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是哪五帝(史书中的五帝都是指谁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史书中的五帝都是指谁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

《史记》中所说的“五帝”是指五位上古时期最具影响力的部落联盟首领,分别是: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帝和舜帝。五帝之首是黄帝,也是中国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我们的共同祖先就是炎帝和黄帝,中华民族的后代亦称作“黄炎子孙”。

五帝属于一家人,准备的来说是一个家族。除了舜帝之外,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帝之间都有血缘联系,同为姬姓,而舜是姚姓(也作妫姓,田氏齐国的先祖便是尧帝的后裔),后来成为尧帝的女婿。尧帝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能,于是将帝位传给了舜(禅让),这便是后来的帝舜。

五帝之间的关系

五帝在上古时期并不称为五帝,他们也没有帝号。当时处于部落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人是当时有影响力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做出了卓越贡献,因此受人们爱戴,他们的伟大被流传了下来,后世人们便追尊他们为帝,他们所处的时代也被称为“五帝时代”,大约在公元前3077年至公元前2029年。

  • 黄帝

《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五帝之首,本姓公孙,名轩辕,称“轩辕氏”,后改姬姓,因建都于有熊(现今河南新郑市),亦称为“有熊氏”。黄帝为部落首领时期,天下各国安定,在史料中记载黄帝有土德祥瑞,因此号“黄帝”。

据说黄帝是“有蟜氏”部落首领少典(伏羲与女娲之子,也是炎帝的父亲)和部落女子附宝所生,后来黄帝在有熊建都,其父少典被尊为有熊国君主,也称为有熊氏。

黄帝轩辕氏很重视人才,如仓颉(原始象形文字创造者,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伯高、邑夷(掌管制车)、共鼓、岐伯、隶首(黄帝史官)等人都是黄帝时期的大臣。正是轩辕氏了解并善于任用人才,他们才充分发挥了一技之长,创造出许多发明,如:衣冠、陶器、木器、锅灶、舟车、宫室、音律等等。

在当时还处于非常原始的时代,这些发明创造都给人们带来了便利,提升了生活质量,甚至其中一些发明至今都还在造福我们,因其伟大,在战国时期被尊为五帝之首。

  • 黄帝和颛顼是祖孙关系

《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嚣,其二曰昌意。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黄帝的正妻嫘祖生下两子:长子玄嚣(也称为少昊,东夷部落首领)和次子昌意。昌意之子颛顼因辅佐少昊有功,被封高阳,因此称为“高阳氏”,少昊去世后,高阳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高阳氏聪明敏慧,有智谋,在即位后,继续严格遵循祖父轩辕氏的政策行事,并教化百姓,使部落安定,天下太平,而且他具有至高道德,因此高阳氏在民众有很高的威信。并且他担任部落联盟首领时期,地盘扩大了很多,他视察所到之处,都受到各部落之人的热情接待。他的事迹流传了下来,也被后人追尊为帝,成为五帝之一的颛顼帝。

  • 帝喾是黄帝曾孙、颛顼帝族侄

《史记》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颛顼之族子。高辛父曰蟜极,蟜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颛顼崩,而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颛顼帝去世后,他的儿子穷蝉没能继位,而是传位给了侄子姬俊,姬俊继颛顼帝成为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因姬俊曾辅佐叔父颛顼帝有功,被封于辛,故称为“高辛氏”。

高辛氏的父亲是蟜极,没能继位。蟜极的父亲是黄帝长子少昊,所以高辛氏是黄帝的曾孙。高辛氏自幼聪明好学,又能干,在少年时期便享有盛名,继位之后,广施恩惠,常为百姓着想,改善人们生活水平,并修身养心,提升自我,威严又不失仁德,因此深受部落人们的爱戴。

高辛氏根据物候变化规律,划分出四时节令,指导百姓部落之人按照节令劳作,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农耕文明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后来关于高辛氏的传说流传了下来,后人追尊帝号,因高辛氏当年曾改元为帝喾元年,故称为“帝喾”。

帝喾和族叔颛顼帝都是黄帝的后代子孙,是五帝中的第三位和第二位,上承炎黄始祖,下启尧舜二帝。

  • 帝尧是黄帝玄孙、帝喾次子

《史记》记载:“帝喾娶陈锋氏女,生放勋。娶娵訾氏女,生挚。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弟放勋立,是为帝尧。”

