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跪求?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单元教学反
发布时间: 2023-07-17

2、 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一组认为不累)   4、 学生再读课文,三、 再读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复习温故   1、自读课文,天游峰扫路人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中哪些语句是描写老人语言的,(学生自由发言)二、 读讲课文  1、 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2、 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学生讨论解决)三、 赏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天游峰的扫路人教学反思 跪求


课文:
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 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天游峰——武夷山的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那天,我终于顺着这根银丝上了峰顶,心里好不得意。   
下了山,已是傍晚时分。我游兴未尽,便踏着暮色,沿着小溪散步。在一片静寂中,我隐约听见“哗——哗——”的声音,颇有节奏地从岭下的竹丛中传来。这声音由远而近,一声比一声分明。我循声迎了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原来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老人引我进了他的小屋,为我沏(qī )了一杯浓茶。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沟通了我们俩的心灵。   “如今游客多,您老工作挺累吧?”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他说得轻轻松松,自在悠闲。   我抬头望了望在暮色中顶天立地的天游峰,上山九百多级,下山九百多级,一上一下一千八百多级。那层层叠叠的石阶,常常使游客们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甚至望而却步,半途而返。可是这位老人每天都要一级一级扫上去,再一级一级扫下来……我不禁倒抽了一口气。   
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jiǒng)炯有神。   
“您老有60岁了吧?”   老人摇摇头,伸出了七个指头,然后悠然地说:“按理说,我早该退休了。可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能舍得走吗?”   
我紧紧抓住他的双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   
“30年后,我照样请您喝茶!”说罢,老人朗声大笑。笑声惊动了竹丛里的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棱棱地飞了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
赏析:
今天,我在看书中,无意中翻到了这篇《天游峰的扫路人》。文章讲述的是作者在攀登上天游峰时与一位老人的对话。   天游峰——武夷山第一险峰。九百多级石梯,像一根银丝从天空中抛下来,在云雾中飘飘悠悠,仿佛风一吹就能断掉似的,在“这根银丝”上有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这位老人是游览区的扫路人,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   这位老人已经七十来岁了,按理说早该退休了,可是他仍然义务劳动,扫台阶。这是为什么呢?老人的话为我解开了疑问:“我实在离不开这里,喝的是雪花泉的水,吃的是自己种的大米和青菜,呼吸的是清爽的空气,而且还有花鸟作伴,我舍得走吗?”是啊,舍得走吗。在那里,自食其力,还有好山好水,任谁都不舍得走。   这整篇文章其实一直在突出的就是老人的性格——乐观向上、自在悠闲、热爱劳动、豁达开朗、勤劳、健康。   这位老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赞颂,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课件: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另外再认识4个生字,理解文中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体会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的扫路人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自信、豁达、开朗的生活态度。
2教学重点:1、 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2、 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对天游峰的扫路人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有关天游峰的图片材料、课文的朗读录音等。
3教学时间:
三课时   板书设计:   天 游 峰 的 扫 路 人   (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自信、爱工作、勤锻炼)   累 不累   
第一课时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 仔细听老师说一句话,“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你听懂了什么意思?(板书:天游峰)看天游峰景色的图片,再说说看后的感受,或想到了什么诗句。   2、 相信我们读了课文后,一定会对天游峰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还要跟作者一起去认识一位可敬的老人——天游峰的扫路人,(板书完课题),他一定也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齐读课题再质疑:你们想知道有关老人的哪些情况?读了课题,你们有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
  1、 带着问题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词的音,读通句子。   2、 自己喜欢哪一段就多读几遍,准备读给同学听。   3、 交流指读喜欢的段落,说说自己的理由,让同学评议读书情况,结合纠错。
三、 再读课文
  1、 学生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圈划文中的好句子,找出读不懂的句子或有疑问的句子准备质疑。对自己理解的句子可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准备交流。   2、 小组讨论一下各自的问题,看看能否解决别人的问题,对小组讨论后解决不了的问题准备质疑。   3、 交流:可以读好句子,说理由;也可以质疑提问或解答别人的问题,还可以谈自己的理解,老师结合评议交流情况,解决一些浅显的问题,鼓励并表扬会提问、肯动脑的学生。
四、 作业
  1、 让学生认准生字的字形,找找易错的字,提醒一下班里的同学。   2、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3、 抄写本课的生词及好词语。
本段第二课时
一、 复习检查
  1、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天游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老人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学生说说印象中的天游峰,谈谈对老人的印象。
二、 读讲课文
  1、 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能反映天游峰特点和老人特点的句子来读读,读出你的感受来。   2、 交流读句,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进行评议,指导读书并练习读好下列段落。(第二自然段、第七自然段、第三自然段中“我循声迎了上去…………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石阶。”第六自然段、第八自然段、第十自然段)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高、陡、险、美、乐观、开朗、豁达、爱工作、勤锻炼……)   3、 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能帮我解答吗?老人扫天游峰到底累不累?(分成两组:一组认为累,一组认为不累)   4、 学生再读课文,分别从课文中找出认为累或不累的理由来。   5、 交流读句,说出理由,让人听出累或不累。   6、 评价学生读书情况,鼓励学生读书要边读边想,要读出自己的理解来。
三、 作业
  1、 摘抄描写老人外貌的句子和描写天游峰特点的句子。   2、 熟读课文。
本段第三课时
一、 复习检查
  读了课文,你想对天游峰的扫路人说什么话?(学生自由发言)
二、 读讲课文
  1、 作者最后对老人说了这样一句话,(引读作者的一句话)作者是不是在跟他开玩笑?   2、 讨论并说出“是”或“不是”的理由。再读作者的话,体会作者对老人的祝福。   3、 你认为老人能不能活到一百岁?为什么?再读老人的话,体会老人的乐观和自信。   4、 学到这里,你对老人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还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5、 质疑:现在你还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吗?(学生讨论解决)
三、 赏读课文
  1、 学生自由练读课文,挑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读。   2、 小组读书,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作业
  1、 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学了课文后最大的感受。   2、 课外读读《守林人》。
本段备课(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训练,理解一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从具体语言材料的朗读品味中体会天游峰扫路人那种攀登不止、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语言感悟课文所蕴涵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能通过朗读,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题设疑。   1、启发学生回忆,为导入新课作准备。   2、揭示课题,设问置疑。   二、自读课文   1、提出一读的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指明二读要求:在读通顺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3、鼓励学生三读课文   三、检查自读效果   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纠正读音。   3、答疑解难。   (1)对学生提出的不懂的词语,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当时情境理解。   (2)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涉及句意、中心思想的问题,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去读书,对课文语言进行充分的感知、理解,有的问题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是解决。   4、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