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态龙钟的样子(“如今社会,很多人才20多岁,已经活成30多岁的样子”怎么看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如今社会,很多人才20多岁,已经活成30多岁的样子”怎么看

我是生活领域创作者天马行空WD。“如今社会,很多人才20多岁,己经活成30多岁的样子”,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有一丝伤感。

一、生活节奏太快

现在社会发展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太快,刚刚革新发明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掌握好,新的科学技术己经研发出了新的替代产品,这就要求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术,要适应新的科技产品,熟悉新的工作岗位。但是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能是从吃喝拉撒睡的时间里“抢”时间“挤时间”,留给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使你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里,奔波在家和单位二点一线的路途上。特别是一、二线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对此感悟最深,因为他们面临的竞争最多,留给他自主选择的余地最少。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现在己经基本成为了城市一族的主流。

二、社会经验太少

20岁的年轻人刚刚步入社会,对社会的了解只限于家人朋友的言传身教和书本上枯燥乏味的文字描述,对社会的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不完整的,需要通过真正的社会实践这个大课堂的磨炼才能认清社会的本来面目,社会经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符号,只是一片空白。单就人际交往和待人接物而言,单靠书本上学来的那点知识,老人传授的那点经验是远远不够的。有很多的问题不是一成不变的,你得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站在不同的角度,根据面临的实际情况快速找岀解决问题的办法。有的时候稍微不注意一个不经意的眼神,一句轻描淡写的话语,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就能影响你的工作,决定你未来的发展走向。这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故作玄虚,有时候社会事实就是这样。这些给初岀茅炉的年轻人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的思想负担。

三、承受压力太多

20岁的年轻人刚出校门,刚刚步入社会,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压力便纷至沓来:找工作、找对象、买房子、买车子、结婚、要孩子等等很多很多,而每一项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每一项带给他们的压力与他们的实际年龄都是不太相称。父母不可能跟你一辈子,也不可能照顾你一辈子,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在父母身上,那么你就要学会坚强,学会单独去闯,学会默默承受把压力变成动力,在社会上找准自已的位置,寻求一块安身之地。在独步社会的过程中,面临的心理压力和现实压力,似乎己经超岀了他们这些年轻人所能承受的能力,因而稚嫩的脸上写满了与其年龄很不相称的沧桑。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年轻人必须好学上进增加才干,必须坚持锻炼强壮体魄,在社会浪潮中站稳脚跟勇立潮头,肩负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地球45亿岁,那20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

地球已经有45.7亿年历史了,20亿年前的时候地球25.7亿岁。科学家为了更好地描述地质史,对地质年代进行了划分,由大到小是:宙—代—纪—世。例如,地球分四个宙: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和显生宙,恐龙时代是显生宙—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我们目前处在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20亿年前地球处在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纪。

一天15个小时

45.3亿年前,太阳的一颗行星——忒亚星与地球相撞,被地球俘获成为卫星,就是我们的月球。从此以后地球的自转轴稳定下来,但自转也因月球的潮汐作用越来越慢。20亿年前,地球的一天——也即自转周期,大约15个小时,相应的,一年有590天。

太空中看地球和月球

月球的公转也在逐渐放缓,并且以每年3.8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现在月球离地球38.4万千米,20亿年前只有一半,再加上地球上主要都是海洋,当时潮汐作用一定更频繁而且强烈,涨潮时涨得更高,退潮时退得更远。

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过渡

20亿年前的地球还没有动物和植物,但也并非完全不毛之地。地球上最原始的生命,早在元古宙之前的太古宙就在海洋中诞生了,距今已有38亿年,当时是一些厌氧的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即没有细胞核的生物。

低等真核生物草履虫,细胞核清晰可见

早期生命进化非常缓慢,十几亿年都没什么变化。过去有观点认为最早的真核生物(具有细胞核的生物,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都是真核生物)出现于16亿年前,但一块21亿年前的化石上就有了类似于藻类的生物,这意味着真核生物的出现比我们之前认为的早得多。

