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鉴赏辞典彩书怨入选了吗?唐代才女上官婉儿,一生冷漠写下什么情诗流传千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唐诗鉴赏辞典彩书怨入选了吗

唐诗鉴赏辞典彩书怨入选了。《彩书怨》是唐代才女上官婉儿创作的一首佳人怨夫不归的五言律诗,作者以闺中思妇的口吻,塑造了一位秋天怀念离居已久的丈夫的妻子形象,感情情真意切。该诗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主题,中间两联写其怨其思,末联束手全篇,表达了诗人思念丈夫的急切心情。全诗深沉开阔,自然真挚,清新含蓄,对仗工整,富有情味。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一生冷漠写下什么情诗流传千年

上官婉儿,是唐代十分有名的一位才女,她自幼便聪慧善良,喜爱读书,是远近闻名的女子。但突遭变故,她的祖父上官仪由于犯罪而被杀头,上官婉儿就因此和她的母亲郑氏一起被罚入了宫中做奴婢。上官婉儿也就因此,得到了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欣赏与偏爱,后被武则天所重用,在宫中做官,成了为“内舍人”受人尊重多年。与宰相地位别无二异,一时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上官婉儿的文学成就是十分优秀的,与唐代众多出名的女诗人,如:李清照、卓文君等人不同,上官婉儿并不擅于写痴情的情诗,像李清照与她的丈夫那样的日常生活是上官婉儿从未经历过的。正因如此,人们称上官婉儿是冷漠绝情的才女,但她并非未写过情诗。

上官婉儿的著名作品,叫做《彩书怨》,是唐代十分有名的一首情诗。其中有一句名句:“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意思是这首诗的主体思想就是惆怅丈夫长时间的离家,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与上官婉儿长时间冷漠无情的性格与刻板印象相比,这首诗可谓是震惊四座。

但上官婉儿并没有远在边关的丈夫,也没有那么深沉的思念之情,上官婉儿的这首诗,可谓称为是上上品,但我们不难猜出,这首诗只是上官婉儿的炫技之作,是她为了彰显自己优秀的文学才华与写作技巧而写出的。作为一名女政客,上官婉儿也是需要民众的支持的,而在家苦守丈夫的妇女是那个时代常见的人物,这首诗得到了她们的关注,表现出了这些妇女希望丈夫归家的心情,可谓是切中时事,十分真实,也为她得到了不少的支持,帮助她巩固了在朝中的地位。

彩书怨 是上官婉儿几时写的 几岁时写给谁的为什么写要有依据,

上官婉儿做了唐中宗的妃嫔,从小在宫廷中生活,这首《彩书怨》是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是模仿闺怨的诗写的.
公元684年中宗李显登基,上官婉儿应该是这个时候左右才嫁给中宗的.
上官婉儿公元664年出生,等到684年时已20岁了

上官婉儿的彩书怨是写给谁的

之前在北京卫视的一个节目里,看见一个比较可信的说法。是说《彩书怨》是写于上官婉儿十四岁,因为在内文学馆才气外露,模仿了一个思念丈夫的妻子,写了这首诗轰动了整个大明宫,正是因为这首诗吸引了武则天去内文学馆当庭考校上官婉儿并把她留在身边做了女官,创作这首诗时她还只是掖庭的一个罪臣之女,写诗之时也不需要太过顾及身份。而一些人认为这首诗是写给唐中宗或者废太子李贤,上官婉儿一生未嫁,在神龙政变之后唐中宗继位之时更是大力兴起诗文,所以有人认为是写给李显的用以排遣深闺寂寞,但是上官婉儿那时作为妃子却可以在宫外开府品评诗文,还有大唐开明的风气会让上官婉儿有这种想法吗?因此还有人认为是写给李贤的,“贪封蓟北书”对应上了李贤被废后流放之地的方向,”惟怅久离居“让人不禁想到被远去流放的李贤,但是那时的上官婉儿已经不是戴罪之身,作为武则天身边的红人,她会写出如此露骨的相思之情似乎也不符合她当时的身份,更何况那时的上官婉儿已经开始起草诏书,而上官婉儿留存下来的其余诗词也多是应制诗。因此说《彩书怨》是上官婉儿十四岁未踏入职场之前写下或许更可信一些,也就是说既不是写给李贤,也不是写给李显,仅仅是模仿了一位妻子思念在外的丈夫的五言律诗,打破六朝以前无味的诗文,让上官婉儿一举成名,才让武则天能够亲临内文学馆考校她,才有了《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恐怕也只有年少时的冲动才会写出“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这种会联想菲菲的诗句:借着这个机会问问你,武家娘子架空李氏王朝到底想要干嘛呢?而后随着她踏入官场也就不能再随心所欲的写诗了吧。然而种种皆是后人猜测,唯一可以确定的便是上官婉儿对于文学的贡献。

