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家
发布时间: 2023-07-06
我们在上个世纪末叶,本世纪初叶,有一个教育工作者,他来到了一个贫瘠的山村,那里的人们已经习惯于贫穷甚至于愚昧。他们很遗憾地对这个教育工作者说,真的非常抱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招待你,我们这儿只有满山的石头。而这个教育工作者拿起一块石头告诉他们,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他能够熬出一锅非常鲜美的汤羹。这些农民都抱着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这个教育工作者,说石头还能熬出汤啊?这位教育工作在村子里面支起一个大锅,大锅里面装满了清水,他把这个石头就放进了清水里面,当然在放之前,他把石头洗一下,洗干净,烧火。他用勺子搅了一下这个沸腾的石头汤,说这个味道这么鲜美,只是我没有带盐,你们谁家有盐拿点盐来。大家拿了点盐来,他说味道不错,如果有虾米更好了。有人找了虾米,他说能有野菜更绝了。正好山上一个小女孩拿了野菜,洗干净又放在锅里。他又借了一点味精,借了一点肉末、醋和酱油。就这样熬出了汤来,这时漫山遍野有浓浓的香味,山里的人从来没有意识到,石头能够熬出这么鲜美的汤出来,大家心里面开始燃烧起希望——我们说这个石头叫什么?这个石头就叫新教育。新教育不是这个教育工作者干的,新教育就是我们所有的在座的各位,每人把自己的实践,把自己的创造装进了这个汤里,汤就是新教育。我觉得新教育是我们共同的创造,新教育这个共同体,他还能创造出来更多的美味,所以我说这是现代寓言,同时也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所以我们新教育工作体的形成,我觉得在这四年的历程中,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有了我们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第六次的新教育工作会议。

在这四年的过程中,我们最初提出的四个改变,应该说是努力地在实践着。第一就是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这是我们整个新教育实验的宗旨。新教育实验提出要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要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所以我们把教师的问题作为整个新教育问题。这也是我们针对很多历史上的教育思潮,教育改革,教育实验,包括我们近年来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些分析提出来的。因为过去大家比较少地关注教师问题,关注教师的行走方式,包括一些实验后来为什么没有得到非常深入持久的开展,我们觉得和教师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教师问题往往成为教育改革的瓶颈,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最难突破和改造的部分,所以新教育实验在最初的时候,就把教师的发展作为首位,提出教师享受教育的幸福,享受成长的幸福,享受自己发展的快乐,同时享受教育追求理想的成功。据不完全统计,投入新教育的503所学校,大概有5万名教师,教育在线的注册会员有16万3千多人,经常登陆我们在线的大概有25000人,在我们教育在线开博客的老师有近1万人,说明新教育实验已经影响了中国一个非常众多的群体。大家也看到,在四年的过程中,一批普通的老师在实验中得到成长。我们前不久在教育在线的网站上发过专题贴,我们一大批优秀的老师,每个人的故事都非常精采,非常感人。我想在座的很多老师,实际上都有自己的故事,我就不多说了。

第二,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我们希望学生能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通过塑造未来的公民而创造未来。培养怎样的人的问题,在新教育实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期待新教育实验应是培养既具有民族情怀,又有着全球视野,既有本真的生命体验,又拥有全面的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的未来公民。新教育实验把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共同成长作为我们实验追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在实验中,我们一直期待孩子心里有梦想,脸上有笑容,一直期待着学生能够和教师对话,教给学生终身有用的东西。到现在为止,大概参与实验的学生大概有80万左右,在这些学生中,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刚才我们提到的这次参加我们会议的何依平的女儿海林,这样的学生非常多。

第三,新教育实验改变了学校的发展模式。学校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场所,是教育活动的中心。我们只有把学校改造成真正的学习型的组织,成为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拥有杰出的校长,优秀的教师队伍,拥有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这样才能让学校得到真正的发展。这几年来,应该说我们的三所示范学校及20多所优秀学校(事实上我们知道,我们这次对所有的学校进行了全面的考量,专门组织专家,有80多所学校可以晋级),在实验中是成长和发展的。

第四,改变教育科研的范式。长期以来,传统的教育科研模式,基本上是“我和他”占主要的。这种范式下面,把研究者,教师与他的生活毫无关联的现象,把自己当成客观研究现象,可以把他作为一个静物,通过分析,获得一些数据,一些资料。认为这些数据和资料就是研究,就有他的价值。这就是所谓传统的,经验的实验派的实验方式。我认为,教育是活生生的研究。在教育的领域中,研究者和研究对象都是主体,你和我,并不是一个分体的,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同构成的这样一个最新的团体。这就是我们新教育实验为什么没有用传统的实验的方式来做的重要原因。因为我们觉得教育是一种真实的生活。

