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文采用“欧亨利式结尾”好不好你有采用“欧亨利式结尾”写作的诗文吗?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中学生写作文采用“欧亨利式结尾”好不好你有采用“欧亨利式结尾”写作的诗文吗

一、“欧·亨利式结尾”举例

欧·亨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家、美国现代短篇小说创始人,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国生活的百科全书“之誉。主要作品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二十年后》等。

所谓“欧·亨利式结尾“,通常指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所以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

像《麦琪的礼物》,讲述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忍痛割爱互赠圣诞礼物的故事,反映美国下层劳动艰难困苦的人民生活,赞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纯真爱情。故事是这样的: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仅够维持生活的小职员,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贤惠善良的主妇。他们的生活虽然很贫穷,但吉姆和德拉各自拥有一样极珍贵的宝物——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为了能在圣诞节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梳子;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长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他们都为对方舍弃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因此变得毫无作用了。这样一个故事,作者是如何构思的呢?作者只详写德拉卖掉自己的头发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对吉姆卖掉金表买发梳一事则直到结尾才一笔带过。这种构思,造成强烈的悬念,在结尾却形成令人惊愕、出人意料而又不违情理的精彩结局。

二、中学生写作文可以采用“欧·亨利式结尾”写作的理由

通过上面的解说,我们知道了“欧·亨利式结尾”的特点,根据这个特点,我认为中学生写作文完全可以采用“欧·亨利式结尾”进行写作。简述理由如下:

(一)采用“欧·亨利式结尾”进行写作, 能让学生更认真地观察生活。

1.直接观察。观察生活,积累材料,这是学生或者说是一个写作者必须要做的工作。但是如果要求学生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结尾进行写作,学生就会比以前更为认真地观察生活,因为这样的作文结尾,往往比平时作文结尾要求高,那就是需要一定的巧合。而巧合不是事事都有的,即便是有,也需要细致认真地观察、需要留心才能发现,不然,这种巧合很快就消失了。

2.间接观察。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一些新鲜事还没有被发现,作为学生,在学校时间长,学校里的新鲜事要积极地去发现,家里的,小区里的,村里的,要利用在家的时间,向家长或邻里打听,以便丰富写作素材。这些素材里很可能有你需要的“欧·亨利式结尾”。

(二)采用“欧·亨利式结尾”进行写作,能训练学生的构思能力。

太阳底下没有那么多新鲜事,所谓创新,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时候往往就是一些旧材料的重新组合而已。你不见那些电视剧,什么恋爱、离婚、上学、走失、贩毒、吸毒等等,很多电视剧中都有,只不过有的安排在第三集,有的安排在第八集罢了。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因为编剧的构思不同。有了一个材料,如果没有提什么要求,让学生随便去写,学生的构思方向就不明确,他们会按照已有的思维方式进行构思。如果明确要求采用“欧·亨利式结尾”进行写作,他们就会考虑如何设置悬念,如何安排线索,如何使用巧合,如何结尾才能做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这样能够促使学生认真地去构思,从而培养学生的构思能力。

(三)采用“欧·亨利式结尾”进行写作,能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作文。

现在很多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平淡,构思无奇,要求学生采用“欧·亨利式结尾”进行写作,有了突然转折,即使是平常的材料,在构思上下功夫,也能令人回味,难以忘怀,这无形之中就为作文增添了光彩。

通过有目的的训练,学生掌握了“欧·亨利式结尾”的方法,一旦用于考场作文,很可能就有奇迹出现。

三、我采用“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写作的下水作文

惊人的进步

这是十年前的事了。

贾大智是八年级五班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每次学习质量检测总是全班第53名,班里只有53人,数学、英语、生物等几科成绩都是个位数。他经常迟到,上课好睡觉,睡足了和周围的同学聊天儿。平时常犯错误,三天一小错,五天一大错。老师们都伤透了脑筋,不断找他交流,与他家长沟通,试图提高他的学习成绩,让他好好做人,可就是不见效果。他把老师的提醒和劝告当成了耳旁风,久而久之,老师们也就感到他不可救药懒得管他了。

