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的《赠汪伦》中,为什么是李白乘舟将欲行,为什么不用太白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李白的《赠汪伦》中,为什么是李白乘舟将欲行,为什么不用太白

巜赠汪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赠给朋友的一首(赠别)诗。诗中描绘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赶来踏歌送行的情景,诗句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接着用“不及”两字的笔锋一转的比拟手法,便将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的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的一片深情。


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者,后写送行者,展示出一幅离别的画面。“乘舟”表明是循水道而行,“将欲行”交待表明了是在轻舟待发之时,仿佛看到李白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送行的人们作告别的情景。“勿闻岸上踏歌声”写送行者的感情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此情此景己出乎了诗人李白的预料,所以用“忽闻”二字增添了诗句的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此时人己呼之欲出。表现出汪伦的到来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声先闻。这种送别场面从侧面反映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是一个快乐自由奔放的人。


诗的后两句是抒情,进一步说明乘船的地点在桃花潭。用“深千尺”描绘了潭水的特点,那样深湛的潭水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用水深也“不及”汪伦送我之情的比拟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李白对汪伦的深厚情谊。


诗中为什么是李白乘舟将欲行,而不用太白?因为中国诗的传统主张含蓄蕴藉。李白巜赠汪伦》诗的表现特点是:坦率,直露,并不含蓄。“语直”其“脉露”,而“意”不浅,情更浓。在诗句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巜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直率,亲切而酒脱,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


  1. 原诗:《赠汪伦》(唐代诗人.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谁写的

此句就是李白本人所写,这个自称,在我看来令整首诗显得特别独特生动,作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向我们描绘了一幅友人惜别图卷!这样的写诗手法令诗意更灵动更立体,使读诗者有如亲临其境之感!李白诗仙之名果不其然!

此句原出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原诗家喻户晓,在这就不写了。诗中的汪伦其人,羡李白之才,与李白相交甚好。汪伦以好客为名,时年正值阳春三月,桃花正红时节,他特邀好友李白来家乡游山水赏桃花,李白在临别之际为答谢汪伦的盛情写下了这首《赠汪伦》!附赠一首《赠汪伦》的搞怪版打油诗,一博友笑!

李白骑马把路赶,

汪伦急追嘴上喊。

你去长安见玉环,

把哥捎上一起玩!

汪伦:行不行,给个痛快话!不行就决交!???

李白:特瞧不起你这怂样,哥就带你去长安耍一下,让你这山炮见一下什么是大唐荣耀!???

汪伦:谢哥,哥仁义???

“李白乘舟将欲行”这首诗句里,为什么诗人李白要把自己的名字当做前两个字

谢邀!

这种写法在古诗中极为常见,以本人姓名或字号进行切入,从而达成铺垫效果,形成一种强烈的主观态度。告诉读者,这首诗是本人的经历以及个人看法。因此带有写实性质。比如:

杜公《自京赴奉先……五百字》首句就是“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杜陵即汉宣帝陵墓所在,后杜公以少陵(野老)称之。《哀江头》“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还有绝句“更有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杜公在自己的诗里说自己的号的诗至少有五首之多。

白居易《自诲》“乐天乐天,来与汝言……乐天乐天归去来”也是如此。还有《达哉乐天行》第一句也是“达哉达哉白乐天,分司东都十三年。”

他的挚友元稹字微之,其诗《再酬复言……》有一句“潦倒微之从不占,未知公议道何人。”同样是说自己。

杜牧诗里也好像有自己的号,比如“依依故国恨樊川”。

苏轼诗词中的“东坡”更是屡现不鲜,《和陶读》“东坡信畸人,涉世真散材”,《寄吴德仁……季常》“东坡先生无一钱,十年家火烧凡铅”还有《予前后守……》“忠孝王家千柱宫,东坡作吏五年中。

黄庭坚号山谷,其诗《四休居士诗》“欲知四休安乐法,听取山谷老人诗。”

当然不能少得了陆游,他号放翁,《梅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五十年间万事非,放翁依旧掩柴扉。”《秋兴》中也有“放翁老矣欲何之?采药名山更不疑。”之句。

辛弃疾号稼轩,其词《水龙吟》“谁识稼轩心事,似风乎、舞雩之下。”,更有《沁园春》“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就像记叙文中开头就说,我叫某某某,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云云。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