新教育实验已经走过的历程,应该说虽然很短暂,只有四年的时间。但是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应该说新教育实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首先是一大批理论著作在做起来。这次我们在这里有个小的陈列室,非常非常小,明天我们会在六一小学做大一点的陈列和展示。大家可以看到,每个新教育人在行动的同时都在想,没有思考的行动是盲目的。事实上每个新教育实验人都有他自己的教育哲学和教育追求。我们在相关著作中,呈现了他们的思想,特别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推出的新教育实验研究丛书,记录了我们的思考,新教育实验出版了大量的论文,特别是我们一线老师的教育随笔,我觉得这是新教育实验理论研究最好的丰硕的成果。我们很难统计,到底有多少位老师写了多少万字的随笔,出版了多少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我打开电脑,每天都接到很多老师给我发来的短消息,请我为他即将出版的书写序言。我欠了很多很多的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写序言。因为每天都有这样的短消息。

与此同时,新教育实验也引起了媒体朋友的广泛关注。大家看到,中国几乎所有的主流媒体都关注新教育。昨天下午新教育实验举行了一个媒体的见面会。感谢媒体长期以来对新教育实验的关注,很多媒体人,都在自觉的参与到新教育实验中来,他们为新教育人追梦的精神所感动,比如《莫愁》杂志社的主编,他在报告的过程中,参与进来了,成为我们新教育实验的主持人。还有很多人,包括张金平先生,他是南丰窗的主笔和经济观察报的主笔,是他牵线,媒体通过他认识我们的新教育。灵山资助教育经费500万,也是通过媒体。这些媒体为我们新教育给予了很多的关注,所以借这个机会向所有的关注参与我们新教育实验的所有的人,表示最崇高的谢意!谢谢大家。

二、关于新教育实验的发展构想

因为准备的内容比较多,可能没有时间全部讲完,我们今天晚上对整个的文稿做一次梳理,希望明天把初步的文案发给大家。

“十一五”期间新教育实验要做什么,请大家仔细注意我们这次新的提法,包括对六大行动认识的提法,我们都有一些新的变化。我希望经过新教育实验,以今天的提法为准。请大家要注意,今后所有新教育人,传播新教育理念,落实新教育行动的时候,能够以今天的讲话为准。当然它还是动态的,还在不断修改,不断提升和发展。

第一个目标,努力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大家知道,这次刚刚颁布的新的义务教育法,有四个重要的亮点。昨天中午我们做了一个访谈,解读新的义务教育法。我认为新素质教育写进国家的法律,是这次新义务教育法的亮点之一。因为应试的压力,分数的压力,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枷锁。我们怎么样挣脱这个枷锁,怎么探索一条新的素质教育之路,对素质教育有无数种解释。去年有中央教科所,全国的著名专家,与一些教育的大师挂帅,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我不知道他们最终的研究结果是什么。但是我认为,事实上对素质教育比较共通的认识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面向所有孩子的教育;二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分数的教育;三是可以持续发展的教育。它是帮助教师和学生能有一种终身的自我发展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不是简单的当下的教育。新教育实验,在上述三个方面有自己明确的追求,面向所有人。新教育实验新的教育理念是提升一切的人。我们希望所有的父母,所有的孩子,所有的教师,所有参与到活动中的人都能够得到发展,全面的发展。新教育实验非常反对以分数来论英雄,非常反对用考试来代替所有的教育过程。大家看到我们的六大行动,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有人说了,你新教育实验为什么不关注体育,不关注科技教育?事实上这些都在其中,我们不能期待一个实验把所有的中国教育问题都解决,我们只能期待着这个实验,中国教育最缺的是什么,我们补什么。现在最缺的是人文精神,新教育六大行动是以关注人类的崇高精神,以及人类崇高精神的对话为基本特征,我认为这是中国教育最缺少的做人的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当然我们明确提出,新教育实验应该是为人的一生,终身发展,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所以大家也看到,在我们下一步新教育实验发展中,我们有一些新的构想也是这样的考虑。我相信,再经过五年的努力,新教育实验成为中国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一个品牌,这并不是一个奢想。我们完全有理由期待!我们在中国素质教育探索的方面,能够成为一个典型,一面旗帜。

第二个目标,全力打造植根于本土的新教育学派。大家可能记得,我们的第三次会议上,曾经提出苏州学派,陶会长也提出了苏州学派。我跟他说我们已经改了,我们不提苏州学派,我们提植根于本土,植根于苏州就是苏州学派,植根于北京就是北京学派,每个单位,每片土壤都可以养育他自己的一棵参天大树,哪怕是一个苏北的农村,我想都是他本土的。对于打造新教育学派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