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川不成军:四川人为什么那么能打仗?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无川不成军:四川人为什么那么能打仗

呵呵,这个“无川不成军”,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都很少有这个说法吧?有的话,可能只在四川民间流行了。这里要说的“能打仗”与“敢打仗”,还是有区别的。

抗战中,四川儿女四川承担了全国30%的财政税收和40%的抗战兵力,为抗战胜利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涌现了大一批为国捐躯的抗日将领,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川人为国做出的伟大贡献!

(川军战士的“死字旗”)

不过,说“无川不成军”、四川人“能打仗”,我却有点不敢苛同。川军“敢打”不假,“能打”则有值得商榷。近代川军可追溯到清末编练的四川第十七镇新军,武昌起义后,四川也风起云涌,于是整个民国初期,四川一片混战,军阀林立,并有几次比较大的战争。1913年的讨袁战争,被黔军击败;1915年护国战争,又被滇军、黔军联手击败,四川落入滇、黔军阀控制;直至刘湘崛起,四川总算平静下来。但人们对川军评价并不高,最有名的就是川军的“两杆枪”了。当然,那杆烟枪不一定就是鸦片烟枪,但川军吸食鸦片的现象,在地方军队中还是很严重的。

(不掘的川军年轻战士)

但不管怎么说,我都很佩服川军在抗战中“敢打”的精神,以最劣的装备、人们印象中最差的军容,却打出川人最顽强最勇猛的作风。壮哉!四川人!

为什么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如此备受推崇

因为我军步兵的穿插迂回战术只有我军能做到,其他国家的步兵就算想要学习模仿也没有这个能力。简单来说穿插迂回战术就是从战场侧翼以极快的速度穿插或迂回到敌人后方,占据要害地形对敌形成夹击或包围之势。

这样看,穿插迂回战术其实并不是什么高明的战术,如果部队机械化程度高,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但我军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装备简陋,别说机械化了,就算普通的枪支弹药在后勤困难的时候都不一定够用,所以我军的穿插迂回都是靠着战士们的双腿实现的,所以才会备受推崇。

而对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最有感触的莫过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半岛的“联军”了。

手绘最简单的穿插战术

三所里穿插

38军在入朝后的第一战就因为情报、交通等因素而出师不利,不仅军长梁兴初被彭老总狠批了一顿,38军上上下下也感觉丢人。作为四野的主力,这样的失利对38军来说打击是很大的,要说他们心中没憋着一股火那是不可能的,他们都希望再通过一场战斗来证明自己的王牌称号并非浪得虚名。

这个机会没有让他们等太久,1950年11月27日傍晚,38军113师师长江潮接到军队命令,让他们务必在第二天早上8点前穿插至三所里并占领这里,切断敌军向南逃跑的路线。如果战术成功,志愿军对敌人就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可见三所里这个地方的重要性。

113师穿插路线

此时113师驻地距离三所里的直线距离有72.5公里,而他们只有不到14个小时的时间,这里很多朋友说14个小时走72.5公里也不是什么太难以完成的任务,平均下来一个小时也就5公里多,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是直线距离72.5公里,事实上由于地形因素就不可能允许113师走直线,而且途中113师还将翻越一座海拔1250米的长安峰,所以这个距离肯定大于72.5公里。其次是此时的38军正在猛攻德川,113师自然也在战斗序列当中,所以他们并不是一支精力充沛,休息充分的部队,而是一支刚经历过大战的疲劳之师。

再次就是113师穿插到三所里并不是去旅游观光的,他们是去阻敌的,所以就算为了赶时间轻装出发,负重也不会低,尤其是炮兵部队。最后,一路上也并非太平,113师先后5次遭遇了从前线溃逃下来的南朝鲜伪军,所以战斗在所难免,这又会耽误不少时间。

从上面的种种困难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113师全体指战员没有丝毫犹豫,因为这是一个证明他们的好机会,所以连饭都来不及吃上一口就出发了。一路上正如上述所说,113师的一些战士因为体力不济倒下了,遭遇了南朝鲜伪军,113师也边打边前进,丝毫不敢耽误时间,饶是如此,113师穿插到位并占领三所里时天也已经大亮,距离预定的时间也仅仅提前了5分钟。

伟大的志愿军战士

而就在5分钟后,南逃的敌人就乘着各种机械化交通工具来到了三所里前,并与还没来得及好好休息的113师展开了激战。最终因为38军113师完成了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敌人遭到我军重创。

而113师之所以会接到这样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是因为敌人此前已经察觉到了志愿军的意图并开始难逃。113师开始穿插的同时,敌人也从一个比113师驻地更近的龙源里乘坐机械化工具难逃。

当然,敌人也知道三所里的重要,但他们更知道此时距离三所里最近的志愿军部队在哪,所以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志愿军可以比他们先到三所里,于是一路边逃边休息,结果汽车轮子没有跑过我们志愿军的双腿,被113师率先占领了三所里这处要地,最终被重创。

由此可见,我军的穿插迂回战术只有像我们这些拥有极高战斗素养绝对令行禁止的英雄能做到,要换做其他军队,就算指挥官有这样的想法,估计也不敢下这个的命令。

就这?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抗美援朝战争的初期,敌人在我军的各种穿插迂回中一次又一次吃亏,要说心中没点想法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既然志愿军战士凭借双腿都可以一次次成功创造奇迹,那么他们这些机械化程度极高的部队为什么不可以?

1951年5月21日,由于后勤补给困难,敌人头目李奇微也颇为狡猾等因素,彭老总不得不对前线部队下达了全线北撤的命令,李奇微见势觉得将志愿军全歼于“三八线”以南的机会来了,于是也在同一时间下达了反攻的命令。

李奇微这个人并不简单,能被彭老总重视,可见其军事素养还是极高的。所以他虽然下达了反攻的命令,但也并不是一味地向北推进,这样的话并不能实现他要将志愿军全歼的目的,于是想到了我军的穿插战术。

李奇微

越想李奇微越是兴奋,他看着地图上的铁原,如果他能前出一支奇兵穿插到铁原并占领这里,那么志愿军北撤的路线也将被他切断,而且铁原这个地方极为特殊,不仅是一处交通要道,还是志愿军的后勤中转要地,如果计划成功,那么李奇微不仅可以切断志愿军北撤路线,还可以不费吹灰之力的将没有来得及撤回“三八线”以北的志愿军困死在南方,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好谋划。

想到就做,在李奇微看来,志愿军凭借双腿都能屡屡穿插成功给他们带来沉重的打击,他拥有全世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部队,想要实现这样的穿插应该更为轻松。于是他命令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执行这一命令。

就这样,一的效仿志愿军穿插战术的计划开始实施了,一开始确实如李奇微计划的一样,他们凭借机械化部队很轻易就穿插到了铁原,一切看起来都是那样的完美,接下来只需要用他们的飞机、坦克、大炮将铁原变成一片火海并占领就可以实现这一战术目的了,这也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然而他李奇微能想到的,彭老总又怎么可能想不到,傅崇碧将军的63军临危受命坚守铁原,为前线志愿军北撤争取时间。这位儒将并没有辜负彭老总和人民的信任,在铁原阻敌12个昼夜,尽管自身损失惨重,但成功扼杀了李奇微穿插占领铁原并全歼“三八线”以南志愿军的企图。

铁原阻击战

李奇微和范弗里特始终没有想明白,为什么他们不计代价对铁原志愿军各个阵地狂轰滥炸了12天始终不能占领铁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