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称允禩才能不输自己,允禩又有八贤王之称,夺嫡时为何惨败?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是怎么死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雍正称允禩才能不输自己,允禩又有八贤王之称,夺嫡时为何惨败

八贤王之所以失败,首先是其出身并不好,母亲地位低,这在封建社会中是一大硬伤。其次是八爷党对朝政有害而无益,危胁到了康熙皇权。三是对太子一案,急功近利,不惜假口康熙口喻而置太子于死地。

康熙皇帝的皇八子胤禩是怎么死的

康熙,这位文治武功借载史册的君王,他可以打败强悍的外敌,可以洞悉臣属的鬼主意,但是他和所有的封建君王一样,阻止不了他的那些儿子,那些具有继承皇位可能的阿哥们的争斗。九王夺嫡,这个听起来就震撼人心的斗争,以雍正登基而结束。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这场夺嫡大战的最大失败者,皇八子,胤禩,也叫允禩。他在雍正登基后,命运如何呢?


一、少年得志,贤名遍朝野的八贤王。

爱新觉罗·胤禩,康熙皇帝自然位序上的第十六个儿子,之所以后世称皇八子是因为胤禩出生时排他前面的兄弟都殁了,所以他成为大清朝的八阿哥。胤禩的生母卫氏,仅仅是宫里的一名五品宫女,所以他一出生就被报给慧妃抚养。虽然自己的母妃出身卑微,但这丝毫不影响康熙帝对这位八阿哥的喜爱,因为据史料记载这位八阿哥自小聪慧又礼数周全,深得康熙皇帝的喜爱,将广善库的管理和东岳庙的修建都交给了这位八阿哥。甚至,还署理内务府总管。在胤禩十七岁的时候,同他的其它兄长一起受封贝勒,成为贝勒里最年轻的阿哥。要知道,后来取得夺嫡胜利的雍正受封贝勒时,已经二十岁了。同时,朝野上下对于这位八阿哥都所有称颂,贤名在身,又获封贝勒,胤禩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好不得意。

二、康熙一废太子,八贤王出手夺嫡,可结果却…

康熙四十七年,鉴于太子胤礽的种种荒唐行为,康熙不得不告祭宗庙,将这个自己选定培养的太子废除。皇长子胤褆一见太子被废,身为皇长子的他自然觉得皇位非他不可了,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以太子已是他的感觉,这一点让康熙很是反感,并且严厉斥责。自知皇位无望的胤褆,将素有贤名的胤禩推荐给康熙,并把相士张明德对胤禩日后有大富贵的断言告知。在康熙眼里,此时的胤禩已经有争皇位的意思,于是为了防范这个八阿哥,康熙开始疏远胤禩并打压八爷党,自此,八爷党的实力打了很大折扣。可怜的胤禩,虽有争宠之意,却出师未捷就早早断了希望。

三、成者为王,败者寇,从此郁闷的廉亲王允禩。

康熙六十一年,胤禩的老爸康熙皇帝归天,本以为是自己统一集团的胤禵继承皇位,却看到了受命嗣位的胤禛。他输了,在看到雍正登基的那一刻他也知道自己的生活将不好过。可是坏日子没有很快到来,为了稳定民心,雍正封允禩(为了避新皇帝的讳,胤改为允)为“和硕廉亲王”,并主管工部,领理藩院尚书,以示皇恩。当然,这些都是暂时的,允禩自己也知道,等到雍正皇帝平定了朝政就是自己倒霉的时候。雍正四年,已经平定朝野的雍正终于可以抽出空来对付他曾经最大的对手了。于是允禩在1726年,被削掉王爵,圈禁。也是在这一年,允禩带着不甘,死在了圈禁的房里,终年45岁。

四、后事

抑郁而终的允禩,并没能配享宗庙,因为雍正在他在世时就革除了他和他儿子弘旺的宗籍,并改名“阿其那”,满族语贱籍的意思。可怜的允禩,连死都没能逃脱兄弟雍正的折磨。可是他有个好侄子,爱新觉罗·弘历,就是乾隆皇帝。乾隆有感父皇的过于严苛,于1778年,恢复了允禩的宗籍并入了宗庙,恢复了他的荣誉。如果允禩在地下有知,或许会少点郁闷了。

