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全文(《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如何解读,给我们什么启示

七十三章: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

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熟知其

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

不召而自来,婵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敢者:指强硬,刚强。不敢者:则指柔弱,

敬畏天道,亦即敬畏自然。绰然:指宽,指

缓。与恢恢相应。

整篇的意思是说,刚强的人必遭凶杀,柔弱

者则可活命。这两者,前者受害而后者得利

天道之好恶,谁又能知道其中的原由呢?

不争强,却能取胜,不言语,却善于应答。

不召唤,却自然降临,虽然宽,虽然缓,

却又善于谋略,计划好。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这两句,就更容易

懂了。回答完毕。

为什么老子道德经说道不可道,还写了那么多字

谢邀应答!

老子所说的“道”,与我们常常说的“我知道了”的“道”,是同一个概念。这不禁让我们想起了西哲鼻祖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我知道我不知道”!

《礼记•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由上述权威解读,可知“道即中”!

然而“道不可道”究竟是为什么呢?这就涉及到“中”究竟是什么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这个上下左右、四面八方、东西南北中的“中”,实际上就是笛卡尔(1596—1650)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源点、0点、中点,而“中”是一个可趋而不可即的数学抽象。因此可以想象,“中”是我们可以无限逼近,却又无法与之相交的极限点概念。

2013年,国际科学界发现了所谓“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和希格斯场。或许,这将为我们人类最终揭示“道即中”的社会科学原理,开启了历史先河也说不定。

愿与广大网友进一步探讨!

道德经有没有可能不是老子一个人写的

巜道德经》是一部道家经典,全文5000多字。其内容主要论述“”与“”:不仅是掌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沒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会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这部巜道德经》如果是老子写的。就充分揭示了老子的的智慧,特别是对道与德的修道方法中的“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阐述得深刻,告诉人们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都不可成功。

这部被世人,世世代代崇尚的著名《道德经》到底是不是老子一个人写的?一直有质疑。

但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先生,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巜道德经》不是老子写的!梁启超作为一代宗师,他这么说,可不是空口无凭。他表示,疑点有二:第一,巜道经》里有许多不符合春秋时期的话语。比如战国才有的官职“偏将军”“上将军”,竟然岀现在《道德经》里。这是是不是玩穿越了。

第二,梁启超认为,老子的是厌世哲学,可巜道德经》里就没有一句厌世的话。真正厌世的人,哪里还有空跟你废话,洋洋洒洒写个五千多字?

因此梁启超的大胆猜测推断是道理的。

《道德经》很有可能是战国时期,有人假托老子之名写屿,作者很有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三位老子:周太史儋。

当时,历史上记载的老子竟然有三位,那么,梁启超的猜测应该是周太史儋写的,也未必不可。

后来,在1993羊,湖北荆门出土的一批楚国竹简,里面居然就有巜道德经》的残本,偏偏这批竹简的年代,又存周太史儋生活的年代之前。也就是说,梁启超的猜测又彻底否定。

那么,冠名老子写的巜道德经》到底有没有可能不是老子一个人写的,或者是后人杜撰的,还真难以说明清楚。无论怎么去追根抱底也好,但这巜道德经》是我民族的一部精典之書。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