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用建盏喝茶有什么感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品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很高兴看到您的问题并且作答:

茶的品质高低,是由茶树品种、生长环境、制茶工艺、存储方式等共同决定的。经常喝茶的人喝一口茶很快就能品出茶不同的风味特点,在专业的品茶人面前,从看到茶叶的那一刻,他们脑子里就大概有了一个评判的维度,那什么我们平时经常说品茶品茶,到底品的什么,品茶最重要品的是什么呢?

在品一款茶的时候,我们会一步步来,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主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

一、看茶叶的外形,好的干茶叶通常是紧致、均匀为好,粗壮、杂乱为差。

二、看茶汤颜色,主要从茶汤的深浅去判断。看茶绿黄红褐,到底是什么颜色;偏绿的茶,像绿茶和清香型铁观音、台湾高山茶等,一般发酵度低、清爽自然,爽口甘甜。偏红的茶,比如红茶、老白茶发酵度高,走向温和醇厚的风格。

三、香气,我们可以凑近闻一闻,也可以在泡茶的时候用汶温水下茶具,再将干茶发过去,鲜味会更加的明显。

四、滋味可以说是品茶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一点。闻过茶香之后,一泡味觉出色的茶,能够迅速霸占我们的口腔和内心,也让我们对这款的核心有了彻底的了解。

上述品茶过程中的这几个参考的维度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品茶的滋味,平时能在喝茶的时候,可以连续注水冲泡,直到茶味淡薄如水为止。如果想细细品味,可以将嘴巴稍微运动起来,将茶全面覆盖到你的舌面和口腔的各个角落。

用建盏喝茶有什么感受

很高兴看到这个问题并且作答,欢迎关注【云端蜜芽】,与你一起感受一片树叶的神奇世界。

建盏的气质无疑与老普洱茶有颇多相通之处,敦厚、朴实的胎泥,边薄底厚的坯身,具有良好的保温性和隔热性。盏壁上若隐若现的兔毫

鹧鸪斑,自然流淌的釉滴。

建盏型制大多口大、足小、底深,盏口面积大,深褐色的盏面阔而敞,最宜赏汤色之美,嗅闻升腾的茶香。昔日的建盏,不是计黑当白,而是为衬托茶色之白而黑。

宋徽宗曾说:“盏以青为贵,兔毫为上。”一盏玄青,可观茶百戏、可观水丹青,

细密的兔毫网布于盏身,其实是含铁成分颇高的胎与釉的秘密契约。莫名间,就改善了一盏好水好汤。

红亮的熟茶汤,汤色转橙红的生普洱茶汤倾入建盏,几十秒后,和其他质材的茶盏比较,建盏里的茶汤滋味会有些微变化。

嗅香观色,最后依着芒口小啜,茶汤的温度依旧,古树茶的厚实与柔丽淋漓尽致,冬日寂寥,起炉煎水,手把天目吃普洱,可谓宋风滇韵,两相宜。

品茶、喝茶怎么入门

品茶、喝茶如何入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不想喝的太表面,希望能够分辨茶,并且喝懂茶,知道如何评价一杯茶味道的方方面面,以及判断什么是好茶。

小编是茶学专业出身,本科4年学习茶叶科学知识,一或创立3年多,持续在茶山行走,结合自身经验回答这个问题。

主要有几个知识是必须要梳理清楚:

1、茶园的生长环境(茶为什么会有这个味道)

茶叶本身是个农产品,茶树是个植物,离不开光照、水、土、肥。理解茶叶喜欢什么环境、茶叶的芽跟叶是怎么长大的等等。从这个维度了解多一些知识,你就会明白很多问题。

比如说岩茶为什么有“岩韵”?普洱茶里古树茶和台地茶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高山云雾出好茶?

2、茶叶的加工方法(茶为什么会有这个味道)

这个可以用烹饪来举例,同样是青菜,煮的、炒的、腌制的,味道是不同的。茶叶也一样,不同的工艺形成了不同的味道,了解这个你就会知道,茶叶的香气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的茶喝了暖胃,等等。

这里主要涉及每个茶类的加工流程,通了之后,喝到一款茶,它的优点和缺点,你都可以捕捉到,比如绿茶杀青不够带来的青味,红茶发酵的程度等等。

3、茶叶的分类(喝的是什么茶)

不同的茶类有不同的味道,目前茶叶的分类是按照加工工艺来分的,也就是上面说的第2点,两个结合来看,初步理解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这六大类的基本特点,加上一个特殊的普洱茶,你就能够喝得出来一杯茶是什么类别,有什么特点了。

4、茶叶的品鉴(喝茶喝什么)

和品酒、品咖啡一样,茶叶的品鉴也有体系,你可以理解为一个大树,每个枝干是不同的方向,一步步分解。第一步按干茶、汤色、香气、滋味、叶底,这几个部分来看,接下来每一步有不同的知识,拿香气举例,什么香?(类型,果香,花香,豆香......)、纯不纯?(是否干净,有没有杂味)、持不持久?(香气的持续性)。其它太多不细讲。

5、怎么泡茶

为啥茶艺师泡的茶比我泡的好呢?当然是有方法的,水温、时间、茶水比,这是泡茶三要素,同时器具和水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同一款茶,不同的方法会有各种味道。还是拿烹饪举例,喜欢吃,总得自己也露两手嘛。

以上是一个初步的知识梳理,具体的学习还要慢慢来。

有人说我喝茶怎么还要懂这么多,怎么做的还要知道,太麻烦!如果你只是想喝个味道,享受一杯茶带来的一种感觉,不知道这些没问题,喝的舒服就行了。可如果是问题中的,想入门,以学习的心态面对茶这件事情,那上面讲的就很好玩了。就像你不满足吃这件事,还想做个会吃的达人,至少得分得清炸薯条和土豆泥吧。

知识确实蛮多,怎么学呢?

1、看书

读万卷书,推荐些看过的茶叶相关的书

《中国茶密码》《茶之路》,这些是相对现代一点的,比较浅显易懂的知识类的书,推荐阅读。

《茶叶黄金》《茶叶全书》这两本是老外写的,从人类发展、科学的角度写的,蛮有意思。

《制茶学》《茶叶审评与检验》这些属于教科书里写的不错的。

《茶经》《大观茶论》这些是古代研究茶叶的经典著作。

2、可能的话,去茶山走走

行万里路,3年多时间里我们走了22个产区,爬了100多座茶山,非常推荐大家去走一走。一来有好茶的地方,通常风景都不错,美食也多,可以从风土人情的角度理解茶,二来看看茶园怎么长的,茶叶怎么做的,和茶农聊聊天,学到的东西特别多。

3、多喝茶

多尝试不同的味道,顿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学着学着突然发现自己喝明白了一些东西。

4、多和人PK

每个人对茶的观点多少有些不同,茶农、卖茶的、制茶工人、茶艺师,收藏家,多聊聊碰撞观点。

当然啦,我们一或头条号,我们每周都有更新茶叶知识的文章,还有回答茶叶相关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里,有我们自己精心录制的24节茶叶精品语音课程,也欢迎大家收听。


一或2015年至今,走访22个茶叶原产地,32次深度寻茶,翻越200多座茶山,拜访687家茶农,严选健康、高品质好茶。欢迎关注此头条号

微信公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