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美国比苏联实力还要强,为什么对日作战反而更吃力?韩国内部反日情绪高涨,尹锡悦为何还要坚持改善对日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二战,美国比苏联实力还要强,为什么对日作战反而更吃力

美国和苏联在二战时对日作战,苏联显得很轻松,美国显得很吃力。为什么?

—,美军与日军的战争,从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到1945年8月,持续了将近4年。战争初期,美国还没有心理准备,它的军事部署等等都没有准备好,仓促应战,难免吃力。先是,日本作为进攻的一方,痛打毫无准备的美国一方;后是,美国作为反攻的一方,渐次夺取日军死守的要塞和岛屿,所以,美军伤亡惨重,显得非常吃力。正是为了减少伤亡,美国才向日本本土投放了原子弹。

△1945年4月,美军在2500架飞机、1500余艘舰艇的支持下投入了近40万的兵力开始对冲绳岛发起进攻,此战共历时2个半月,面对10万日军的顽强抵抗,参战的美军遭受了极其惨重的伤亡。

二,苏联红军攻击日本关东军时,已经取得欧洲战场的胜利。苏军在欧洲战场愈战愈勇、愈打愈强。他们挟打败德军之威,转战中国东北,面对的是已经深陷中国14年的日本关东军。他们已经被中国军民拖得疲惫不堪,再加美国已经在日本本土投放了两颗原子弹,给他们的心理以沉重打击,已经无心恋战。他们面对强大的苏联红军,只有狼狈逃窜、缴枪投降,再也没有作战勇气了。因此,苏军打日军就很轻松了。

△1945年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宣言,次日,苏联红军在中国人民的英勇配合下,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攻势,以摧枯拉朽之势,仅一周时间,便击败了一向骄横的关东军主力。几天之后,日本关东军宣布投降。

韩国内部反日情绪高涨,尹锡悦为何还要坚持改善对日关系呢

韩国人反日是骨子里的,就像一堆干材,一遇火星就点燃。不是韩国人气量小,而是日本人不要脸。殖民韩国、慰安妇不道歉,不认错。因此,一旦两国有分歧,反日的情绪就会化作行动。韩国领导人坚持改善对日关系,有远亲近邻的考虑,但不是主要的。主导韩日关系的是他们共同的老板——美国。韩日是美国在亚洲的坚定盟友,确切说应该算是美国的殖民地。因为美国在这两个国家都有大量驻军。民间反日,美国不会管,也管不了。上升到国家层面,美国绝对不会让韩日关系脱轨。这就是韩国民间反日,政府坚持改善韩日关系。

做对日跨境电商怎么样

你好,先谢谢邀请,其实这个问题倒是挺合适我来回答的,我们做专业代购6年,因为阿姨早年嫁到日本所以日本代购成为了我们代购国之一,那么近三年,日本代购其实越来越不好做,首先是因为运输及税费的问题,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国内营业资质及工商税务检查的问题,如果相关的所有问题你都能够解决且确保商品的品质价格,那么你就可以尝试,如果都搞不定那就别尝试了,随便一个工商行政管理条例就可以罚的你几年白干。自己亲身经历如有疑问也可以私信

日俄战争结束后,此时清朝要是插一脚对日宣战,结果会怎样

谢谢悟空问答的邀请,我是浮沉的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一下。

1904年到1905年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可以说是清朝政府的又一个巨大的耻辱,日俄两国中国的土地上打了一场和清政府没有关系的战争,简直是古今未有的一件奇事。

有很多人会说,清朝完全可以选择支持在日俄两国中的一个国家,这样就可以减轻中国的损失。题主假设在日俄战争结束后,去和日本再干一仗,可以说是一个不现实的假设。接下来我们就仔细看看这个假设,是多么的不可能实现。

清朝的国力不允许与日本开战

1905年距离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1901年结束时间算起),仅仅不到4年的时间,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清政府在北京与天津乃至华北地区的清军共有11.3万人,参战的8万人在这一次战争几乎损失殆尽。

因此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清王朝能够倚重的军队只有没有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袁世凯武卫右军,缺少有力的陆军决定了清政府在日俄战争中只能保持中立的态度,毕竟俄国、日本一个也惹不起。

日本还有一战之力

随说日军在日俄战争已经筋疲力尽了,但是打打清军应该还是马马虎虎的。日军即便在是战死八万余人,战伤总计约十万人的情况下,日本在中国东北还有大量的军队,日军实际能力动员了118.5万人,这个数字是远远大于清军的。

另外日本在海军上的优势,清军更是无法能比拟的,自从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海军就再也没有能力恢复元气。日本可以利用海军优势,将日本军队迅速的登陆天津,恐怕这又要重演一遍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了。

因此如果清政府选择了插一脚和日本开战,可能会输的连裤衩都要没有了,很有可能导致清王朝更早的走向灭亡。

抗日战争中中国国民政府是哪一年正式对日宣战的

1941年12月9日,中华民国政府发布文告,正式向日宣战。其中特别提出废除与日本之间的一切条约、协定等,《马关条约》随之也不被承认,中国公开声明要收回台湾。同时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德意宣战布告》。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是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将士书》至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结束,历时八年,被称为八年抗战、或简称抗战;另一说法抗战的时间应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挑起战争冲突,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正式对日宣战,中国战场成为二战的主战场之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苏联在二战结束前一周对日宣战,是决定性因素还是抢占胜利果实

1945年8月9日凌晨,苏联153万远东部队分三路突然向关东军发起了攻击。几个小时以后,美国又在长崎投下了第二颗原子弹,城市中心被夷为平地,死伤13万人。“超级武器”的威力再一次震撼了岛国的好战分子,日本投降指日可待。

面对美国人的赶超和强势,斯大林坐不住了,命令华西列夫斯基尽快解决关东军,远东的利益势在必得。此时的苏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并采取了“闪击”战术,第一天的进攻就越过边境150公里,显示出强大的军事实力。

但是,仓促出兵也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首先,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行动变得迟缓。关东军的布防是“东强西弱”,因为在他们看来外蒙古地段多为高山、森林和沙漠,并不利于大兵团推进。华西列夫斯基就是要利用地形达成战役的突然性。然而,“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很骨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