彩书怨的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初唐。上官婉儿一生困于皇宫之中,到了出嫁年纪却因命运的捉弄,享受不了平常女子该有的幸福,虽然深受武则天的宠信,但后宫佳丽三千,皇帝却只有一个,尽管她们拥有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却得不到一份真挚的感情。这首诗虽然寄寓了作者对唐中宗的思念,但不是实写自己,而是摹想之作,此诗模仿闺怨诗,写思妇怀念丈夫的怨情。

上官婉儿: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

上官婉儿的出生颇具传奇色彩,据说当初郑氏在怀婉儿的时候,梦见别人给了自己一杆秤,于是占卜的人告诉她:“当生贵子,而秉国权衡。”结果郑氏生的却是个女儿,闻言者无不嗤之以鼻,觉得这个占卜的人根本是在胡说八道。而上官婉儿出生后没多久,她的祖父上官仪便因麟德元年的废后一事被杀,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一并被诛,尚在襁褓中的婉儿和母亲郑氏则按律被没入了掖庭。

尽管掖庭生活并不好过,但再阴霾的天空仍遮挡不住上官婉儿文学才华的崭露头角,何况婉儿继承了上官家的文学天赋,又有母亲郑氏的悉心教导,所以当她被武则天召见并要求当场依题作文时,文不加点须臾而成,不仅文意通畅,而且词藻华丽语言优美,武则天看后当即免除了她的奴婢身份,并命其掌管宫中诏命。于是从这一刻起,上官婉儿这场华美绚烂的宫廷人生就此拉开了帷幕。

唐中宗复辟后,将上官婉儿册封为了三品的婕妤,后来又将她进封为正二品九嫔中的第二级昭容,婉儿的母亲郑氏也因此被册封为沛国夫人——按照唐制,“(内命妇)二品之母,为从四品郡君”,原本上官婉儿身为正二品的昭容,其母按例只能封为从四品郡君,但如今却被封为了正一品的国夫人,就连婉儿的祖父上官仪也被追赠了中书令、秦州都督、楚国公,父亲上官庭芝被追赠为黄门侍郎、岐州刺史、天水郡公,由此可见唐中宗和韦后对上官婉儿之重视。

当然,上官婉儿与其说是皇帝的嫔妃,不如说是皇家女秘书更恰当些,这一点在武则天时是如此,在中宗时亦然。史书中就有记载,上官婉儿除了帮助皇帝处理百司奏表,起草诏令外,还经常组织宫廷贵族的文学沙龙。又因为她才思敏捷,所以常常代替中宗、韦后以及长宁、安乐两位公主赋诗,不仅数篇同作,而且“采丽益新”,而上官婉儿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令世人惊艳的文采,和上官氏的文学传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上官婉儿的祖父上官仪是唐初文坛的重要风雅人士之一,早在唐太宗时,上官仪就表现出了非同一般的文学才华,“时太宗雅好属文,每遣仪视草,又多令继和,凡有宴集,仪尝预焉。”后来唐高宗龙朔年间,上官仪又写成了《笔札华梁》,并形成了对当时影响极大的上官体。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同样富有才学,工于诗文,有着这样的血脉传承,上官婉儿的文学修养自然远非寻常文人可比。

而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们都给予了上官婉儿的文学创作极高的评价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