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为什么七夕节又叫女儿节?七夕节有什么典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在农村为什么七夕节又叫女儿节

昨晚和同学散步,走到村后小姑子门口,小姑子和她妯娌两家人在门口烧烤喝酒,我们过去小站了一会儿。

地上一堆花生、毛豆的残骸,还有很多很多啤酒瓶子,同学笑着问:你们这是提前庆祝七夕节吗?小姑子妯娌老公是村里比较有钱的男人,再加上家中两个漂亮姑娘,最近几年走路都是昂着头,眼睛往上瞅的样子。

他笑着得意的对同学说道:谁让咱家情人多了啊!今天只是预热,赶明儿咱三家一起过情人节,谁让咱都一样的条件来着。别扭,当我听到人家说三家一样情况时,不由自主的叹息:这年头有闺女的真骄傲啊,哪像我们只有儿子的,负担大,还有心情过情人节呐。

小姑子和她妯娌还有我同学,他们三家关系很不错,经常三家六个女孩凑到一起玩,所以七夕情人节,又是人家的女儿节,看着有女儿的人自豪的样子,我们这些只有儿子的人觉得人生有遗憾啊。

不过七夕节之所以又叫女儿节,并不是像小姑子女婿哥哥说的那样,女儿多是女儿节日,七夕女儿节是因为七夕又叫乞巧节,是女儿们显示自己心灵手巧的节日。

在我们北方农村,乞巧节这天,农村女人们要带着女儿做乞巧节的巧饼,巧饼要讲究美观和美味,从揉面开始,面粉中要有鸡蛋和白糖,然后做出各种各样漂亮的花样,都有巧饼模具,大的小的,还有不大不小的,用模具做出来千姿百态花样百出。

女儿们会在做乞巧饼时憨态可掬,摸一脸面粉,开心的举着小小的面食:娘亲看我做的这个小荷叶饼,好可爱哦!于是娘亲会温柔的对着女儿笑,鼓励她继续做。

过去我们小的时候,七夕节是很重要的节日,农民们对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总是感叹不已,七夕节里,大人们会给孩子讲他们的爱情故事,会告诉孩子们:今晚十二点时,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牛郎织女说悄悄话。于是小时候的我,经常会在葡萄架子下熬夜熬到十点左右,最终困到躺在葡萄架下睡过去。第二天遗憾自己没听到牛郎和织女说话。

在南方,乞巧节更是女儿节,姑娘们会虔诚拜巧,有穿针乞巧,求巧 等各种项目,希望自己美丽灵巧。乞巧节对于男孩子是没啥说法的,因为各种活动都不适合他们参加,除了可以吃到七巧饼。

最近几年,乞巧节被大家炒作成了情人节,其实七月七在农村里是被叫做姐姐哭的日子,不是什么情人节,是织女和牛郎见面后抱头痛哭的日子,七月七这几天,我们这里经常会下雨,阴天是常有的事情,于是大家就说了:天上的姐儿又要哭了。

农村里,反正四十多岁以上的农民肯定不会把乞巧节过成情人节,因为大家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七月七乞巧节,是要做巧饼的节日,而如今巧饼集市上有得卖,动手做巧饼的人少了很多,反正我们家是买巧饼的。

没闺女的人过什么七月七啊,那是有女儿的人的福利,我们这些没女儿的人家吃个巧饼,看看今天天上的姐姐会不会落几滴缓解高温的眼泪就算过节了。

七夕节有什么典故

(一)牛郎织女的故事:王母怒将牛郎织女分开,银河相隔,七夕鹊桥相会。是我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

(二)乞巧节:七夕节又叫乞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七姐诞、中国情人节等。是纪念织女(七姐)这个人,是女子的节日。在七月初七晚上,向“七姐”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婚姻。

(三)七夕节的七夕,要进行“七惜”活动:一惜父母养育情;二惜兄弟姊妹情;三惜夫妻互敬互爱情;四惜师长同学同事情;五惜子女孝敬情;六惜贵人相助情;七惜遇难鼎力解除情。

传统节日七夕节为什么成了情人节

瑶琴之最后一根丝弦,隐约奏着醉人的情韵,千朵祥云,锦锻般缀织眼帘,夏未的绚烂,醇酽扑入心田;夜凉如水,佳期如梦。为了相约,千百年来喧染了人们的幻想,岁月折断了弄玉的箫,磨损了相如的琴,一个遥远的声音,定格在古老的传说里,飘荡在久远的民间神话中,一群喜鹊飞上桥头,只为等你;等到衣带渐宽,等到望断归雁,鹊桥上等了千百年!