曾经有几次,他被学校停课回家反省。

七年级上学期,那是初冬的一个晚自习,王老师从他宿舍前面经过,闻到一股燃烧的棉花味儿。宿舍里亮着灯,但不明亮。几扇窗没有关,淡淡的烟雾从窗户里吐出来。王老师快步走进宿舍,但见最里边的床上闪着火光。他不顾烟熏,大跑过去,把燃烧的被子用褥子盖了,掐到外面的水管下。

班主任和政教处的老师们马上组成“联合专案组”展开工作,也就一支烟的功夫,真相大白。

原来贾大智晚饭后在宿舍里逗留之后,“烟瘾”突发,他从房梁上取下烟盒和打火机,抽出来一支点燃,又把烟盒和打火机放回原处,关了宿舍门,躺在别人床上,享受“饭后一袋烟,胜似活神仙”的快乐。烟没有吸完,上课铃响了,他匆忙掐了一下没有吸完的半截烟,随手一丢就飞向教室。看似麻利的动作,却留下了隐患。那半截烟并没有完全熄灭,留在被子的褶皱里。在软绵绵的被子上,它就像《一千零一夜》中渔夫打开的魔瓶,不一会儿冒出了一缕青烟。

政教处的“法官”对此“案”做出公正的判决:包赔别人的子,回家反省三天。

他向家长表示,一定改过自新,争取惊人的进步。

这件事在学校可谓惊天动地,学校再一次召开学生大会讲安全问题。

七年级下学期,暑假前夕一个美丽的夜晚,同学们都睡熟了,他和几个铁哥们溜出宿舍,把晚饭后藏在花丛下的两箱啤酒,装在方便袋里的六个菜(一只烧鸡、一只肘子、一条糖醋鱼、一盘驴肉、一盘狮子头、一盘凉拌藕)拿到宿舍里,大吃大喝,后来又大嚷••••••这等事儿哪能逃得过政教处值班的马主任的法眼法耳?

学校又一次召开学生大会,讲纪律问题、安全问题。

八年级下学期,初春开学第一周星期四那个月色如水的夜晚,他和一个网友翻墙外出上网,因为一个位置,竟与人大打出手。那人觉得委屈,先是到学校“投案自首”,随后就举报了他。

学校又一次召开学生大会讲纪律问题、安全问题。

他读书“心切”,一再保证好好学习,争取惊人的进步。

但老师们尤其班主任已经很不待见他,尽管没有说他脸上,他早已心知肚明。

这学期很快要结束了,又到了期末质量检测的时候。他把试卷写的密密麻麻。

两天后,他把成绩通知单展在爸爸面前,爸爸大喜:上面清清楚楚地——全班第26名。“26”是红色字,手写的,很是打眼。

“好孩子,真棒!”

“那当然,厉害吧?”

“你进步太惊人啦!今天中午咱们下饭店去,庆贺庆贺!”

“是刘老师吗?今天上午咱们饭店坐坐,••••••以前总是没有机会,今天抽个空儿嘛••••••什么?怎么回事••••••”贾大智的爸爸给班主任刘老师打着电话,不一会儿脸上的阳光被阴云遮盖。

“老实说,到底怎么回事?!”

贾大智吞吞吐吐地说明了原委。原来,他从八五班自愿留级去了七六班。七六班是七年级的特“慢”班,只有25人,贾大智进班以后共26人。

对贾大智这样的同学如何进行教育呢?这应该是全社会关心的大问题。

什么是“欧亨利”式的结尾它的特点是什么呢

在这里,我要对欧亨利式的小说做一番批判,他深深毒害了我国的微型小说创作。

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说白了就是情节翻转、出人意料。如果是一篇两篇这样,也还有点新意;如果篇篇都是这样,就成为一种新的套路。

比如,在《麦琪的礼物》中,一对夫妇,吉姆有祖传的一块金表,德拉有一头美丽的瀑布般的秀发。圣诞节前,双方为送给对方一件礼物,吉姆卖掉金表,为德拉买了一套漂亮的梳子;德拉卖掉了秀发,为吉姆买了一条白金表链。双方都为对方放弃了最宝贵的东西,而换来的礼物却毫无作用了。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苏比,因为寒冬想去监狱熬过,所以他故意犯罪,去饭店吃霸王餐、扰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