帝喾去世后,他和正妻姜嫄所生的嫡长子后稷(本名姬弃)没有继位,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在他年少时就被母亲多次抛弃,因此取名为“弃”。继位的是帝挚和次妃娵訾氏族之女常仪所生的长子姬挚,不过帝挚继位后,不善于管理部落联盟,九年后禅位于仁慈爱民的弟弟尧(帝喾庶次子)。

尧姓祁,本名放勋,可能有人会问,尧的父亲帝喾是姬姓,为何尧却是祁姓?这是因为尧从小在姥姥家长大,而姥姥家居住于伊祁,尧因为封地的原因是祁姓。后来被兄长帝挚封为唐侯,又称为“唐尧”。

尧继位时,当时并没有国家概念,还处于部落联盟时期,因为松散,并不利于统一管理,于是尧在积累了一定的执政经验后,逐渐开始建立基本的国家政治制度,此举为后来的奴隶制社会奠定了基础。

尧在位时,又重新修订完善了历法,让大臣身居各地,准确记载天时,最终规定三百六十六天为一年,每过三年设置一闰月,用闰月来调整历法,以及四季时节的变化,使每年的农时更加准备,因为唐尧时期的农耕文化有了飞跃的进步。

并且在军事上,唐尧征讨四夷,统一了华夏诸族,不再只是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而是成为部落万国联盟首领。尧虽然是联盟首领,但他为人简朴,吃的是粗米饭、野菜汤,被百姓广泛爱戴,因此被后世儒家奉为圣明君主的典型,被后人追尊为五帝之一,故称为“帝尧”或“尧帝”。

帝尧到了年老时,准备选一个接替他的人,但是他认为儿子丹朱凶顽,不能承担治理天下的大任,众人便推荐了虞舜。

  • 虞舜是帝尧的女婿

《史记》记载:“尧曰:“嗟!四岳:朕在位七十载,汝能庸命,践朕位?”众皆言于尧曰:“有矜在民间31,曰虞舜。”尧曰:“吾其试哉。”于是尧妻之二女,观其德于二女。”

虞舜出生于普通的百姓家庭,是盲人的儿子,因家境清贫,只能从事各种体力劳动。但他的德行却能不断感染周围的人,只要是舜工作过的地方风气都会变得很好,于是四岳(唐尧时期四位大臣)向唐尧推荐了舜,而舜也听闻过此人,便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了舜,以此观察他的德行。

舜娶了娥皇和女英后,不但能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还能在各方面表现才干,以及高尚的人格力量。帝尧对舜非常满意,便让舜代替他行使职权,经过多次考验后,帝尧最终禅位于舜。不过舜在帝尧去世三年后,又让位给帝尧的儿子丹朱,但天下诸侯并没有去朝见丹朱,而是朝见舜,之后舜建立有虞国,故称为虞舜。

虞舜即位之后任贤使能,最终成为最强大的部落联盟首领。并且《二十四孝》中第一孝说的就是虞舜的故事,据传舜的父亲是个盲人,且凶顽,母亲愚昧,弟弟又狂傲,他的父亲非常宠爱和后妻所生的儿子,多次想要杀害舜,但舜逃脱后,并没有记恨父亲,还坚持孝道,继续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因此舜以孝行闻名,被帝尧的众位大臣推荐,最终继承了部落联盟的首领,在他的带领下,部落变得更加强大。到了晚年后,虞舜并没有传位于儿子商均,而是禅位于治理供水有功的大禹,之后便有了夏朝。因其伟大,后世之人追尊为帝,故称为“帝舜”或“舜帝”。

帝舜也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陈完(田氏齐国先祖妫姓、陈氏)的先祖妫满也因为是帝舜的后裔才被周王室封为诸侯。

当然五帝并不是只有这一种说法,其中一些人物有所变动,不过并没有太大的变动,有一两个人物出入。而《史记》中所记载的五帝版本是最为流行的版本,其他版本的五帝,追根溯源也都是一家人,属于一个家族。

结语:

五帝中的颛顼帝、帝喾和帝尧都是黄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