细胞的能量中心:线粒体

20亿年前,一种真核厌氧生物吞噬了一种变形菌,但没有彻底将其消化吸收,被吞噬的细菌仍在主体细胞里存活和繁殖,最终形成了内部共生关系。被吞噬的细菌最终成为真核生物的一个细胞器,作为呼吸中心和产能中心,这就是线粒体。

大气的改造

今天金星和火星的大气中95%以上都是二氧化碳,早期的地球也是这样的。后来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出现,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这最初没有引起大气中氧浓度的上升,因为海洋中溶解了大量的二价铁,这些亚铁离子将氧气还原生成铁氧化合物,沉淀于海底,浅绿色(亚铁离子的颜色)海洋逐渐变得清澈,光合作用得以在更深的水层中进行。

大氧化之前形成的铁矿床

海洋中亚铁离子的耗尽用了十几亿年,到距今24亿年前左右,亚铁离子完全被氧化,氧气开始溶解于海水,并释放于大气。大气中氧含量达到了4%(今天是21%),这称为大氧化事件。氧气对当时的厌氧生物来说是有毒的,大量厌氧生物死亡,只有极少数适应有氧环境活了下来,好氧生物开始繁盛。

融化的雪球

从地球诞生到20亿年前,太阳光强度比今天弱30%到20%,要不是温室效应,地球可能常年都是零下几十摄氏度,液态水冻结,生命将难以维持。所幸当时地球的大气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如今二氧化碳只占0.03%,甲烷微乎其微),这些是非常强大的温室气体,维持了地球的温暖环境和液态水,生命得以生存繁衍。

然而,蓝细菌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又缓慢地将甲烷氧化。距今24亿年前,随着温室气体的减少,加上当时太阳光强度只有今天的85%,几万年间地球温度就下降到了-50℃,整个地球被冰封,地球进入第一个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冰期——休伦冰期,从距今24亿年前持续到21亿年前,长达三亿年。

北极冰川,休伦冰期整个地球都是这样

白雪皑皑的地球将更多太阳光反射回太空,形成了正反馈效应,地球变冷的趋势似乎不可逆转。所幸地球内部依然活跃,火山释放的二氧化碳和甲烷终于有一天冲破了冰盖,这些温室气体几万年就将地球解冻。

20亿年前,雪球地球已经解冻,地球处于间冰期,但从大氧化事件到6亿年前,地球一直处在一个相对较冷的状态,经历了多次从冰封到解冻的过程。

哥伦比亚超大陆的诞生

早期地球内部比现在热,火山远比今天活跃,当时地质运动有两种方式: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是大陆板块内部的沉陷,而水平运动是大陆板块的碰撞。从25亿年前元古宙开始,地质垂直运动不复存在,只剩下水平运动一种了,各大板块得以逐渐稳定。

哥伦比亚超大陆

距今21亿年前到18亿年前,发生了第一次全球规模的板块碰撞和造山运动,结果是形成了地质史上第一块超大陆——哥伦比亚超大陆。当然,当时的陆地上没有任何生命,甚至连土壤都没有,是一片岩石的世界。在这之后不同板块又经过了多次的分分合合,海陆布局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值得一提的是,距今20.2亿年前,一颗很大的小行星——远大于造成恐龙灭绝的那颗,撞击到今天的南非位置,产生了弗里德堡陨石坑,这是地球上已知最早而且最大的陨石坑。陨星产生的尘埃遮天蔽日,想必当时有不少原始细菌因此而灭亡。

弗里德堡陨石坑

总 结

一天只有15个小时,以二氧化碳、甲烷为主的大气正在被改造为以氮气、氧气为主,最原始的真核生物已经出现,线粒体刚刚在细胞中安家,大量厌氧细菌已经消亡,好养细菌正在繁盛,走出休伦冰期的雪球地球已经融化,大规模的板块碰撞和造山运动正在发生,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