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才与红军作对,最后结局是什么?井冈山时期的王佐,袁文才最后是如何死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袁文才与红军作对,最后结局是什么

袁文才和王佐是被朱昌偕杀死的。

1930年2月23日凌晨5时左右,朱昌偕率十几个警卫人员敲开了袁文才的住房门,随即向尚未起床的袁文才开枪。

袁文才当即被打死在床上,副官李筱甫也被打死。住在不远处的王佐一贯警醒,听到枪声,情知不妙,急忙爬起,在随从的簇拥下,直奔马厩,牵出坐骑,翻身上马,慌忙往东门疾驰。

窜上禾水河上的浮桥,岂料河中浮桥已被拆掉,王佐连人带马栽入河中。王佐抱着马脖子,拼命划向对岸。

就在他快到达对岸时,守候在此的红五军第四纵队突然钻出丛林,喝问口令。王佐哪里答得上,只是回答说是三十二团王佐副团长。

话音未落,岸上泼水似的子弹一齐射向潭中,王佐就此命丧冬瓜潭。与此同时,城中的三十二团除逃脱了部分人外,大部被缴械控制起来。

就这样,朱昌偕不但杀了红四军留下的干部宛希先,还将毛泽东花了不少心血争取、教育过来的两位绿林好汉,已为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的袁文才、王佐等人杀害了。

扩展资料:

袁文才和王佐加入红军后,彻底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随后的龙源口等战役中,三十二团发挥了他们应有的作风,取得了很多的胜利。

不过,其部虽然英勇善战,但始终还是未能得到正式的认可。1928年,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在决定苏维埃政权组织议题的时候,会议明确表示,对于原土匪武装力量,我军必须解除其武装。

他们的首领也应当作为反革命首领来看待,且应当完全歼除。党六大组织报告送到井冈山的时候,毛主席保持了冷静的头脑,他明白袁文才、王佐二人的特殊性,遂主张实事求是。

1929年初,毛主席组织柏露会议,并亲自召集朱德、陈毅、彭德怀、谭震林、王怀、龙超清等人传达这一决议。

一向与王佐、袁文才不和的永新县委书记王怀和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二人主张杀掉袁文才,毛主席则反复进行说服,并最终决定不杀袁、王二人。

1929年,朱德、毛泽东决定率领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袁文才被任命为参谋长,随军出行,王佐则留守井冈山,担任红32团团长职务。

不想,袁文才在行军途中却发现了中共六大的决议,不久,袁又返回井冈山,联合王佐坚持斗争,他们对红军依然忠心耿耿。

毛主席离开井冈山后,井冈山的形式变得扑朔迷离,虽然毛主席明确表示不杀袁、王二人,但是湘赣边界特委和宁冈、永新县委的一部分人却坚持认为袁、王二人为土匪首领。

加上井冈山旧有的土客籍之争,更让形式不可逆转。1930年1月,湘赣边界的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主持召开于田会议,并最终决定了解决袁、王二部的主张。

同年,袁文才、王佐活捉了茶陵靖卫团团长罗克绍,他们在没有经过特委的同意下,遂进行了劝降罗克绍的行动,不料,这件事最终却成为了杀害他们的导火索。

井冈山时期的王佐,袁文才最后是如何死的

王佐在1930年2月,在永新被错杀。袁文才:1930年2月23日,于永新县被诬陷杀害。

1928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党的“六大”通过的《关于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提出要严厉的镇压土匪,把土匪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

这为错杀袁、王提供了政策依据。“六大”精神传到井冈山之后,永新县委书记王怀、宁冈县委书记龙超清等人,主张把袁、王杀掉。

毛泽东等人则坚决反对,最终还是统一到毛泽东等人的意见上来,但地方党委还是对袁、王队伍阶级性感到模糊,最终错杀了两人。

扩展资料:

