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川龙之介和太宰治(日更(5)芥川龙之介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日更(5)芥川龙之介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作家,说到日本作家,不免联想起自杀这个词。

很多的日本的作家,选择用自杀的方式结束生命,原因无外乎与其深刻的思想、理想的世界与不幸的生活、残酷的现实之间的冲突有关。

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太宰治、三岛由纪夫等。

据说芥川龙之介是太宰治的偶像,太宰治当年做梦都想拿到芥川文学奖,当然也包括奖金。但川端康成时任评委,曾多次批评太宰治的作品,致使太宰治一生都未如愿以偿。

回归主题。

我认为芥川龙之介,可以与鲁迅相提并论。

二者相似之处颇多,尤其在与对人性的审视和现世的态度等方面。

二者思想深刻、文笔腥辣、冷峻而不失幽默、深沉又满是讽刺,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想了解芥川龙之介,可以看《罗生门》、《竹林中》,但更推荐《河童》和《侏儒的话》。

正如芥川龙之介自己所说:《侏儒的话》未必能完全表达我的思想,只不过使人能不时观察我的思想变化罢了。与其说它是一株草,不如说它是一根藤——藤上许还长着几个蔓儿。

但芥川龙之介最终还是自杀了,服过量安眠药,享年35岁。

为什么太宰治在世的时候,那么执着于获得芥川赏

太宰治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也是日本战后无赖派文学代表作家。相信很多人都读过他的作品《人间失格》,其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非常深刻,“你来时携风带雨,我无处可避;你走时乱了四季,我久病难医。”太宰治是一名优秀的日本作家,而据说他在世的时候,非常执着于获得芥川赏,这是为什么呢?

芥川赏也就是芥川龙之介奖,是1935年由菊池宽提议为纪念日本大正时代的文豪芥川龙之介所设立的文学奖,并由主办单位文艺春秋颁发给纯文学新人作家的一个奖项。而芥川龙之介也是日本的著名小说家,他的《罗生门》广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当时的芥川龙之介对于太宰治来说,是“偶像”一般的存在,据说太宰治对于芥川龙之介的崇拜已经近乎着魔。可惜的是,芥川龙之介在35岁时就由于健康和思想情绪上的原因,服安眠药自杀了。得知这个消息的太宰治非常震惊,并且生活状态开始变得浑浑噩噩,对于太宰治来说,这个消息就好像天塌了一样,他的信仰不在了。

当时的太宰治对于自己的文学造诣是非常有信心的,他认为凭借自己的才能,是可以与芥川龙之介相比肩的。所以说,芥川奖是他一直以来的追求。对他来说,获得了芥川奖,就好比获得了芥川龙之介的肯定,就好像离自己的偶像更近了一步。而这也是在芥川龙之介去世之后,太宰治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动力,是他不断努力的目标。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偶像,或者是信仰一般存在的人,而芥川龙之介正是太宰治心中的“信仰”。太宰治之所以执着于芥川奖,就是要向着信仰的方向不断前行。

生而为人,我很值得——太宰治、芥川龙之介作品读后感

太宰治和芥川龙之介是日本两位天才作家。两位都是年轻时就自杀,留下了他们充满个性特点、备受争议的作品。
太宰治的小说里,字里行间、每个字缝里都渗透着一种对于人生的挣扎、无奈、无力、绝望的气息。这种绝望几乎快达到了死亡的程度。其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是典型代表。

他在另一篇小说中,借书中人物说:人活在这世上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到处都有枷锁来束缚住你,哪怕是稍微动一下,也会冒出血来。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充满了一种人间凄惨,尤其是小人物的悲凉和不幸,以及无力,没有希望感。

两位的作品中都流溢着强烈的冲突、纠结、挣扎,以及绝望。不过,我个人感觉,他们两者还是有区别的。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中还有一些抗争、反抗,显出来一点点力量。而太宰治的作品中,人物更显弱小、无力、恐惧,大多数时候连反抗都不敢。生活的更没有尊严,更加艰难,难以活下去。

