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到底拥有多少实力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让康熙等清朝统治者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有着怎样的“魔力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朱三太子到底拥有多少实力为何折磨了清朝三代皇帝

朱三太子,也就是历史上的朱慈炯,正因为他是明朝崇祯皇帝的儿子,而且位列老三,所以在民间就被广泛的称为朱三太子。

至于朱三太子为什么这么出名,就不得不提发生在他身上的未解之谜,崇祯皇帝除了朱三太子,还有两个儿子分别是朱慈烺和朱慈焕。

大约在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带领农民起义军攻打京师,慌乱之中崇祯皇帝自杀而死,也来不及照顾他的三个儿子了。父债子偿,既然父亲死了,那么李自成就顺理成章的俘虏了他的三个儿子,本来还是相当满意的。

本想留着这三个人日后他用,却不料这一切计划被多尔衮打乱,李自成未免高兴的太早了。没几天,崇祯皇帝的这三个儿子都消失不见,完全寻不到一点踪迹,这可让李自成有点难搞。

接下来诡异的事情发生了。

在当时居然同时出现了两个名叫朱慈烺的太子,当时也不管三七二十一,无论是在南方的,还是在北方的太子,总有一个是真的。

既然你敢出现,那么就必定不会让你再跑了,最终两个朱慈烺都被斩杀了,至于排行老五的皇子朱慈焕就有点尴尬了,刚开始挺顺利的过起了隐居的生活,潜伏在民间没人发现。

但是造化弄人,最终已经年过半百的朱慈焕,还是被人给挖了出来,尽管他没有任何不良的企图就想活命。可康熙皇帝还是为了以绝后患,将其所有的家眷悉数斩杀,藏了一辈子,终究没有躲过这一劫。

相信这里更令大家疑惑的就是,身为三太子的朱慈炯,他后来去哪了呢?

关于他后来的行踪去向,可真成了一大谜题,尽管朱慈烺和朱慈焕都相继被杀,却依旧没有得到关于他的半点消息,仿佛从整个人间蒸发了一样。

而更为离奇的事情后面才真正开始,由于朱三太子一直没有出现,但毕竟他的名号还在那里,只要有人起义,就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终究有不明真相的群众,很快就会被蛊惑拉拢,既然有人这样做,反正也没有什么损失,就相继冒充朱三太子。

当然这是不是朱三太子背后的阴谋,那就不得而知了,假的朱三太子层出不穷,反而真的朱三太子却销声匿迹。

但是这样的事情,却免不了让清朝的三个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头疼不已,恨不得早点抓住朱三太子碎尸万段。

让康熙、雍正乾隆的朱三太子

朱慈炯一日不献身,这样的事情就绝对不会停息,各地的起义者充分利用明朝皇室的影响力,打着朱三太子的名号,屡试不爽,一个个喊着:举兵反清,光复大明!

要说起朱三太子的真正势力范围,其实只要是想反清复明的起义军,也都算得上是朱三太子的党羽。

然而这些其实就是借着朱三太子在明朝的皇室号召力的造反起义,并没有多少真正的实力,分布范围比较广,剿灭难度比较大,只不过是搞得人心惶惶而已,根本不可能形成大的气候。

尤其是明朝刚刚覆灭的那几年,也正因为朱三太子失踪,没人知道他的下落,反而让这件事情变得扑朔迷离,所以才有人相信。

但这也就仅仅局限于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代,后来差不多到了朱三太子几乎已经死亡的年纪,再加上当时的反叛,起义者也已经不再像你以前那样坚定了。

他们知道继续打着这样的名号,影响力也不如从前了,也算偃旗息鼓了。

让康熙等清朝统治者如芒在背的“朱三太子”有着怎样的“魔力”

在华夏历史上,坐龙椅的一般都是汉人。满清入关后,让许多有“华夷”观念的汉人接受不了现实,尤其是清初的“剃发令”等措施,严重打击汉人自尊心。

康熙从小就立志当一个好皇帝,想要富国强兵,想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仅仅因为他满人的身份,就让其得不到许多人的认可。反清复明之人,大多以此为由头。

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并迅速确定广泛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汉人身份。趁着吴三桂叛乱,京城有个叫杨起隆的人也坐不住了,开始秘密策划造反。

