爨姓全国有多少人(爨姓的迁徙分布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爨姓的迁徙分布

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仍然保留爨人的文化,定期举行爨乡文化节、爨族火把节等活动。
陕西省华阴市孟源镇沟李村爨家自然村。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田家庄镇新增务村,今改作“寸”,读cuan。此支爨氏,包括扶风、岐山的爨氏,大约是在元朝初期从山西平阳迁入今地进行屯垦,后来留在当地。其中一支后来去了六盘山地区,即今甘肃庆阳地区。据元史记载,山西地区的汉军诸部征戍陕西与四川等地之时,曾在一些地区屯田耕种,以给军饷。这些随军的屯田户有较多是来自于河东山西。如:“元太宗七年(1235),蒙古汗廷‘发平阳、河中、京兆民二千屯田凤翔’。中统元年(1260),山西地区有隶于凤翔屯田八百余人在屯罢后,兵不归籍。中统二年(1261)冬十月,忽必烈诏凤翔府种田户隶平阳兵籍,毋令出征,务农耕屯以给军饷。”这些种田户中不少人原本来自平阳路。
陕西省宝鸡石鼓镇高家河爨家岭。
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青化镇。
陕西省武功县普集镇田桂村 。
陕西省洋县,现改写“串”。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
甘肃省定西地区。
四川宜宾
河南省宜阳县城关乡后庄村外,樊村乡、董王庄乡,嵩县田湖镇,栾川县潭头乡,汝阳靳村乡,邓州市大桥乡,鄢陵县,三门峡市湖滨区西贺家庄。(原为爨后为简便改为炊但读音不变)
河北省廊坊市。
今华北平舒郡有爨氏者,系为原古姓氏族一脉之后裔,为唐时避祸流落于此。原居本郡桑桑村,后迁居本郡菜园村。此一族人数代遵古训家传,德才品优,不为势争,勤劳善良,和睦周边,乐业安居于市井乡里,口碑颇佳。万不幸在1966年动乱中将祖训及古家谱遗失殆尽,族人中痛呼者多矣。又幸于族人有志者多,均为立家谱之之史献策。然虽历经波折,史料终难搜集,只为现存人追忆尚缺族坟上推七世之多,古谱古训更难寻觅。现以族坟第八世始成此爨氏家史,以效祖制,慰先人,警后志,亦快族人之心也。
山东省商河县怀仁镇西南4公里处爨家村。本村村民皆姓爨,现改为’炊’ 同样读爨.起源于本村西北8公里处的临邑县理合乡龙家村。本地有爨姓、龙姓一家人的说法。本村发源的马蹄烧饼,是商河县特产。

【有所思】说说“爨”

2012年11月1日  周一    曲靖    阴转晴

      有一个极难写的字“爨”,在曲靖是无所不在,无处不有,是曲靖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象征,曲靖人民的骄傲,对外宣传的名片。

      这个字笔画繁多,见到而写不来是常态,会写的人总会背几句顺口溜,即“兴字头,宝盖腰,林子里大火烧”。这是一个字,两块碑;一个姓,一个地方豪族,雄据南中五百年的事j是一段消失在历史烟云中的历史片断。曲靖人说起它,有多自豪就有多遗憾。

        可以明确地说,爨氏不是少数民族,是汉族,来自中原先进发达之地。爨氏统治云南五百年,影响云南一千三百多年。

        据爨龙颜碑的碑记载,爨姓祖籍上朔为中原王室血脉。先人班壹在中原繁衍壮大,后人班彪、班固册订、编著了汉书。汉末,班氏又受封于爨地,以地改姓为“爨”。

        爨君的始祖爨肃在曹魏朝中职位显赫。家族人丁兴旺并迁移各地,游走四方,一支进入南中。时势造英雄,很快爨氏一族成为南中“四大姓”望族之一。代代跻身显宦,荣耀无比。

      古时南中作为地理概念,是以现今曲靖为中心,包含今天的云南全境、贵州西部、四川南部、广西西北部以及越南、老挝和缅甸的部分区域。

      爨氏作为南中大姓,强大的家族势力强大和与中央政府若及若离的关系。“开门有天子,闭门是朝庭”是爨氏家族与中央政府关系的特征。也看出封建中央王朝对独霸一方豪强的无奈与迁就。

