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爷爷去世作文(隆平爷爷去世了,海南的试验田会不会受到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隆平爷爷去世了,海南的试验田会不会受到影响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后继有人,不会停止,海南实验田也不会受到影响。看看袁老的接班人都有谁,尤其是最后一位,你还会怀疑吗?

袁老一生,桃李满天下,徒子徒孙更是数不尽。我们今天只说几位很随着袁老多年,也像袁老一样,热爱杂交水稻事业的国之栋梁。

1李新奇他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第三代水稻研究项目负责人。作为爱徒和学生,他跟着袁隆平干了三十多年杂交水稻工作。

就在袁老离开的前几个小时,他还在像袁老汇报工作,面对躺在病床上已不能说话的袁老,李新奇在床头承诺,自己会将杂交水稻事业进行到底。

1983年,李新奇考上了湖南农科院研究生,从那时起,他就开始跟随袁隆平,跟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随后的37年里,作为袁隆平团队中一员,不断成功的挑战了新的科研课题。经过多年的耳濡目染,李新奇也传承了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的热爱。

就在袁老去世的前一周,海南传来好消息,“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试验示范”项目中,袁隆平团队的“超优千号”杂交水稻在试验示范片达到平均亩产926.5公斤,再创佳绩。

袁老离世前,有两件事情放心不下:第三代杂交水稻的突破和杂交海水稻的推进。

目前,第三代杂交水稻试验成果颇丰,而李新奇负责的杂交海水稻的研究,目前也已经取得了重大突破,这对于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是又一里程碑。

今年,李新奇团队计划在全国6大基地试验种植500亩海水稻。明年,将试验范围扩大至5000亩。如果情况良好,就可以推广种植了。如果能够推广1亿亩,按最低的产量标准300公斤计算,就可以为我国增产300亿公斤粮食,而300亿公斤相当于湖南省一年的产量。

2、李必湖。1964年,18岁的他考取了湖南安江农业学校,毕业后,袁隆平刚开始搞杂交水稻研究不久,李必湖便作为他的主要助手,潜心研究杂交水稻。

1973年与袁隆平等一起,在世界上首次育成强优势杂交水稻。李必湖同志长期从事杂水稻研究,常年转战湖南、海南、云南、广西等地。1981年,我国政府向为杂交水稻研究成功作出了杰出贡献的袁隆平、李必湖等同志颁发了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

1980年,根据袁隆平老师“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他指导助手育成国内第一个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安农S—1”,树立了杂交水稻的研究和发展新的里程碑。

如今的李必湖,已经成为了我国农业领域举足轻重的水稻专家,也是我国著名的先进科技工作者,曾经受到过国家、省、厅的表彰奖励,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3、在袁老众多弟子中,有一个位名叫段美娟的女子尤为突出。

1977年,中南农业大学毕业的段美娟一心想在农业方面有所建树,于是她直接找到当时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袁隆平,说,“我很喜欢农业发展,能在这里工作吗?”

袁隆平看了看她的简历,语重心长地说,“搞杂交水稻工作,必须是要下水田做实验,日晒雨淋,工作非常艰辛,尤其对女子的皮肤危害极大,你一个女同志,要三思而后行”。

段美娟坚定的话语,让袁隆平感到既欣慰又意外,他笑着说:“那你尽快来上班吧。”

段美娟凭借扎实的农业知识,以及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谁说女子不如男”?段美娟对杂交水稻事业的热爱也让袁隆平感到特别的高兴与欣慰。

当时,在袁隆平的研究所内,还有一位年轻人同样也热爱农业,热爱杂家水稻事业。他与段美娟每天在一起工作,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事业,有着共同语言,正是这么多的共同点,让两个年轻人惺惺相惜,互生爱慕之情,最终也走到了一起,这个人就是袁隆平的三儿子袁定阳。

袁隆平有3个引以为傲的儿子,而三儿子袁定阳,研究生毕业后就跟随父亲一起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已经完全的继承了父亲袁隆平的衣钵。

总结:在我国,还有很多国之栋梁为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默默的付出着。我们相信,有着袁隆平儿子袁定阳以及儿媳段美娟对杂交水稻事业的继承与热爱,还有袁老众多弟子的发扬光大,以及越来越多的国之栋梁的加入,我国的杂交水稻事业以及农业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袁隆平爷爷是不是真的去世了

怀着沉重的心情回答此问题。

上午,有报道称袁老逝世,紧接着ll媒体避谣。但是,下午13时零五分,有消息称袁老在长沙因病医治无效,多器官衰竭逝世。享年91岁。

袁老逝世前在工作地摔跤后发病。这样高龄的老人逝世前仍在工作,可以说他把生命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他一生挚爱的事业。

袁老,解决了十几亿的中国人吃饭问题。他不愧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是工程院院士,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共和国脊梁!

对于这个了不起的明星,国人肃然起敬,袁老,一路走好!

中国因为有你们这些英雄,梦想一定成真!

你们才是大家心目中的明星!

袁隆平院士去世,对我国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吗

昨晚地震不断,今天我国“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仙逝,地震是不是预示着什么?

作为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袁老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还在研究海水稻!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老毕生的追求。为了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杂交水稻已在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年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比当地优良品种高出2吨左右。

袁隆平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解决了半个中国温饱问题,温饱问题,历朝历代都重视的问题,一旦出现吃的问题,古代王朝,很多都是灾荒导致老百姓吃不饱,老百姓吃不饱之时,就是国家不稳定之时,粮食安全安全问题就是国家安全问题,为了发展,没有粮食是绝对不行的,当代更是如此,我国已实现自给自足,像有些国家,粮食不能自给,真是全球出现粮食问题时,买都买不来,还会有什么国家安全之说,所有说,袁老的功劳,千秋万代,他让中华民族的脊梁骨挺起来了,也更硬了!

所以说,袁老的仙逝,是我国的一大损失!

袁老(隆平)逝世,为什么引发全国人民乃至世界的哀悼

谢谢老友邀请答题!

深切悼念袁老逝世!举国齐哀,环球同悲!

老友问,袁老逝世,为什么引发全国乃至全世界沉痛哀悼?

谨答: 袁老被誉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杂交稻之父。但是我以为,他老人家对世界的贡献和影响远不只是杂交稻!他老人家给我们传递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甘愿“与泥巴为伍”的高尚情操!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饿死人”的经历?那是多么沉痛的教训!

一个国家民族,无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科技等等,一切的一切,无不以“吃饭”为前提。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