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喜雨亭记(苏轼的喜雨亭记是怎样表现出作者知乐的请结合内容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苏轼的喜雨亭记是怎样表现出作者知乐的请结合内容

苏轼在《喜雨亭记》中开篇即点明: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也就是以喜雨作为亭子的名字,是为了纪念这件事:作者到扶风上任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雨,后来间隔不久连下三场,第三场大雨三天,该年终于可见丰收,刚好作者办公场所旁的亭子建好了,于是作者和朋友在亭子里相聚,把亭子命名为喜雨亭。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唐宋八大家·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喜雨亭记

【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周公得禾,以名其书。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余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亭者,皆雨之赐也。其又可忘邪?”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歌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吾以名吾亭。”

【注释】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周公,周成王的叔父姬旦。相传周成王的弟弟唐叔得到了一株生长特殊的禾,认为是吉利的象征,就献给成王。成王转送给在东土的周公,周公就写了一篇文章,叫《嘉禾》,来纪念这件事。这篇文章已失传。

汉武得鼎,以名其年:汉武,即汉武帝。据《史记孝武本纪》载,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得宝鼎于汾水上,改年号为元鼎元年。

叔孙胜狄,以名其子:据《左传·文公十一年》记载,狄入侵鲁,鲁文公派叔孙得臣击败狄军,获其首领长狄侨如。为记其功,叔孙得臣将其子宣伯改名侨如。

治:修建。

弥:满。

商贾:商人。

滋炽:更加猖獗。滋,更加,副词。炽,旺盛。

优游:叠韵连绵字,从容不迫的样子。

繄:语气助词,相当于“是”。

太空:天空。

【译文】

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记载喜事。古代有了喜事,就用喜事来命名事物,表示不遗忘。例如周公得到了嘉禾,就用“嘉禾”命名他的文章;汉武帝得到了宝鼎,就用“元鼎”命名他的年号;叔孙得臣战胜了狄人侨如,就用“侨如”命名他的儿子。他们的喜事大小不一样,但它们表示不忘记的意思是一致的。

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修建官舍。在厅堂的北面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作为休息的场所。这一年的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了一下这件事,预示为丰收年。后来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老百姓才因此担忧,过了三月份,到了四月初二才下雨。四月十一日又下雨,老百姓还认为不满足。四月十四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下了三天才停住。于是官吏们在厅堂中一起庆贺,商人们在市场上一起歌唱,农夫们在田野里一起欢欣,忧愁的人因此快乐,生病的人因此痊愈,而我的亭子恰好建成。

于是我在亭子里举杯请客饮酒,并且问他们说:“再过五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说:‘再过五天不下雨就没有麦子了。’再过十天不下雨可以吗?你们会说:‘再过十天不下雨就没有禾苗了。’没有麦子,没有禾苗,就要频频发生饥荒,诉讼案件增多而且盗贼更加猖獗。那么,我和诸位即使想在这个亭子上悠闲游乐,难道有可能吗?现在上天不遗弃这里的百姓,刚开始旱就赐给他们的雨。使我和诸位能够在这个亭子上悠闲游乐,都是雨的恩赐啊,难道能够忘记吗?”

已经用喜雨命名亭子了,又接着用歌来赞颂这件事。歌词说:“假使上天下珍珠,受冻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短袄;假使上天下白玉,挨饿的人不能把它当作粮食。一场雨下三天,是谁的力量?老百姓说是太守,太守说没有这种力量。归功于天子,天子否认。归功于造物主,造物主不把它作为自己的功劳,归功于天空,天空高远,不可能来命名,我只好用雨来命名我这个亭子。”

【解析】

本文是苏轼于嘉佑六年(1061)在风翔府任判官时所作。文章仅五百来字,却写出了异样的色彩。嘉佑六年,苏轼于凤翔府任签书判官,第二年修建此亭,恰逢喜降春雨,于是命名为“喜雨亭”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

这篇文章善于立意,巧于布局,很有特色。在官府之内修建亭子,作为官吏们“休息之所”,本与老百姓毫无关系;但作者却把它写得与百姓“忧”、“喜”相关,表现了作者关心民生疾苦,与百姓同忧患、共欢乐的思想感情。全文围绕着“雨”这个中心,层层展开,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语言流畅,句法灵活,笔法多变,在记叙中有议论,有抒情,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行云流水,变化莫测的风格。

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翻译

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翻译意思是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出自宋代苏轼的《喜雨亭记》,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
详略得当,疏密有致。文章第二段写降雨经过,先以“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寥寥数语,描绘人们急盼下雨的心情,然后不厌其烦地描写下雨的经过。雨量由小而大,人们的心情由“未足”到大喜;三个排比句,表现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两句,欢快之情达到高潮。
句法灵活,笔调活泼。文章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文章体现了作者“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作者与百姓同忧同乐的感情,充分展现出苏轼年轻时的个人思想及风格。

亭以雨名,志喜也的古文翻译

亭以雨名,志喜也文言文翻译:意思是这座亭子用雨来命名,是为了纪念喜庆的事件。
出自宋代苏轼的《喜雨亭记》,文章从该亭命名的缘由写起,记述建亭经过,表达人们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心情,反映了作者儒家重农、重民的仁政思想。文章句法灵活,笔调活泼,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
详略得当,疏密有致。文章第二段写降雨经过,先以“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寥寥数语,描绘人们急盼下雨的心情,然后不厌其烦地描写下雨的经过。雨量由小而大,人们的心情由“未足”到大喜;三个排比句,表现久旱逢雨时的喜悦:“忧者以乐,病者以愈”两句,欢快之情达到高潮。
句法灵活,笔调活泼。文章在风趣的对话中轻松含蓄地发表见解,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文章体现了作者“民以食为天”的民本思想,反映了作者与百姓同忧同乐的感情,充分展现出苏轼年轻时的个人思想及风格。

《喜雨亭记》苏轼,1,即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翻译成现代汉语

该句古代、现代翻译:1:即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2: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忧愁的人因而高兴,生病的人因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u003Cimg src='http://www.taiheerp.com","('互联网')",0,null,false,{},["Set"],{"POST":16},tr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