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之子贺鹏飞,坚持为祖国购买瓦良格号:这是中国唯一的机
发布时间: 2023-07-11

2002年3月4日,在我国的大连港港口处来了一位“贵客”,为了请来这位“贵客”先后在其身上花费了数亿元,此后这名“贵客”更是成为了我国国防中重要的一份子。

这位“贵客”就是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的前身“瓦良格”号。

在买回“瓦良格”号后我国海军力量实现了逐年增长,从辽宁舰之前的零艘航母,到后来自主研发制造的福建舰。

在短短的10年时间里我国就实现了军事力量上的飞跃,这一切都离不开从“瓦良格”号上得到的经验。

现如今在我们看来购买“瓦良格”号是一个非常值得的交易,可在当年购买“瓦良格”号的路上可是遇到了不少波折。

最终能够成功将这名“贵客”请回国,少不了当时任海军副司令员贺龙独子贺鹏飞的鼎力支持。

若不是当时贺鹏飞在购买“瓦良格”号上的坚持,现如今的我们很有可能就看不到国家的辽宁舰了。

展开全文

苏联解体,中方看上“瓦良格”号

“瓦良格”号是由苏联在冷战时期为苏联海军所建造的第三代航母,当年苏联政府为建造出来两艘第三代航母出动了不同行业内的800名专家,有7000多个工厂、科研院所参与制作。

直到1991年12月25日苏联解体时,“瓦良格”号的建造完成度只有68%,虽说已经完成了一多半,但它仍要被搁置在码头上。

“瓦良格”号这一搁置就是两年,在这两年间“瓦良格”号一直停靠在由苏联分裂出来的乌克兰境内。

虽然乌克兰方面曾想过将“瓦良格”号建造完成,但经过财政部的计算过后发现乌克兰的财政根本不可能完成剩下32%的工作,“瓦良格”号的建造任务非大国不能完成。

俄罗斯作为从苏联分裂出去的“老大哥”可以说是在众多国家中国力最强的一个,也只有他能够承担起建造“瓦良格”号的任务。

可建造“瓦良格”号所需要的数字也不是个小数目,俄罗斯国家管理上需要钱财的地方有很多,不可能在一艘还未建成上的航母投入过多资金。

于是俄罗斯方面就找到了乌克兰,表示愿意收购“瓦良格”号,但需要由乌克兰方面完成建造后再由俄罗斯进行收购。

起初乌克兰方面以为俄罗斯要出整艘航母的建造资金,但随着双方的谈判后发现,俄罗斯方面只愿意出离建成剩下的32%,这和乌克兰的想法大相径庭。

双方就此问题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每次都因为各自的坚持而弄得不欢而散,最终俄罗斯方面也是决定不要“瓦良格”号了,将这艘建造了一多半的“瓦良格”号以抵消乌克兰方面的债务为由送给了乌克兰。

至此“瓦良格”号的归属权就落到了乌克兰这里,可“瓦良格”号方面也没有钱财完成剩下的建造,因此“瓦良格”号只能以半成品的样子静静的躺在乌克兰的港口内等待着有缘人的到来。

中国和“瓦良格”号之间产生联系的时间是在1995年,当年乌克兰总统来中国访问,当时双方就“瓦良格”号的问题就产生了第一次的谈判交锋。

乌克兰方面自知自己是没有能力完成“瓦良格”号的建设的,于是就想把“瓦良格”号转交给其他国家,可“瓦良格”号不是什么小商品,是一艘军事航母,这让乌克兰能出售的国家并不多,而中国就是最合适的买家。

当时中国方面正在逐步完成对军队的改革建设,经历过百万大裁军之后我国已经开始向现代化部队进行转变,拥有一艘航母对于我国的海军力量来说将是极大的提升。

因此关于“瓦良格”号的问题当时在我国军队当中引起了激烈的讨论,众领导人都对此给出了不同的看法,时任海军副司令员的贺鹏飞也自然对此问题极为关注。

贺龙独子,长大后成为海军副司令

贺鹏飞身为贺龙元帅的独子,其特殊身份自幼就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但在贺鹏飞成长的道路上并未依靠父亲的威名为己提升地位,而是学习了贺龙元帅的精神,自己一步步的在军队当中取得了后来的地位。

从小贺鹏飞就受到了父亲贺龙元帅爱国思想的影响,在中学时期贺鹏飞就成功加入到了中国共青团,后来在清华大学学习的时间里还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此外在贺鹏飞的成长道路上也学习了贺龙元帅刻苦勤奋的精神,学习期间刻苦勤奋,哪怕是之后进入到了部队当中时也常学习军事政治方面的理论,更不忘了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以此来在在工作中做到最好。

贺鹏飞凭借着自己的刻苦勤奋在进入部队7年后就干上了总参装备部的副部长,并在次年7月担任了部长,也就是在这段时间里贺鹏飞知道了对于国家而言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后来部队当中展开了关于新武器装备技术的引进,也让贺鹏飞知道了当时我国的军备力量和国外的差距,因此贺鹏飞也根据国际环境的情况多次提出加强和改进军队贸易工作的建议。