因为祈愿美好,因为传说中,牛郎织女悲凉的爱情故事,把一个普通的日子,演变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节日,她就是七夕!

为什么人们要把七夕理解成情人节呢?主要是外来文化的冲击,催生了"洋为中用"的节日模仿,以及部分人的消费心里主张!

对于一个具有正常理念的人来讲,七夕并非是一个有关婚、嫁的吉日,因为传说中牛郎织女,坎坷的爱情故事,并不意味着花好月圆!

在古代,春风、花朝、春社、踏青等春天特有的时节,除了必有的农事仪式内容之外,无一不是风情摇曳的爱情节日,万物复苏,性灵萌发的春天,才是滋生最美爱情的季节!

爱也许是一段时光,也许是一辈子。真正的情,真正的爱,真正的缘,不是来的早与巧,而是来了不再走,珍惜才是维系爱的纽带。最真的情,不是怕风雨、别离,而是讲究珍惜。人间有爱,岁月有情,愿人们只言珍惜,不言爱!

无论什么节日,不是什么红包、礼物与狂热,而是提醒人们,勿忘记了爱与被爱,从此深情不被辜负,从青丝到白头!

七夕,确因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而充满凄婉悲凉。七夕也不是情人节!

中国七夕节的历史由来,有哪些文化活动

作为历史及国学爱好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不对请专家指正。

每年的2月14日,舶来品洋节日“情人节”总会让无数男女点燃心中的火,而商家则借机发挥,推波助澜,最后赚个盆满钵满,双方皆大欢喜。2月14日的情人节原名叫“瓦伦丁节”,是为了纪念欧洲中世纪一位为爱情献身名叫“瓦伦丁”的教士而定下的节日,流传千年,改革开放之后又传入中国,成了一年一度的爱情纪念日。

外来的洋节在国内风生水起,而我们自己的“七夕节”,也就是农历“七月七日爱情节”在很长时间里是被忽略和遗忘的。并且这个节日千百年来是与“牛郎织女”的传说联系在了一起的,也仅仅留下了这个民间传说,而“七夕节”的真正含义,反而被忘得一干二净。到了2002年以后,这个被遗忘了很久的 中华传统古老节日重新被挖掘了出来,与春天的爱情洋节“情人节”分庭抗礼。这就意味着,如今的“七夕节”从出现到被社会追捧,也就15年时间。

【七夕节的起源】

“七夕节”起源于战国时代的楚国汉水流域,明代学者罗颀在他的著作《物原》中记载:楚怀王初置七夕,妇女是日以彩缕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以乞巧。也就是说,如今的“七夕节”,最初是屈原的老上级楚怀王提出来的,此时,这个节日还和“牛郎织女”没有什么关系,并且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当时的“七夕节”是在“七月七日”。到了汉代,七夕节才定在夏历七月七日。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习之。这是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信息,而在古诗《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小姑话别时说道:“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就是七月七日。由此可知,到了汉代才已经明确了七夕节的具体时间,并且成了固定风俗。到了南北朝之后的唐宋时期,七夕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逐渐合二为一,流传到了今天。

【七夕节有哪些文化活动】

传统的七月七日“七夕节”有许多专名,其中有根据节日所在历法中的位置命名的,比如七月七、七夕; 有根据节日活动主体命名的,如女儿节、小人节; 有根据节日的活动内容命名的,如乞巧节、穿针节、巧夕等。这些名字毕竟都非常古老了,也不容易被现在的年轻人所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