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农谚?写两句你知道的农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二十四节气农谚

今天是六月二十一日,农历五月十九日,是“夏至”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也是入夏以来的第五个节气,夏至标示着“夏天”真正的已来临。夏至这天虽然是白天昼最长,夜晚短,太阳角度最高,但是,并不是一年当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本点来计算的。大约要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到40度左右的。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夏至以后,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农作物生长期发育很快,生理和生态需要水份比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也。《荆楚记时记》之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然属于同类科,但是,古代人认为,二者一属于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于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药草,因为,在仲夏的沼泽地或者是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且,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夏至日正是麦收之后,农民既感谢天赐丰收,以祈求获得“秋报”。夏至前后,有的地方举行办隆重的“过夏麦”。总之,夏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确定的节气日,也开启古代智慧先民对传统农耕节气的探索,由此形成的二十四节气传承至今。

写两句你知道的农谚

对于农谚,知道三两句,与君共赏:

①“过了清明是谷雨,一年之计在于春“。意思是清明节后,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大自然处处显出勃勃生机;再过一个节气,就是谷雨,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秧苗初插、作物新种,雨生百谷由此而来;清明、谷雨勾勒出春景图,一年之际在于春。

②“冬不坐石,夏不坐木,春秋不躺地“。意思是冬季严寒,久坐石凳,寒气入侵,伤害身体;夏季酷湿,久坐木凳,湿气太重,可致伤病;春秋不躺地,也是说春季仍有寒气,秋季寒气上升,躺在地上,会给人造成伤寒之害,不利于身体健康。

农谚,是老百姓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岀来的最朴素的人生道理、处事之道,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以上,释义如有不妥,敬请赐教!

农谚“大寒一日晴,明春暖得迟”,说的是啥意思有道理吗

谢谢邀请。

大寒寄怀

唐广才

岁终节气已收官,转眼时光又大寒。

玉蝶纷飞妆绮丽,玲珑绽放夜阑珊。

举杯赏雪珠玑赋,煮酒吟梅淡雅观。

美景怡人迎瑞梦,春风扑面贺年欢。

一首小诗奉上,再来回答问题。农谚“大寒一日晴,明年暖的迟”有没有道理?笔者认为还是有道理的。相似的农谚还有不少。例如“小寒大寒寒得透,明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大寒不下雪,明年夏天田开裂”等。这些农谚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与二十四节气一样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在全国大多数地区比较准确。

象小寒大寒寒得透,来年春天天暖和。小寒大寒都是一种节气,而且从字面的意思就知道,这两个时节都是非常寒冷的,不过对于这一点,很多农民都喜欢在这两个时节,天气最好变得非常寒冷,即使下雪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对于老人来说农作物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天气寒冷的话,就意味着在来年的春天,天气是比较暖和的,不容易受到倒春寒的影响,这样农民就不用担心农作物冻死了。

象“大寒一日晴,来年暖的迟”,“大寒天气暖,寒到二月满”等农谚,都是这样的道理,也就是说该寒的季节不寒,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对于人类、动物和农作物来说,在一定生育期内需要有适当的低温。冬性较强的小麦、油菜,通过春化阶段就要求较低的温度,否则不能正常生长发育。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冬暖,过早播种的小麦、油菜,往往长势太旺,提前拔节、抽苔,抗寒能力大大减弱,容易遭受低温霜冻的危害。可见,因地制宜选择作物品种,适时播栽,并采取有效的促进和控制措施,才能取得好收成。

所以,该冷的季节冷,该热的季节热,才符合自然规律,才有利于自然界万物生长。

今日出伏,俗语农谚“冷不冷,就看出伏天”,2022年冬天冷吗

今天是立秋后的第二个庚日,“加长版”的三伏天正式结束了。出伏时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时间都是一样的,到了秋后第二个“庚日”都出伏。但是,可不是这一天都“入秋”,都变凉爽。按气象学的说法,当平均温度连续5天达到22℃以下就是入秋了。所以,明白这一点,我们就知道每个地方的“入秋”时间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同一个地方,每年的入秋时间也不一样。由于今年处暑和出伏离得很近,所以,出伏之后阳气开始收敛,温度开始降低,慢慢从热变为凉,再由凉变为冷。那么今冬会很冷吗?大概率来看,凡是夏天酷热都将会是冷冬。古人云:大热之年,必有大寒。毫无疑问,今年是百年不遇的酷热天气,高温日,有些地方达到20多天,极度温度44度以上,所以今年的冬天必冷无疑。

农谚“头伏萝卜二伏菜”是什么意思

农谚都是农村人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总结的一些生活中各个方面的谚语,有的是关于天气的,有的是关于种植的,也有的是关于收获的。总之,这些谚语是长期以来人们的经验总结,对于后人在从事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有着借鉴作用。就像“头伏萝卜二伏菜”说的就是农村人种植萝卜和大白菜的时间,和“立冬萝卜小雪菜”是相对应的。“头伏萝卜二伏菜”说的是萝卜和大白菜的种植时间,而“立冬萝卜小雪菜”则是指萝卜和大白菜的收获时间。

不过,农村的一些农谚也有地域性,像南方与北方的一些农谚肯定就有所不同。因为南北地域不同,所以这温差自然不一样,南方可以种植蔬菜的时候,而北方的气温还没有达到蔬菜生长的基本要求。所以说,有一些农谚具有地域性,不能一概而论。

像我们北方农村还流行一种“头伏萝卜二伏芥”的说法,因为北方人过去在冬春季节的时候,储存最多的就是萝卜、芥菜、大白菜等蔬菜,所以种植这几种冬季易储存的蔬菜,是每年家家户户必须要提早准备的。而入伏之后的第一个10天为头伏,第二个10天则是二伏。而伏天过后,就到了立秋季节了,到那时秋风一凉,正是萝卜、大白菜生长的最佳季节。所以,掌握好种植时间十分关键。种的早了的话,夏天温度过高,蔬菜也很容易因为高温的危害而出现根腐病等。而如果种植过晚,则会在后期因为温度下降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温变暖,所以在种植萝卜、大白菜的时间上,比起以前人们种植的时间偏晚。有的时候,能推迟个十天半月的。像如今人们种植大白菜,都是在立秋以后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