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读音是什么?历史上诸葛亮、司马懿谁厉
发布时间: 2023-07-06

诸葛读音是什么

诸葛拼音:

[zhūgě]

  • 诸葛氏是中国的一个复姓,大部分诸葛姓由葛姓衍化而来。诸葛姓的杰出代表人物有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吴国大将军诸葛瑾等。诸葛氏的起源单一。

姓氏来源

  • 源流一

    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属于音讹改姓为氏。据史籍《世本·氏姓篇》记载:“有熊氏之后为詹葛氏,其后齐人语讹,以詹葛为诸葛。”

春秋时期,在齐国古老的有熊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人原称詹葛氏,后来因读音讹误为诸葛氏,便干脆改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

  • 源流二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后裔葛伯的封国,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的记载,夏王朝时期,黄帝之支庶伯益的后代飞廉被封在葛地(今河南宁陵),建葛国,称为葛伯。据典籍《孟子·滕文公》中的记载:“汤居毫,与葛伯为邻。”按史书记载,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多年以前,曾有一个独霸一方的“葛国”,即葛伯国。自伯益的大儿子飞廉为第一任葛伯开始,封爵四十位,共立国一千八百年左右。虞舜时期,大禹为司空,受命治水,让颛顼的后裔伯益当他的助手辅佐治水,负责技术工作,相当于现代的水利部部长。伯益跟随大禹治水十三年,左准绳,右规矩,定山川,图博物,察民俗,治理水患后著有《山海经》十八篇。葛国灭亡后,葛伯的后世子孙以故国名称为姓氏,称葛氏。周武王灭殷商后,在西周初期,又寻回葛伯后裔,封赐有葛国(今河南长葛),为子爵。周桓王姬林二年(公元前718年),葛国被郑庄公姬寤生所吞灭,其后在其故国之地还爆发了宋、郑两国之间的著名“长葛之战”;十年后的周桓王十三年(公元前707年),郑国为了争霸中原,又在其地爆发了针对周王朝的著名“繻葛之战”;葛国故地成了诸侯们争霸春秋的的古战场。葛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和国民中有以国名为姓氏者,称葛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葛氏的一支。原居于琅琊郡诸县之葛氏有一支迁徙至阳都(今山东沂南),因阳都已有葛氏,遂称后迁来的葛氏为诸葛氏,后有省文再称葛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

  • 源流三

    源于改姓,出自秦末陈胜吴广大将葛婴,属于帝王封赐改姓为氏。秦朝末期,陈胜吴广起义时,属下有大将葛婴,他屡立战功,后来却被陈胜听信谗言所杀害。到了西汉朝时期,汉文帝刘恒感其忠勇,特赐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今山东诸城),其后代遂以诸葛为姓氏,称诸葛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诸葛氏原为葛氏,祖籍山东琅琊诸县,后从琅琊诸县迁至古齐地阳都城南之葛坡,故由此而得“诸葛”之姓。

历史上诸葛亮、司马懿谁厉害

对于这个题目,我的个人看法是,在政治上诸葛亮胜司马懿一筹,在军事上,司马懿和诸葛亮各有所长,在人品上,诸葛亮司马懿在同一个时间段,五十四岁前不相上下,但五十四岁诸葛亮完美的死了,而司马懿还活着去篡权,后期诸葛亮完胜司马懿。总的综合评定,诸葛亮胜过司马懿。

一、政治上。

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先提出了《隆中对》得到了刘备的认可。然后,诸葛亮在政治人才匮乏的刘备集团占据了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无论将来刘备集团发展如何,诸葛亮都是文官集团的首位。

而诸葛亮也在刘备手下发挥了自己的才干。他镇守荆州、成都,保证刘备足食足兵,起到了萧何的作用。

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接受托孤重托,将当时的蜀汉危急形势稳定下来,在他有生之年,保持了蜀汉政局的稳定,发展生产,保障经济。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出一支精锐的军队,五次北伐。虽然壮志未酬,但也令人敬佩。

司马懿也是被曹操几次邀请才出山的。他在曹魏政权下,也充分的发挥了自己的政治才能。他先是尽心尽力的为曹操服务,拥立曹操自立,得到了曹操的信任。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阻止曹操迁都,建议利用孙权,显示了卓越的政治眼光。

然后又在曹丕政权下努力工作,曹丕说过,“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我往东,司马懿主西,我往西,司马懿主东,后又托孤司马懿,对他十分信任。

到曹叡一朝,君臣的关系更加亲密,在这一朝,司马懿开始掌握兵权。他擒孟达,拒诸葛,平辽东,为曹魏政权立下汗马功劳。曹叡临死时,再次把曹芳托孤给司马懿。

曹魏一直延续这他们的老办法,曹爽主军,司马懿主政。但司马懿略施小计,进行了高平陵之变,铲除了政敌,从此把曹魏政权抓在自己家族的手中。

从两人掌权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的政治手段高超,做到君不忌臣不疑。而司马懿则是用一切手段,还险些被政敌干掉。在这方面,诸葛亮胜出。

二、军事上。

两个人的交锋主要发生在诸葛亮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期间。在这段时期,发生了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的故事。但是从军事目标来看,诸葛亮没有能够达成他的军事目标,而司马懿达成了。在这方面司马懿胜出。

诸葛亮的这两次北伐的目标是,摧破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关陇军事集团,进而进占曹魏的关中平原。而司马懿执行的是战前曹魏君臣制订的既定目标,进行战略防御,与诸葛亮对峙,利用诸葛亮后勤补给的困难,待诸葛亮粮尽退兵时伺机予以追击。

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军队,主要的优势在它的山地步兵上,缺陷是攻坚能力差,机动骑兵不足。在加上个人生性谨慎,不敢弄险,所以不能权变用事。诸葛亮不敢下关中平原一步,只是在山地丘陵地带打转。只是寄希望于引诱司马懿出战,让司马懿在不利于他的关陇骑兵的地形与之决战,进而在消灭司马懿的军队后再进占关中平原。

司马懿根本不会上这个当。他做好了一切准备,包括抢占渭南,进占北原。使得诸葛亮无懈可击。他说诸葛亮无勇,不敢依山而东。实际上是他故意给诸葛亮留下一条通道,让诸葛亮下关中平原决战。诸葛亮岂会上当?

就这样,双方就在对峙中结束了军事斗争。司马懿还趁机在对峙中除掉异己,牢牢掌握了关陇集团。这样,诸葛亮看作命根子的蜀军和司马懿看作自己的私人军队的关陇集团军队,就更没有交战的机会了。在这轮较量里,司马懿在军事和实权上都是净增长,司马懿胜出。

三、在人品上。

诸葛亮的人品无可挑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当权臣的时候,肯定会因为权力斗争去采取一定的手段,这无可厚非。权臣一旦失去权力,随之而来的就是杀身之祸,诸葛亮不会自取灭亡。在诸葛亮主政的时期,能够严守臣道,尽心尽力辅佐刘禅,已是中国的千古楷模了。

而司马懿,在曹叡朝以前,都是曹魏的忠臣。但随着权力的增加,不由自主的走上了权臣之位,最终司马家族取代了曹魏。这个转变也是让很多人始料不及的。人对他的诟病也尽在于此。如果他和诸葛亮一样只活五十四岁,他还可能是曹魏的忠臣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