当时,袁、王两部加起来有800余人枪,其战斗力与红五军不相上下。湘赣边界特委一班人知道,倘若用武力对付,非但达不到目的,弄不好还会反受其害。

于是制定的策略,一是调虎离山,将袁、王诱至永新县城下手,二是借助红五军的力量。恰在这期间,红五军停驻在安福、永新边界地方。

湘赣边界特委向中央和红五军领导人彭德怀反映袁、王的问题,有些问题并不是实事求是,但由于各种原因,彭德怀轻信了片面之词,同意借兵给特委解决袁、王。

如果红五军领导人能深察当时边界党和红军内的复杂情况,也许就不会听信特委的不实之词了。


读毛年谱(067):错杀袁文才王佐,井冈山根据地失陷记(3)

袁文才逃回井冈山,给对方留下了把柄,为自己挖下了坑。1930年初,他又做错一件事。

1930年的新春,井冈山地区环境日益恶化,三十二团的后勤补给捉襟见肘,枪支弹药已经到了难以维系的地步。

袁文才决定,将国民党茶陵、酃县、宁冈三县联防团团总罗克韶抓上山,将他那可以制造小型步枪、子弹和手榴弹的兵工厂为红军所用。

这年元宵节,三十二团派出周桂春率特务连趁着雪夜,潜行90多里,在茶陵一个名为猎狗垅的地方,将在姘妇家过夜的罗克韶抓了起来,然后威逼着他交出了14名造枪工人和所有的机械设备,神不知鬼不觉地连人带厂搬回了宁冈。

袁、王二人本应在行动前,按组织程序将“抓罗夺厂”的行动预案报上去,至少应与特委通个气。但袁、王二人根本不把特委放在眼里,又是出于公心,为部队建设着想,自始至终没有对特委言语一声。

罗克韶被抓到山上后,受到了袁、王优待。通过罗克韶的旧关系,三十二团所需从外地购买的原材料,没费多大劲就购了进来。

这时,宁冈县的赤卫队队长谢希安看到袁、王对罗克韶待如上宾,礼敬有加,便跑到袁、王面前坚决要求杀掉罗克韶。袁文才不加理会。谢希安就将此事告诉了担任宁冈县委书记的龙超清,说的是袁文才、王佐勾结茶陵大土豪罗克韶。

宁冈县委一班人深受震惊,因为袁文才没有报告,谁知道罗、袁等人是什么关系呢?他们立即报告特委书记朱昌偕。

此时,宁冈、永新的豪绅趁机煽风点火,一时间“袁文才已反水”、“袁、王被逼,另找出路”的消息在边界内外传得沸沸扬扬。

各种不利于袁、王二人的传闻甚嚣尘上,言之凿凿,不由得人不信。

特委一班人认定,袁、王二人已反水,不借机除掉,后患无穷。

此时,中央巡视员彭清泉也来到了边界。彭清泉在中央收到了两任特委书记杨开明、邓乾元对事关袁、王的报告后,带着中共六大对土匪处置的教条,先入为主,定下基调,准备以非常手段解决袁、王问题。这与边界特委的想法不谋而合。

袁文才、王佐在劫难逃。

但是,杀袁、王二人谈何容易!他们的红四军三十二团,拥有1000余兵员,700余支枪,还有一座兵工厂。他们对井冈山地形特别熟悉,闭着眼都能找到方位,大多猎户出身,战斗经验丰富,其军事实力决不会在留守的红五军之下。

最后特委决定智取。他们盗用毛泽东的名义,修书一封,以整编部队为由,让袁、王二人前来接受新的组织调整。

信的大致内容为:红四军前委决定,边界六县的赤卫队合编为红六军第三纵队,以袁文才为司令,王佐副之,定于2月22日在永新县城合编,随后配合红五军共同攻打吉安。

1930年2月22日下午,袁文才、王佐率红四军三十二团700余人枪,进驻永新县城禾川镇。

特委组织了上千民众,在城东浮桥头举行了欢迎仪式。大家一阵寒暄,便在城内的肖家祠堂添酒开宴。席间,彼此夹菜劝酒,猜拳行令,纷纷祝贺“袁、王二人荣升新职”。

当晚,袁文才被安排到了永新县城尹家巷22号,那是一所干净宽敞的宅院,王佐则住进了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