杨起隆原本就是一个市井之徒,想利用造反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些行为,严重损害清朝的利益以及普通百姓的生活。

为了煽动更多的追随者参与他的行动,杨起隆自封“朱三太子”,这就能与明朝遗民产生共鸣,让许多人盲从。

崇祯有七个儿子,明朝明朝灭亡后,三个没能活太久,四个流落民间。四个中又有三个被清军抓住杀了。仅有一个朱慈焕侥幸没被抓,被称之为“朱三太子”,成了一块象征权力的金字招牌。

杨起隆确实有非凡的洞察力,如果活在当下,一定是超级营销专家,将自己包装成“朱三太子”,很快就击中许多汉人老百姓的痛点,团队也迅速壮大。

人多了,就会鱼龙混杂,消息也容易走漏。康熙很快就得知,并严密注视杨起隆的动静。

1673年12月22日,镶黄旗有一个叫郎廷枢的监生,发现家里的裁缝行为反常,工作敷衍了事,见了主人也直接无视,这引起他的疑惑,于是对那个裁缝进行秘密监视。随后,他惊讶地发现,家里的仆人竟然在商量反清复明。

郎廷枢当场就傻眼了,立刻向康熙举报此事。接着,正黄旗的周公直也向康熙举报,他家如同老鼠窝,三十几个仆人聚集一起,准备反清复明了。

这些事让康熙有点后怕,他没想到天子脚下竟然有这么多人密谋造反。

康熙立即调集清军包围周公直的家,那几十位密谋者奋勇反击,但终究寡不敌众。抓住几十人后,朝廷又搜查出数百人。

康熙立刻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事三藩之乱,如果京城再乱,大清就会回关外了。他下旨关闭城门,全城搜查。

杨起隆听到风声后,立刻逃跑,但他的同伙就没那么幸运了,均被朝廷“咔嚓”。

杨起隆的“生意”,既没真正起来,更没有兴隆,但他的这个“项目”给了很多别有用心的人启发,这件事让人觉得“朱三太子”的招牌很好用,能够吸引“顾客”。

后来,大清各地又发生几桩“朱三太子案”,全是依葫芦画瓢。

康熙对这些“朱三太子加盟商”,抓一个,灭一个,让那些试图反清复明的“朱三太子们”明白一个道理:“自古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遵守大清律例,给你活路,否则,让你永不翻身。

原创的“朱三太子”朱慈焕进入民间后,基本上颠沛流离,本想做一个普通老百姓,结果还是在年老时被抓。最后,康熙亲自下令,全家“咔嚓”。

秋媚说:有需求的地方就有市场,有市场的地方就有各种经营活动。龙椅独一无二的稀缺性让它成了最高价值的“神器”,人人都想拥有。坐上龙椅的康熙,为了坐稳,就会防止抢龙椅的人,所以,任何像朱三太子那样的威胁、竞争因素,都会被及时清理出市场。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为什么收留朱三太子的女儿,还将她送给胤礽

《康熙王朝》中,索额图号称“三眼索相”,表示他能看到别人所不能看到的事情,寓意着精明。朱三太子是康熙的敌人,他的女儿自然也是大清的“罪犯”,索额图明知丹丹的身份却还要收留,自然有他的“小算盘”。

牵制朱三太子

《康熙王朝》里面的那位朱三太子,虽然搞事失败了,但影响力不容忽视。如果有人要针对康熙,“朱三太子”可以作为一张现成的牌。

所以,索额图才不遗余力地到处派人找他。只要将朱三太子的女儿握在自己手中,索额图就有与其谈判的筹码,甚至将他发展成一枚棋子。

控制太子胤礽

胤礽是当今的太子,也是未来的天子,索额图是他的外公,除了经营与太子的关系别无选择,总不能转而支持大阿哥吧。

丹丹长大后,颜值气质上佳,自带贵气(很有可能是经过索额图的训练)。胤礽生性懦弱,好声色犬马,索额图将丹丹送给她,一是为了彰显外公对外孙的“关心”;二是为了在太子身边安插一个间谍,为其搜集情报;三是为了太子即位后自己的地位能更加稳固。

如果将来太子继位,丹丹又生下龙种,这就是一段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