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哪个学段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培养孩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是哪个学段

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增值,使人终生享受它的利息。坏习惯是无法偿还的道德债务,这种债务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你。——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

教子成功从培养习惯开始

2004年3月22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在教育领域引起了巨大反响。

一向重视德育的孙云晓通过自身缜密的思考与调查,提出并回答了许多一直萦绕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领域的重大问题:“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德育为何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

一般说来,道德的发展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

心理学研究发现,整个小学阶段是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

苏州20名“孔子弟子”行跪拜礼感恩父母

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发展水平呈“马鞍”型,低年级和高年级较高,中年级较低。

低年级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处于一种依附性很强的“家长和教师的权威”阶段,其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随着儿童独立性和自觉性的发展,中年级儿童可能因破坏了原有的道德行为习惯而导致行为习惯水平下降;到了高年级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具有一定的自觉性和稳定性。

一个人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最终必然落实到优良的外在行为上,衡量德育效果的真正标准,不是看其偶然出现的行为,更不是听其口若悬河的演讲,而是看其是否养成了良好的道德习惯。

从这个意义上说,德育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但在我国德育的传统中,我们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德育的考核也重在考察学生对道德知识的掌握。

长此以往,在某些学生的意识里,道德似乎成了一门知识,靠死记硬背和高谈阔论便可以得到高分数。而实际的道德行为与他们的道德认识之间存在着巨大反差。

这就是知行脱节、知行不一的严重现象。

孙云晓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德育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水的沸点是100度,可我们的德育往往在50度左右就停了下来。当孩子开始做好事了,或者开始守纪律了,人们就以为德育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教育已经成功了。

沸腾的水

事实上,这绝不是德育的最终目的,而只能算是前50度的教育。它绝不应该成为教育的终点,而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契机。

抓住孩子偶然出现的道德行为,将其反复训练成道德行为习惯,才是德育的真正目标,是德育的后50度。

孙云晓主持了国家级研究课题——“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关系”的研究。他在研究中指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就要首先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则首先从培养习惯开始,习惯与人格相辅相成,习惯决定命运!

如何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孙云晓在《培养一个真正的人——品德培养从哪里开始》这本书中指出: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本,因此,“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工作。老师与父母应该承担起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责任——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幸福的女人,扣开车

但要认识到,习惯不是一般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可以说,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就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现在的孩子有多余时间学思想品德吗

谢邀~

我感觉,思想品德(现在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是有没有时间学的问题,而是应不应该学的问题!

存在即合理,国家基础教育阶段设置这门课程,一定有其必要性!

这里过多的官话、套话不说,光看这课程的名字“道德与法治”,就足以证明其对孩子今后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必然有积极而又深远的意义。

更何况,这门学科是中考必考科目,我们这个地区是将其与历史学科整合,统称文科综合,中考分值120分。因此,说得功利一点儿,这门学科也是决定孩子前途命运的。

说到这里,您认为这门学科应该学吗?


回到您的问题上来——有多余时间学吗?

我是这样想的,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一天就是24小时,可为什么有些人总感觉时间充裕,有些人总是忙的不可开交?这就涉及时间使用的问题了。

学生的大多数是这样度过的——

第一类:老师让做啥就做啥。

小学还行,等到中学之后,你会发现,如果老师留的任务全都认真完成,根本不现实。

因此,这就需要对学习任务进行分类:自己弱项,优先完成,多用时间,自己强项,滞后完成,少用时间。

第二类:各种补习占据业余时间。

补习有必要吗?有!但补习重在一个补字,而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因此,慎重选择补习班,很有必要,要针对自己的若项进行补习。有的孩子感觉自己哪儿都弱,那么恕我直言,还是别补了,劳民伤财的事儿,不划算!

第三类:完成任务没速度。

到初高中阶段,学霸写作业一般都是又快又好。有速度没质量的一般是态度有问题;有质量没速度的,一般是习惯有问题或者学习方法有问题;又没速度又没质量的,还是别费劲了,能上完学就不错了。

我个人感觉,小学很容易通关,但中学、高中可没那么简单,中高考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其中包括学识水平、行为习惯、思想素养、意志品质等等。

第四类:家长过多干预学习。

小学中低年级,家长不能放手;小学五六年级,家长要逐步放手;中学三年,家长要尽量放手;高中三年,家长要完全放手;大学及以后,家长想不放手也插不上手了。

不独立学习,很难成大气候,可有的家长不这样想。小学四年级前,正是应该家长不放手的时候,有些家长总抱怨老师把任务留给家长。中学应该学生开始独立思考,独立学习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考个好高中,花大价钱疯狂的给孩子报补习班。

该干预必须干预,不该干预一定要给孩子自由,这是教育的基本法则。


总结一下吧:别纠结有没有时间学,先问问孩子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品德修养在当今的学校课堂里,还有这个排课吗现在的孩子需要提升品德修养吗

学校还排品德修养课,现在的孩子更需要品德修养课。但实施效果不好,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

一、重视程度

直言不讳,近年来,从上到下盛行功利主义,教育唯分数至上,导致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课,名存实亡。

二、教材编排

思想品德课教材编写思路僵化陈旧,与生活实际距离太远。师生都以其空而无用,既提不起兴趣,又看不到不出实际价值,所以教学成了走过场。

三、教师讲解

思想品德课不纳入升学考试,或者仅作参考,思想品德课成为“捎带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深入钻研教材,上课无激情,完成任务而也。

四、与生活的距离

思想品德课从教材到教师讲解,要么高大上,要么假大空,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太远。

五、与学生的距离

如上所述各方面的原因,思想品德课与学生的距离当不言而喻。这样的课,学生不会喜欢,不感兴趣,当然收效甚微。

(图片来自网络)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