淝水之战简介?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
发布时间: 2023-07-19

本文目录

淝水之战简介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 决定 性战役。淝水之战使得流落南方的汉族中原 文化 得以延续和发展,保住了中华文化的核心部分。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淝水之战简介,希望你喜欢。
  淝水之战分析
  中文名称:淝水之战

  参战部队:东晋,前秦

  战争结果:晋朝大获全胜

  时  间:公元383年11月

  地  点:东晋豫州淮南郡淝水附近

  人  物:苻坚 苻融 谢玄
  淝水之战详情
  第一阶段:淮南之战

  太元三年(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坚派征南大、都督征讨诸 军事 、守尚书令、长乐公苻丕,武卫苟长和尚书慕容率领七万步、骑兵进犯襄阳,让荆州刺史扬杨率领樊州、邓州的兵众作为前锋,征虏始平人石越率领一万精锐骑兵出鲁阳关,京兆尹慕容垂、扬武姚苌率领五万兵众出南乡,领军苟池、右毛当、强弩王显率领四万兵众出武当,会合攻打襄阳。分三路合围襄阳,总计投入兵力17万。

  四月,前秦的军队抵达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认为前秦的军队没有舟船,未作防备。等到石越率领五千骑兵渡过汉水,朱序才惊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城,缴获了一百多艘船只,用来接运其余的兵众。长乐公苻丕统领众将领攻打中城。

  慕容垂攻下了南阳,抓获太守郑裔,与苻丕在襄阳会合。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后,于太元四年(379年)二月城破被俘。苻坚又派彭超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谢玄四战四胜,全歼敌军。谢安因功封建昌县公,谢玄封东兴县侯。

  第二阶段:淝水决战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十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

  八月 初二 ,苻坚派遣阳平公苻融督帅张蚝、慕容垂等人的步、骑兵共二十五万人作为前锋,任命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督益、梁州诸军事。

  八月初八,苻坚发兵长安,亲率步兵六十万,骑兵二十七万,开始大举南侵。

  九月,苻坚抵达项城,凉州的军队到达咸阳,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幽州、冀州的军队也抵达了彭城,东西万里,水陆并进。阳平公苻融等人的部队三十万人,先期抵达颍口。

  东晋面对大军压境,下达诏令,任命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征讨大都督,任命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人,统帅八万兵众抵抗前秦。并让龙骧胡彬带领五千水军援助寿阳。共分三路兵马北上迎击前秦军。

  十月,前秦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十八日,攻克寿阳,擒获平虏徐元喜等人。慕容垂攻下了郧城。苻融进军攻打胡彬退守的硖石。前秦卫梁成等率领五万兵众驻扎在洛涧,沿淮河布防以遏制东面的部队。

  苻坚自认为能速战速决,并派已是前秦尚书的朱序前去劝降谢石,朱序却私下提示谢石宜先发制人,击溃前秦的先锋部队。他说:“秦军虽有百万之众,但还在进军中,如果兵力集中起来,晋军将难以抵御。现在情况不同,应趁秦军没能全部抵达的时机,迅速发动进攻,只要能击败其前锋部队,挫其锐气,就能击破秦百万大军。”谢石起初认为秦军兵强大,打算坚守不战,待敌疲惫再伺机反攻。听了朱序的话后,认为很有道理,便改变了作战方针,决定转守为攻,主动出击。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揭开了淝水大战的序幕。秦将梁成扼守山涧布署兵阵迎击。刘牢之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以及弋阳太守王咏,秦军折损十名大将及五万主力。又派部队阻绝了淮河渡口,歼灭前秦军队一万五千人,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晋军西行,与秦军对峙淝水。12月有人向苻坚建议后退决战。诸秦将认为阻敌淝水畔比较安全,但苻坚认为半渡而击可主动对决。

  当秦军后移时,晋军渡水突击。朱序在秦军阵后大叫:“前线的秦军败了!”,秦军阵脚大乱,随后晋军全力出击,大败秦军。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七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十五万大军,并阵斩苻融。
  淝水之战伤亡人数
  苻坚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羽林郎(禁卫军)3万,共90万大军从长安南下,绵延数千里,水陆齐进,仅运粮船只就有万艘。同时,苻坚又命梓潼太守裴元略率水师7万从巴蜀顺流东下,向建康进军。东晋北上抗击秦军的总共兵力才8万,在宰相谢安的主持下,以谢石为大都督,谢玄为前锋,主力军队是北府兵(主要由流亡江南的北方汉族人口构成)。

  淝水之战前段的洛涧大捷,显示了北府军的强大战斗力,这才是真正的不可思议的地方。刘牢之率领5000北府军主动渡河攻击对方的5万前秦军,这种属于自杀性攻击行为的战斗,竟然还可以取得大胜,这确实是很不可思议的现象。

淝水之战典故_淝水之战的故事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 决定 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你对于淝水之战的 典故 知道的有多少呢?接下来由我给大家带来淝水之战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淝水之战典故
  太元八年(383年)五月,桓冲倾10万荆州兵伐秦,以牵制秦军,减轻对下游的压力,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姚苌和慕容暐等人迎战,自己亲率步兵60万,骑兵27万,以弟苻融为先锋,于八月大举南侵。谢安临危受命,以谢石为前线大都督,谢玄为先锋,并谢琰、桓伊等人,领8万兵马,分三路迎击前秦军。十一月,谢玄遣刘牢之以5千精兵奇袭,取得洛涧大捷,秦军折损10名大将,5万主力。十二月,双方决战淝水,谢玄、谢琰和桓伊率领晋军7万战胜了苻坚和苻融所统率的前秦15万大军,并阵斩苻融。淝水之战以晋军的全面胜利告终,然而,晋军的胜利并非因其军队较秦军精良,而是胜在秦军过于轻敌以及传令系统不够完善,当时两军太过靠近淝水岸边,两方无法于陆地上作战,恐将形长期的消耗战,晋军遂要求对方稍微后退以便双方交战,苻坚不顾将领反对下令后退,由于秦军人数过多,导致误传军令,后方军队一退不可收拾,军阵涣散,晋军这才借机趁乱进攻。
  淝水之战 历史 背景
  中国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段)击败前秦进攻的战役。东晋太元八年(383),前秦苻坚在统一北方后,强征各族人民,组成90万大军,挥师南下,企图一举灭晋。面对前秦的强大攻势,东晋内部矛盾暂时缓和,一致对敌。宰相谢安沉着指挥,令谢石、谢玄等率8万北府兵开赴淮水一线抗击。十一月,谢玄遣部将刘牢之率精兵5000夜渡洛涧(今安徽洛河),大破秦军前哨,斩梁成等秦将10名,歼敌1.5万。晋以劣势兵力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于是水陆兼程,直逼淝水东岸。苻坚登寿阳城,见晋军严整,又望八公山(在今安徽淮南西)上草木,以为皆是晋兵,始有惧色。谢玄针对秦军上下离心、各族士兵厌战的情况,及苻坚恃众轻敌又急于决战的心理,遣使要求秦军略向后撤,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则想待晋军半渡时用骑兵冲杀,于是下令稍退。然而秦军一退而不可复止,加以在襄阳被俘的晋将朱序趁机大喊秦兵败了,致秦军大乱。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大败秦军。溃兵逃跑时闻风声鹤唳,都以为是追兵,因而昼夜奔跑,饥寒交迫,死者十之七八。谢玄乘胜收复洛阳、彭城等地。苻坚身中流矢,单骑而逃。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