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学工具思维,一招搞掂互联网的人事物
发布时间: 2023-07-11

身处互联网行业,同样是运营人,当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比你更快升职加薪,而你还在原地踏步呢?其实,有可能是你的学习姿势不对。作者分享了工具思维,把互联网各种思维转化为工具,用工具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身处互联网行业,同样是运营人,当为什么有的人能够比你更快升职加薪,而你还在原地踏步呢?其实,有可能是你的学习姿势不对。作者分享了工具思维,把互联网各种思维转化为工具,用工具解决问题,具体怎么做,一起来看看吧。

前言:用工具解决问题,你也可以学会

身处互联网行业,同样是做运营。别人,毕业5年,升职加薪进管理层。

而你,毕业5年,还在低水平重复劳动。

你也清楚——人与人的差距,本质上是思维的差距。

但你很困惑——学了那么多“互联网思维”,依然没产生实际作用。

我来告诉你——你的学习姿势不对!你没有把思维变成工具!你没有用工具解决问题!

把互联网的各种思维变成工具,用工具解决问题,这就是「工具思维」。

本文围绕“用工具解决问题”,具体讲解了互联网运营领域中如何学习工具、匹配工具,以及创造工具搞掂事、搞掂人、搞掂“自己”。

用工具解决问题,你可以学会。

目录如下——

展开全文

工具思维并不复杂,小学生都能学会。来听我的小学趣事,你就明白。

一、互联网工具思维 由来及作用 1. 工具雏形:小学生点子

小学总是有各种野路子。

拼音标注:学英语。

以前学英语,记不住发音,于是就有了“拼音标注”。

哆啦A梦:写作文

老师开始布置作文,我开始不会写。不过我很快想到好点子——把以前看的哆啦A梦,往死里套用。

譬如我套用哆啦A梦一篇《郊游》。

总结:

面对各种难题(背单词、背课文、写作文)的解决办法,就是工具思维的雏形。

这些都是是从解决问题出发,而想出的有用工具。

所以「工具思维」的第1个作用是「高效解决实际问题」。

2. 点子汇总:创造工具

后来作文题目不断增加,我也对应增加了新的套路。

譬如我套用了西游记写《劳动》——

再到后来,我尝试把各类写作套路进行汇总,以适配更多作文题目。

这种汇总就是「素材工具库」——

随着素材工具库的持续迭代,我轻松解决所有作文难题。

所以,「工具思维」的第2个作用「解决一类问题」。

3. 别人能用:可复制

我把写作套路教给了同学,不同人根据自己的兴趣(柯南、火影…)创造出自己的《工具库》。大家写作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这个方法不但自己适用,其他同学也适用。

这就是,「工具思维」的第3个作用「可复制」。

4. 小结

什么是工具思维?

就是使用工具、创造工具解决问题,并且能够做到——「高效解决实际问题」「解决共性问题」「可复制」。

其实,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拥有工具思维。

只不过,后来职场上的场景逐渐复杂,我们找不到高级工具适配高级问题。

那么高级工具从而来?

工具思维如何强化?

请看下面3个办法。

二、强化互联网工具思维的3个方法

任何思维的培养,都分为3个部分:意识、输入、输出。强化工具思维,就对应3个方法——对于意识,方法是「自问三句」对于输入,方法是「刻意练习」对于输出,方法是「自创工具」。

1. 工具意识:自问三句

还记得在小区门口的保安么?

保安总是问陌生人三个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

同样逻辑,我们自行思考:

工具是谁——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什么?

工具哪里来——这类工具哪里可以获得?

工具哪里去——工具能解决哪类共性问题?

这就是「工具意识」!

工具是啥?工具哪里来?解决哪类共性问题?

