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房是谁?汉朝张良简
发布时间: 2023-07-17

子房是谁

子房是张良。

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晚年随赤松子云游四海,汉高后二年(前186年)去世,谥号文成。

轶事典故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汉朝张良简介

  1.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初三杰之一。传为汉初城父(今安徽亳州市东南)人。先世原为韩国贵族。秦灭韩后,他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在博浪沙(在河南原阳东南)狙击秦始皇未遂,逃亡至下邳(今江苏睢宁北)。

  2. 秦末农民战争中,率部投奔刘邦,不久游说项梁立韩贵族成为韩王,为韩司徒。后韩王成被项羽杀害,复归刘邦,为其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期间,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越,重用韩信等策略,又主张追击项羽,歼灭楚军,刘邦西入武关后,在峣下用计破敌;鸿门宴上帮助刘邦脱离险境;“为汉王请汉中地”;

  3. 在楚汉战争中“长计谋平天下”,都为刘邦所采纳。汉朝建立,封留侯。见刘邦封故旧亲近,诛旧日私怨,力谏刘邦封夙怨雍齿,释疑群臣。刘邦曾赞其“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外,子房功也”。

  4. 张良及时功成身退,避免了韩信、彭越等鸟尽弓藏的下场。张良在去世后,谥为文成侯(也称谥号文成),此后世人也尊称他为谋圣。《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用以记录张良的生平。

拓展资料:

  1. 汉朝(前202-220年 )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共历二十九帝,享国四百零五年。

  2. 秦末天下大乱,刘邦在推翻秦朝后被封为汉王。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生息国策开创“文景之治“;汉武帝即位后攘夷拓土、改制革新,被今人称为“汉武盛世“;至汉宣帝时期国力达到极盛 ,史称“孝宣中兴“ 。

  3. 公元8年,王莽篡汉,西汉灭亡,不久爆发绿林赤眉起义。公元25年,刘秀称帝重建汉室江山,定都洛阳 ,统一天下后息兵养民,史称“光武中兴“ ;汉明帝、汉章帝沿袭轻徭薄赋,开创“明章之治“;

  4. 汉和帝继位后大破北匈奴、收复西域,开创“永元之隆“ ,东汉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虽剿灭民乱却导致地方拥兵自重,董卓之乱后东汉名存实亡。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后刘备建立蜀汉延续汉室,中国进入三国时期。

  5.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 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 ,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 。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 ,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

  6.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汉文化圈正式成立,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两汉为华夏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科技领域亦颇有成就,如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汉初三杰中的张良独善其身,是因为哪些原因呢

刘邦麾下有三位首功之臣,他们辅佐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他们分别是治国天才萧何,军事天才韩信以及大谋士张良。刘邦曾经说过,论治国平天下他不如萧何,带兵打仗他不如韩信,足智多谋他不如张良,后世之人称他们为“汉初三杰”。刘邦解决完项羽以后,立即夺了韩信的兵权,刘邦称帝以后,将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在皇宫内,最后韩信因谋反罪被诛。

西汉建国之初,很多开国功臣都受到刘邦的猜忌,连汉初三杰之一的萧何也不例外,萧何曾经是刘邦的上司,也是刘邦的同乡与恩人,刘邦十分信任他。但是刘邦晚年连萧何都猜忌,萧何曾经还一度被捕入狱,只有张良是个例外,刘邦一生都很尊敬张良,刘邦称呼手下一直是直呼其名,唯独称呼张良为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代表一种尊称。那么张良为西汉王朝都立了哪些功?功高盖主的他为何能够独善其身呢?