雍正称帝后,除掉政敌允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除掉老九允禟

题目问,“雍正称帝后,除掉政敌允禩也就罢了,为何还要除掉老九允禟?”这个问题其实说明了一点,在于题主没有搞清楚雍正对面敌对势力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

雍正对面的敌对势力,前后有三个组织,其实类似是同一批人,但是组成有所不同。

最开始和雍正争夺帝位,是所谓“八爷党”,那是以皇八子允禩为旗号,并且以允禩为政治门面,以皇九子允禟为背后财力支持,皇十子允俄以及其他朝中大臣辅佐的一股势力。

到了康熙朝中后期,允禩被康熙帝所不喜,当时康熙帝比较疼爱皇十四子允禵,所以“八爷党”改为“十四爷党”,以皇十四子允禵为旗号,以允禩为政治辅助,以皇九子允禟为背后财力支持,皇十子允俄以及其他朝中大臣辅佐。

到了雍正继位之后,首先把皇十四子允禵架空,朝中只剩下允禩、允禟、允俄等人,这一时期,反对派的旗号不鲜明,但是政治上依然是以允禩为核心,经济上以允禟为核心。

所以纵观三次,允禩起到的更多是政治作用,是用来笼络人心的,而背后的谋主、推手、财力支持,都是允禟。没了允禩,允禟可以找新的下注对象,继续推行自己的想法。但是没了允禟,允禩就等于失去了臂膀。

所以说,雍正想要弄倒允禩,不是为什么还要允禟,是必须要弄倒允禟。何况允禟这个人是雍正兄弟里和雍正矛盾最严重的人,私仇可能也是最深的。

《雍正王朝》中,雍正即位后,是如何对待以允禩为首的八爷党成员的

《雍正王朝》中,少有温情脉脉,处处都流露出无情最是帝王家。雍正与胤禩,虽是亲兄弟,却从来没有一条心。尤其在雍正继位后,两边的厮杀更加激烈。

在人事安排上,针对不同人员,分化瓦解

新上任的领导,最要紧的工作,不是排除异己,而是稳定局面。只要能够坐稳位置,秋后算账也不迟。对于曾经的政敌,只要能够稳住,那怕给点甜头也在所不惜。雍正继位后,同样没有急着对八爷党动手。他这么做,一来可以树立自己的明君形象,二来可以重新洗牌。如果雍正刚上位,就迫不及待地清理胤禩,会导致什么后果?

当时的局面,八爷党树大根深,朝中要害部门都在胤禩的控制之下。他要是暗地里动一下手脚,整个朝局都会动荡不安。你雍正可以欲加之罪,但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恐怕难以服众。那些八爷党人以及清流,今天搬出祖宗之法,明天列出圣人之言,雍正还没有同时得罪他们的资本。

对于胤禩这种“大恶人”,雍正除了先稳住他,别无他法。不仅要高官厚禄的抬起来,而且要处处谦让,让外人觉得雍正对兄弟不错。胤禩大庭广众之下,接受了雍正安排的总理王大臣,起码不至于动作搞得太大,毕竟拿人手短。这样,雍正不仅稳住了胤禩,而且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可以等待对手犯错。

八爷党的其他人,就没有八爷这么幸运了,九爷、十爷彻底靠边站,影响力越来越小。“准八爷党”成员胤禵,先被解除兵权,接着被隔离。雍正通过这种又拉又打的手法,不仅自己坐稳了皇位,也削弱了八爷党力量。

见招拆招,精准打击

能稳住八爷党一时,却不能稳住八爷党一世,他们迟早会兴风作浪,雍正也必须拿出应对措施。开局阶段,就冒出张廷璐、诺敏的案子。胤禩想保这两个人,目的就是打雍正的脸。雍正的应对之策是,我被打脸不要紧,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