遇到所有事情,我们都要先问自己这3个问题。

举3个案例,分别是:做方案、准备面试和向领导汇报。

举例:做活动方案。公司安排做双11活动方案,工具是啥?工具就是《案例拆解》,从网站每日案例库或产品经理APP可以找到。把这些参考资料汇总起来,以后还可以做双12活动、圣诞活动、年货节活动…

举例:准备面试。想更好通过面试,工具是《面试技巧》,从小红书或者抖音博主可以找到面试技巧汇总。在这些汇总,还可以学习如何向HR提问,以判断这家公司是否值得去。

举例:向领导汇总。我是个内向的人,表达能力不好,最近要和领导做项目汇报。工具是啥?工具就是《SCQA表达模型》和《金字塔思维》…

举例:做活动方案。公司安排做双11活动方案,工具是啥?工具就是《案例拆解》,从网站每日案例库或产品经理APP可以找到。把这些参考资料汇总起来,以后还可以做双12活动、圣诞活动、年货节活动…

举例:准备面试。想更好通过面试,工具是《面试技巧》,从小红书或者抖音博主可以找到面试技巧汇总。在这些汇总,还可以学习如何向HR提问,以判断这家公司是否值得去。

举例:向领导汇总。我是个内向的人,表达能力不好,最近要和领导做项目汇报。工具是啥?工具就是《SCQA表达模型》和《金字塔思维》…

人们常说——

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生活。

学了很多方法,仍然干不好工作。

听过很多道理,仍然过不好生活。

学了很多方法,仍然干不好工作。

从学方法,到干好工作,中间需要一个实践过程,这个过程称为「输入」。

而输入最好的办法就是「刻意练习」。

接下来我介绍刻意练习的3种方法——「强制格式」「刻意代入」「刻意模仿」

方法:强制格式

举例:用SCQA提高表达力

强制格式,就把外部的思维模型,融入到的自己的表达方式(譬如日常聊天)和输出方式(譬如写周报)。

3年前,我经常被领导批评表达逻辑有问题。于是为了强化表达逻辑,我学习SCQA表达模型。

SCQA表达模型有4个模块——

为了彻底掌握SCQA表达模型,我把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聊天,都强制按照4个段式进行回答。无论和谁,无论什么话题,无论提出什么观点,我都把“S-C-Q-A”刻在嘴巴里,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方法:刻意代入

举例:学习互联网商业决策

刻意代入,就是把自身的项目,代入别人的思考框架。

3年前,“中式点心”在投资圈很火,虎头局、墨茉点心、泸溪河等中式点心品牌纷纷拿到融资。

一个幸福西饼的朋友和我说,他想用幸福西饼的资源,成立内部项目,入局这个赛道。于是我就开始给他做了一个分析。方法是我找一个别人的框架,进行代入分析。

思路如下——

为了更好地理解「刻意代入」案例的细节,这里展示一下具体分析内容。

别人框架:瑞幸决策链分析(部分),如下——

自身项目代入框架:幸福西饼是否合适做,如下——

方法:刻意模仿

刻意模仿就是模仿别人的标题、封面设计、文案话术、活动展示…输出素材库或案例拆解。以此形成不同技能,适用自身业务。

刻意模仿,有3个特别有价值的思考方向——

跨界思考:模仿其他行业的先进案例,不要局限自身行业。譬如我学习烘焙文案时,是从美妆行业得到灵感。

个体户思考:用个体的方式思考,在缺人、缺资金、缺技术的情况下,如何找到最低门槛的切入点。譬如我给中小商家(人少钱少)做品牌咨询时,涉及品牌设计。我通过模仿学习得到不同的模板,再进行简化,降低使用门槛。

架构思维:做案例拆解,倒推背后驱动这个项目的人员架构,会让我们找到背后资源驱动的方式。

刻意模仿,顾名思义就是有意识的模仿学习,方法比较简单。

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做太多案例展示。

3. 创造工具库:互联网经验提取

自己创造工具,就是从过去经验及解决办法中,提取共性要素,形成一种模板,做到能迭代、能检索、及取即用。

这种工具,可以是各类样式:《XX百问百答》、《XX行业方案库》、《XX文案素材库》、《XX操作SOP》、《XX分析模型》…

按照不同用途,有不同类型以及创造方法。

搞掂“事” ——方案类工具

搞掂“人” ——场景类工具

搞掂“自己” ——自驱类工具

接下来的3章,进行具体讲解。

三、搞掂“事”:互联网方案类工具 1. 方案类工具

搞掂事的工具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不同任务,对应不同的解决方案。因此,称为「方案类工具」。

面向不同的具体问题。可以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