一、张良简介

张良本是韩国贵族,其先祖五世相韩,韩国灭亡以后,张家失去了昔日的荣耀,张良心存亡国亡家之恨,他为了报国仇家恨将家产全部变卖,聘请了一位大力士刺杀秦始皇,但是却以失败而告终,张良为了逃避秦帝国的通缉,逃往下邳隐居起来。

十年以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张良也集聚了一百多人准备投靠楚假王景驹,在途中遇到也去投靠景驹的刘邦,俩人一见如故,张良便率众投靠了刘邦。

二、张良是楚汉时期一等一的谋士,他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和稳固立下汗马功劳

秦将章邯派兵围攻当时势力最强的赵王歇之时,楚怀王派刘邦、项羽兵分两路战秦国,一路由刘邦率领西进入关灭秦,一路则由宋义与项羽率领北上救赵,并相约先入关中者为王。

刘邦本想从函谷关入关中,但是一路上不是很顺利,于是准备南下从武关进入关中,途中与南阳郡守大战于犨,刘邦大破秦军,南阳郡守退守宛县。此时刘邦有点心急了,他并没有继续攻打宛县而是率军直接绕过宛县继续西进,刘邦想赶紧通过武关进入关中,因为楚怀王说过先入关中者为王。其实从这里可以看出,刘邦不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他太着急了。

刘邦不打宛县遭到张良的竭力反对,张良认为绕过宛县直接入秦非常危险,秦兵在前,宛兵在后,会对刘邦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刘邦这个人的特点就是能够从谏如流,他立即采纳张良的建议率兵包围宛县,南阳郡守投降,并将自己手下的军队献给刘邦。

刘邦占领咸阳以后,被豪华的宫殿所吸引,留居秦始皇宫中不想离开,有点忘乎所以了。张良劝诫说:你是打着为民除害的旗号占领咸阳,如果贪欲享乐跟秦始皇又有什么区别呢?刘邦听后立刻采纳张良的建议还军霸上。

后来项羽进入关中把刘邦赶到巴蜀之地,刘邦不服,率领五国联军约56万人进攻项羽的老巢彭城,最终被项羽的三万军队打得大败。

刘邦惨败以后,他对张良说只要有人帮他打败项羽,他愿将函谷关以东的领土献出来。刘邦便问张良可以献给谁,张良说:“韩信、彭越、英布,如果大王能够得到这三位猛将的支持,灭楚指日可待。”刘邦采纳张良的建议,将彭越和英布收入自己的麾下。彭越、英布、韩信是汉初三大名将,刘邦没有他们难以歼灭项羽。

刘、项荥阳之战,这段时间是刘邦被动挨打最艰难的时期,刘邦采纳郦食其的建议准备复兴六国,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压力。张良说:大王如果复兴六国,那么就完了,天下的人跟着你打天下,为的是有朝一日能够被裂土封王,如果你把土地都分完了,谁还跟着你打天下呢,那你不成了光杆司令了吗?

刘邦听后大骂郦食其:臭儒生,坏我的好事。

楚汉争霸后期,刘邦与项羽大战于固陵,刘邦仍然打不过项羽,此时韩信与彭越不听从调令,拒不参战。

张良对刘邦说:韩信、彭越之所以负约,是因为楚国马上要灭亡了,可他们还没有得到一块土地,如果大王能够与之分天下,他们便会立即参战。

刘邦采纳了张良的建议许诺韩信和彭越,只要他们愿意参战,自己将把陈郡以东一直到海边的领土封给韩信,把睢阳一直往北到谷城的土地赐给彭越。彭越、韩信得到好处以后,立即出兵,将项羽合围于垓下,项羽兵败自刎。

三、张良为什么能够独善其身?

张良一直体弱多病,刘邦登基称帝定都关中以后,他便借口身体不好,整天闭门不出,效仿道士修炼气功,张良说是为了锻炼身体。

据《汉书》记载,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刘邦论功行赏,封张良齐国三万户食邑,张良辞封,请求刘邦赐封经济比较落后的留地,留地是张良与刘邦的相遇之地,就是在今天江苏的沛县,刘邦同意了。

有一天,张良对刘邦说:我的先祖做过五代韩国丞相,韩国灭亡以后,我便想报仇雪恨。现在秦国已经灭亡,我已经完成了灭秦大业,夙愿已尝。皇上又给了我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我已经很知足了,所以我想云游四方去了。

刘邦听后虽然舍不得张良走,但是在张良的坚决要求下,刘邦同意了,那么张良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扫码加微信详细咨询太和智慧养老产品和平台服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