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和分管具体有什么区别?一名员工如何成长为一名主
发布时间: 2023-07-07

本文目录

主管和分管具体有什么区别

主管和分管是主要领导和副职分工的一种表述方式。

主管,顾名思义就是主要管理。一个地方或一个单位主要领导要负责本地区和本单位全盘工作,没有那么多精力把全部工作都抓在手里,于是按惯例会挑出一些重点工作或部门亲自抓,其他的分块切割放权给副职分别管理,即分管,以达到统筹全局、抓住重点、照顾一般的目的,实现行政效能最大化。

比如一个市的市长,在 其职责里一般都会注明“领导市人民政府全面工作,负责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审计工作”。负责后面的财政、人社、审计三项工作就是市长亲自抓、主要抓的工作,所以其后面一般都会跟上一句话“主管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审计局等”。这些部门就是市长主管的。

其他的工作就由副职分管,比如常务副市长一般会注明负责发改、财政、审计、外事等,后面则跟着”分管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市外事办等”,常委副市长、宣传部长一般会注明负责文化、旅游、宣传等,后面跟着“分管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政府新闻办等”。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不是市长主管财政、审计吗,怎么常务副市长也分管财政、审计?这说明财政和审计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市长要亲自抓,主要管大方向的事情,具体的细节还是需要一个副职去梳理,因此把它划给常务副市长分管,由常务副市长去协调处理相关事项,并向市长汇报。这里面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分管领导分管某几项工作,并不是分管领导管了,就和主要领导没关系了,实际上这些工作还是主要领导的,只不过为了工作方便由副职代为管理而已。

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副职是这样,部门的主要领导和副职也差不多。但在表述时,部门主要领导和地方主要领导有点小区别,就是地方主要领导讲的是领导政府全面工作,而部门领导只能说主持全面工作,不能说领导,其他的表述一致。

一名员工如何成长为一名主管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说明了企图心的重要性!同样在职场中,想要当主管,说明员工必须具备企图心。

那么一名员工如何成长为一个主管呢?

我认为:从以下三大方面七个小点做起

首先第一个方面:个人领域(自我管理)

1. 积极主动

不主动就是以‘你’为核心,你照顾我;你要为我的得失成败负责。通俗一点就是依赖。主动就是以‘我’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负责;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权选择、自主创造能力强,可以独当一面。

积极主动就是从依赖转变独立。全面考虑问题,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是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积极主动的开端,习惯主动负责,遇到再不好的境遇,才会知道没有人可以逼迫,自己永远有选择的主动权。

2. 以终为始

我们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须先明确目的——也就是终点。

我们总是先看见终点,然后奔向终点。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渺茫如人生,也应当有这样一座遥远的灯塔可供眺望,继而将我们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统纳到正确的航向上。绝不能像那首歌唱的一样:我是一颗海草,随波飘摇!

以终为始,说的就是我们应以原则为中心,指导自己规划人生,并要始终牢记这座“灯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离航向。

3. 要事第一(时间管理)

在时间管理矩阵中,我们当把日常需处理的事务可简要分为四类:

Ⅰ类,重要且紧急;

Ⅱ类,重要不紧急;

Ⅲ类,紧急不重要;

Ⅳ类,不重要且不紧急。

职场中如此,我们的人生亦如此,一些人生最重要的事或者当下让你烦心的事,却未必是我们眼前最紧急待办的事项。

其次第二个方面:公共领域(社交)

4. 双赢思维

双赢并不是简单地1+1>2,它需要双方都从中努力。既要顾及他人利益,以维持合作关系,同时也需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轻易退缩,双方需要进行真诚的沟通、理智且适度的后退,以达成的确令彼此都满意的成果。即使没有达成共识合作,通过本次的交流,在将来的合作打好基础。

5. 知彼解己(沟通)

生活中、职场里在并没有了解清晰的状况、为了回应而回应,随便地提出解决方案,看似我们在与对方认真谈话,但这并不属于有效沟通。

有效沟通始于准确的聆听。需要身为倾听者的我们,代入倾诉者的角色,感同身受地了解对方此番谈话的真正目的,并掌握准确清晰的事实,再通过对对方情感的客观反馈,来实现真实有效的沟通。

记住,说出对方的感受,而不要判断。

6. 统合综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同的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尊重差异、调动创意。用开放、创造的眼光重新审视面前的问题,化阻力为动力。

最后终身成长、不断学习

7. 不断更新

关于身体的成长——健康饮食、充足休息、定期锻炼。

关于精神的成长——欣赏优秀的文学或音乐作品、与大自然相处、思考与独处。

关于智力的成长——不断学习知识,靠阅读、写作、参加课程等身体力行的方式使用智力。

关于社会/情感的成长——不需特意花费太多时光,可在日常与他人交往中完成,但也需要保持警醒,给予自我激励或鞭策。

总结语

养成积极、高效、友善、自律、自信、独立的工作习惯,让自己的能力在不断螺旋式上升,不断迭代自己知识。长此以往,不管你走到哪里,你将是一个优秀管理者。

主管部门和主管部室的区别是什么

主管部门是指对事业机构(行政部门)有直接管理权力的党委、行政部门,主管部室是对某项权力或者业务、服务承担具体职能与责任的部室。

主管部门,是指同一政府管理级别中,对其他行政部门尤其是事业单位有直接管理权力的党委政府部门。按机构编制相关规定,主管部门肯定是使用行政编制的党政部门。比如主管文化宣传的部门,肯定是同级宣传部,包括同为党政机构的文化旅游体育局,也同样隶属宣传部管理。而主管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电影公司、剧团等企事业单位的,除了直接管理的文化旅游体育局,也受宣传部管理。例似的还有农村部和农业农村局,以及下属的农技中心、畜牧中心等事业机构。政府部门主管的事业机构更多,几乎每个行政部门,都有其下属事业单位,比如自然资源局下属的土地整理中心、测绘中心、地矿中心、执法大队等,人社局下属的就业中心、社保中心、人才管理中心、劳动检察大队等。事业单位和行政主管部门是上下级关系,从机构三定上就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上级主管部门,是不同政府管理级别的垂直管理部门。县级农业农村局的上级主管部门,包括市、省农业农村局和农业农村部,其他同类。还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某一职能、某一权力、某一事项的主管部门,比如环保主管部门、工业主管部门等。

主管部室,是指承担某项权力与服务的股室、科室、处室等。是具体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