑录》等,于医学理论颇多阐发。
张石顽(1617--1701?): 清初医学家。名璐,字路玉,长洲( 今江苏吴县)人。所著有《伤寒缵论》、《伤寒绪论》、《本经逢原》、《诊宗三昧》等。又著《医通》,
薛雪(1681--1770): 清代医学家。字生白,号一瓢,江苏苏州人。少习文史, 兼擅诗画,医术与同郡叶天士齐名。曾选辑《内经》原文,按阴阳、藏象、论治、疾病等分为十四类,约取诸家注释,并加入个人体会,编为《医经原旨》。又著《湿热篇》,为论湿热病之专著。
王清任(1768--1831): 清代医学家。字勋臣,河北玉田人。以为“业医诊病, 当先明脏腑”。为明解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与非难,亲至坟冢间观察小儿残尸,并至刑场检视尸体脏器结构。所著《医林改错》,纠正古代医书记载脏器结构及功能之错误(也有误改之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