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2020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在农村又有什么风俗习惯呢

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2020年已经过半,炎炎夏日已经到来。每年的夏天,我们都要经历一段高温、高湿的日子,这段日子就是人们常说的三伏天。那么今年的三伏天是从哪天开始的呢?在农村关于三伏天又有哪些风俗呢?

“夏有三伏、冬有三九”,一年之中三伏天最为炎热,三九天最为寒冷。众所周知,数九寒冬是从冬至这一天开始算起,每九天为一个单位,所以很多人认为三伏天是从夏至开始算起,其实并不是,在农村有“夏至三庚数头伏”的说法,也就是说,三伏天是从夏至节气后的第三个庚日开始算起。

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阶段,初伏和末伏分别是10天,中伏有的年份为10天,有的年份则为20天,中伏的天数,决定了三伏天的天数,如果中伏是10天,三伏天共30天,如果中伏是20天,那么三伏天便是40天。

古时候人们喜欢用“天干地支法”来记录日期,把10天干和12地支组合起来,循环使用,在天干地支中,只有“庚”日出现,便是庚日,一般重复的时间为10天。因为每年有365天的时间,并不是10的倍数,所以庚日出现的时间就不固定,入伏的时间也有所不同。

今年夏至的时间是6月21日,从这一天开始算起,第三个庚日出现的日期便是入伏,所以今年入伏的时间便是7月16日,初伏结束的时间是7月25日。中伏从7月26日开始,到8月14日结束,共20天的时间。末伏是从8月15日开始,到8月24日结束,今年一年的三伏天也就结束了。

在我们这里有“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的烙饼摊鸡蛋”,也就是说,在头伏第一天要吃饺子,二伏第一天要吃面条,三伏第一天要吃烙饼卷鸡蛋。之所以在三伏的第一天都要吃面食,是因为在头伏到来前,麦收已经结束,家家谷仓都已经填满,吃饺子、面条和烙饼,既可以开胃,还能补充炎炎夏日身体中所流失的营养。

今天已经是7月1日,距离三伏天还有半个月的时间,虽然还没有到三伏天,但是天气已经变得异常炎热,再加上今年的三伏天足足有40天的时间,所以朋友们应提早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以免中暑。

今年的三伏天多长时间,三伏天的日期是怎么算的

我国从公元前776年至今,流行“干支纪日法”,即是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

秦汉时盛行“五行生克”的说法,认为最热的夏天日子属火,而庚属金,火克金(金怕火烧融),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四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于是就规定,从夏至日(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庚日为初伏(有十天),第四庚日为中伏(有的年是十天,有的年是二十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第一庚日为三伏,有十天。这样,三伏就有固定的日期了。

2019年入伏时间:2019年7月12日-2019年7月21日,为入伏,共10天。

2019年中伏时间:2019年7月22日-2019年8月10日,为中伏,共20天。

2019年末伏时间:2019年8月11日-2019年8月20日,为末伏,共10天。

三伏天来了!要热40天,是“伏包秋”还是“秋包伏”

凡三伏有四十天的,属秋包伏,三伏仅有三十天的是伏包秋。今年三伏有四十天,是秋包伏。从概率上讲,秋包伏的年份远多伏包秋。因为天干有十个,只有立秋日遇庚日才算伏包秋,庚日占日干十分一,立秋有十分之九可能不逢庚日,所以秋包伏的情况就多,也即三伏有四十日会远多于三伏只有三十日的。

夏热三伏,冬冷三九。伏是一年最热之时。夏数伏,冬数九,数九易,数伏难。夏天数优比冬天数九难一些。冬天数九是从冬至日就开数,一九,二九,三九到九九八十一。六岁儿童都会数。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未伏是头庚。有的人由此转一转就不会算了。计伏以夏至为节点,再看日排干支,逢庚而数,见第三个庚日即是入伏日,算初伏头伏入伏了。第四庚日就算入中伏,第五个日在立秋日之前,就不算入末尾伏,只有第五个庚日巧遇了立秋日才算入末尾伏,算是伏包秋。第五庚日在立秋日前,末尾伏就要到第六庚日,即是立秋后头个庚日才算入末尾伏,这就是秋包伏。即立秋在前,末伏在后,是立秋包含了末伏。伏包秋,是入末伏与立秋同日,末伏包含了立秋。这秋包伏,伏包秋,有先后关系,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内外之间的关系,也是计伏与立秋节之间的关系。这关系说明伏与立秋的特点,也说明时间长短不同。但这与凉热绝没有必然关系,是凉是热是凭经验,感觉,不一定很灵准的。人受心理暗示影响,也会受错觉影响,这不要全信。

三伏雨多就凉,三伏雨少就热。特别到末伏的立秋前后,雨少就特热,特有秋之干热难受感。俗言:浇伏头,晒伏尾;晒伏头,淋伏尾,人愿三伏伏伏有雨。也有谚说,头伏雨,伏伏雨,这也要看在什么地方的,我这里就有伏伏有雨情况,有的地方是没有的。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