任总参装备部部长8年的时间里,贺鹏飞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军备作战能力,靠此成果也让贺鹏飞在1992年11月成功升职任海军副司令员,在其中进行海军的装备建设工作。

在贺鹏飞担任我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工作后没多久就发现了我国当时在海上力量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尤其是在航母这一块。

为了维护国家安全,贺鹏飞清楚地知道中国海军一定要有属于自己的航空母舰,显然贺鹏飞知道航空母舰的重要性。

可当时我国各行各业都处在发展期,航母的建设所需要的是高科技技术,而国防事业不少项目都需要高科技技术来进行研制,人才的稀缺就导致当时的中国很难独立设计并制造出来一艘属于自己的航母。

虽然这条路很难走,但贺鹏飞知道,不论有多难走也一定要走下去,因此贺鹏飞在任海军副司令这段时间里就在不断关注着国内外关于航母的消息。

以别样方式,购得“瓦良格”号

对于“瓦良格”号的事情贺鹏飞自然是十分关注,1995年之前关于瓦良格号的问题乌克兰方面还未和俄罗斯敲定最终答案,当时虽然我国放出了想要购买的信号但联系到乌克兰方面的人都没有回复。

直到1995年俄罗斯方面将“瓦良格”号作为抵债送给了乌克兰,乌克兰方面这才从台面上跟我国有了接触。

1995年5月贺鹏飞给身处乌克兰工作的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黄平涛送过去了消息,贺鹏飞代表中央军委给黄平涛下达了前去黑海造船厂考察“瓦良格”号的任务。

对于此次任务,身为造船人的黄平涛自然是乐意至极,试问有哪一位船舶行业工作者能够拒绝对航空母舰的考察呢?

于是在接到任务后黄平涛立刻组织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分工并做出了考察安排,对此次前去黑海造船厂考察“瓦良格”号做出了极为细致的安排。

在黄平涛等人登上“瓦良格”号后对整艘船都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详细地做成了一份报告传回了国内。

贺鹏飞在看到“瓦良格”号的报告后兴奋地表示:“我们海军缺少的正是这样一艘航母!”

虽然贺鹏飞和海军等其他领导对“瓦良格”号都十分满意,但在购买上还是出了问题。

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乌克兰方面要价2.5亿美元,若将“瓦良格”号买回来后算上后续建成的开销,建成这艘航母就要花费近700亿人民币。

要知道在1995年时,我国军队全军的军费开支也不到640亿人民币,一艘航母的造价能够吃掉全军一年的军费了,这对于全军都处于发展的我国是极难承受的。

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当时乌克兰方面受到了美国的威压,当时我国自改革开放后一切都在蓬勃发展,这让大洋彼岸的美国也将我国视为了劲敌。

当时全国范围内,美国的军事能力若称第二,就没有另一个国家敢称第一,在军事上强势惯了的美国自然不能容忍有一个国家居然要威胁到自己的地位,美国方面不好直接对国力强盛的我国下手于是就把目标放到了乌克兰身上。

在美国的压力下乌克兰若想出售“瓦良格”号给我国那么就要去除掉“瓦良格”号上的所有电子设备和武器,最终留下来的只剩下了个“巨无霸躯壳”。

于是中方在谈判过程中就更感觉不值得购买“瓦良格”号,虽然贺鹏飞坚持购买“瓦良格”号,但当时经过讨论,最终还是按照了大多数人的选择,放弃了此次购买“瓦良格”号的机会。

当得知我国放弃购买“瓦良格”号后贺鹏飞为之心痛了好久,他深知一艘航空母舰对我国来说有多么重要,因此虽然国家放弃购买了“瓦良格”号,但他自己仍未放弃购买“瓦良格”号这一想法。

在中国放弃购买“瓦良格”号的两年后,乌克兰方面放出了将要面向全球出售“瓦良格”号的消息。

贺鹏飞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这个消息,随后将这件事情告知了胡基政,胡基政也很支持购买“瓦良格”号一事,可当事情传到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曹刚川的耳朵里时,众人就遇到了购买上的第一道难题。

曹刚川告诉众人:“之前国家就已经放弃购买了“瓦良格”号,在美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国家方面的人肯定是不能再去购买了。”

胡基政听完这番话后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这件事情到现在已经升级到了国际问题上,一定要严肃对待,而他们的中国船舶公司是国企,他们购买了也就相当于国家购买,到这也就堵住了中国购买“瓦良格”号的道路。

事实上这件事情也正如曹刚川所想的那样,乌克兰在拍卖时特意加了一项要求,就是参加拍卖的人不能有国家背景。

但当这件事情传到贺鹏飞那里时他只用了一句话就扫清了众人心头的烦恼:“我们不能购买就不能找别人购买吗?这次是中国购买“瓦良格”号唯一的机会了,再错过就没有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