      实际上,曲靖能纳入中央政权的管理,还是得益于诸葛亮亲自南征,“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了南中大姓的叛乱,将南中纳入蜀国的有效管理。

        三国归晋,西晋接管了蜀汉国统治的南中,于271年在南中设立宁州,治所在味县(今曲靖经开区所在地)。从这时起,作为宁州首府的曲靖,正是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云南统治中心,也成为一个文化交融发展的重要地带。也不再附属益州(四川),正式成为全国十九个州之一。

        自此,宁州成为中央政权直辖的的州,爨氏政权苦心经营,以味县(曲靖)为治所,滇东盘江流域正式取代古滇王国,成为云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爨氏称雄南中五百多年,直至唐天宝年间(公元748~749年)被南中所灭,二十余万户近百万西爨白蛮被强制迁居滇西,爨氏家族统治被彻底瓦解,虽然客观促进滇西经济发展,以曲靖为中心地的滇东发达的经济文化遭到毁灭性打击。

      爨文化衰落了,烟灭在战火中,自此到明朝中叶“改土归流”的一千三百多年,滇东大地乌蛮彝族坐大,中原文明的影响降至最低。

      说来也有点不可思议,爨氏家族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独霸一方,可以说称雄时间最长,跨越朝代最多的家族之一。但盛故而衰,爨氏家族五百年兴亡是一朵独特的奇葩,但他在滇东大地如昙花一现的消失又是那样的彻底、那样的迅速,现在留下的仅仅是两块被列为国家级文物的爨碑。

      墓碑,这是人死入葬后为悼念死者而立的刻石,自曹操提倡厚养薄葬,从魏晋到南北朝,中原地区禁止刻碑,自然留存极少。在隶书向楷书过渡演化过程中,这来自西部边陲民间书法家所写所刻的字体,带着山野味、带着民间味,不讲究笔法、刀锋,少了书卷味,少了油滑气,一经出土,就被后世书法名家推崇赞誉。史家祝有为称之“魏晋正书第一”,周钟岳称“南碑瑰宝”并非过誉之辞。

      “独步南境,卓尔不群”。爨文化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好在还有碑在,爨体在,更重要的还有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几百万人民群众在。

      有位学者说:“爨文化对于曲靖而言,既是一种永恒的乡愁,又是一段湮没的历史;既是曲靖的风情,又是千年鋳就的风骨!”,我们无须为它赋于更多虚无缥缈、似是而非的元素,因为“爨”已入我们的血脉,成为我们的基因。

      云南副中心城市,我们责无旁贷!晚10时正。

       
       

在中国,有没有姓爨的人求大神帮助

中国有姓爨的人,如:

1、爨琛

三国末期人。著名东晋朝云南爨氏政权创建者。公元317年,司马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此期间,由内地迁往云南一带的爨琛势力逐渐强大,便占据云南、贵州、四川一带自主为王,重点统治了云南滇池一带地区,公元333年,爨琛将滇池一带地区称作昆川(或昆州),与霍、孟二氏分据西南天下。

公元339年,当地割据势力中的霍、孟二氏火并同归于尽。而东晋王朝当时无力东顾,索性就封爨琛做了宁州刺史,并承认爨氏的世袭地位,从此奠定了爨氏统治云南的基石,开创了爨氏统治云南近五百年的历史。

2、爨龙颜

(生卒年待考),三国末期人。著名西晋朝云南爨氏政权继承者。爨氏对滇池地区的经营,至公元414年爨龙颜担任晋宁太守时,臻于极盛。

文物《爨龙颜碑》称此为“剖符本邦,衣锦昼游,民歌其德,士咏其风。”到隋朝初建,云南滇池地区正值其后裔爨瓒、爨震执政时代,“户口殷众,金宝富饶”、“多骏马、犀象、明珠”,是当时西南地区经济上较为繁荣和富庶的地区。

3、爨翫

(公元?~742年待考),云南人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