太宰治甚至认为,有些人(包括他),甚至都没有活下去的资格。他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多么凄惨的一种感觉!他短短的一生过得极其煎熬,总是被深深的恐惧、不安、歉疚、自责抓着,唯唯诺诺,讨好别人。

他们笔下的人生看起来艰难、挣扎、而且难以挣扎得出。

活在这世间,我们每个人都好似被按在某种境遇里。即使跳脱了现在这个不想要的境遇,进入到另一个境遇,也仍然有不如意的地方。世界好似绝望、黑暗、残酷、没有前途。

读了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和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之后(两者同为短篇小说集),那晚我几乎失眠。一种深深的绝望感攫住了我。

世界孤独黑暗,宇宙没有尽头。我不断下坠向一个黑洞深渊,没有尽头的黑洞和深渊。只有我一个人,无止境的、没有尽头的往下坠落。没有救助者,没有任何人,没有任何物。

这是多么深刻的一种孤独和绝望啊!是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是不是人生就是这样呢?是不是世界就是这样呢?

这种感觉貌似是深刻的自恋,好像全世界除了自己以及自己的悲伤绝望感觉之外,再没有了其他人。但这却是一种真实的心理现实,就是感觉在这个世界上,没人可以帮助你,没有人可以救赎你。

极端痛苦和黑暗的时候,甚至觉得,世界是一个大坟墓,我得挣扎着、爬着才能前行。

挣扎是必然的,因为人的有限性和短促性,与宇宙的铁面无私和永恒性是一个永恒的矛盾。我们必定抗不过强大、庞大的宇宙,以及永恒的时空。因此,挣扎是必然的。

而且,不管我们是活着,还是死了,或者即使我们选择了中途退场(自杀),我们依然在世界这个大坟墓里存在着。活着、死了,早死或者晚死,都在这个大坟墓里。逃无可逃,去无可去,所以,不如挣扎前行。若有未知的来世、灵魂的进阶,那么,通过这一生的努力、坚持和不放弃,庶几可以改变后世的命运,也未可知。

生命有多重、主动选择吗?还是只有死路一条,只能坐以待毙?在体验过深刻的悲观和绝望之后,我依然固执地想为生命找到一种轻松、乐观、积极的存活方式。

通过太宰治、芥川龙之介纠结、冲突、挣扎的文字和作品,可以看出他们其实都很想活下来。甚至都想活得好,起码平和幸福。他们体悟了那么深刻的人性悲剧、恐惧、绝望,写出了那些文字,其实就是一种自我救赎和调整,是灵魂的挣扎和呐喊,是释放内心的崩溃绝望感。

他们想抓住一些稻草活下来,最终却还是没有挺过来,没有穿越黑暗,没有走出黑暗。他们的作品,让人在思考内容的同时,通过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气息,让人闻到了、听到了作者灵魂的哭泣和呐喊。

他们实际上是活的很艰辛的人,用他们一生的挣扎、心血和智慧,用生命在写作,留给这个世界一些东西,留给后人一些东西。

读者从他们的作品中读到了绝望,但更多的不应该只是绝望,还应有自己的思索。他们用生命当了阶梯,当了基础,让我们后人活过来。我们应该再想想办法,努力一点活过来,活得更好。

芥川龙之介《罗生门》中那名被辞退的家将,在面临生活绝境时,自认为只剩下了两个选择:一是饿死,二是当强盗。
人生如果只有这两个选择的话,那哪个都是悲剧。人生看起来注定了没有出路,是绝望的,是死路一条。因为,这两个选择都不好,饿死伤害了自己,当强盗伤害了别人。

那么,除了饿死和当强盗这两个绝望的选择外,人生还有没有其他选择呢?我觉得有。一定有积极的、可以找到的选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