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算不算纵横家他的能力比起张仪苏秦如何?春秋战国以后还有哪些著名的纵横
发布时间: 2023-07-17

本文目录

毛遂算不算纵横家他的能力比起张仪苏秦如何

毛遂算不算纵横家?他的能力比起张仪苏秦如何?——论如何才能算一个合格的纵横家。

毛遂当然当然算不上是一个纵横家!

我们首先来看看唐代哲史学家赵蕤对毛遂的评价:“毛遂自荐的故事尽人皆知,一般都赞许毛遂的勇气和智慧。他使楚王出兵救赵,实质上是威逼、胁迫,近于无赖:不答应联盟吗?你的性命可掌握在我的手里!这是毛遂式的谈判手段......“

接着赵蕤的观点,我接着往下说说如何才算是一个合格的纵横家。

纵横家是战国时以纵横捭阖之策游说诸侯,从事政治、外交活动的谋士。列为诸子百家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是苏秦、张仪等。战国时南与北合为纵,西与东连为横,苏秦力主燕、赵、韩、魏、齐、楚合纵以拒秦,张仪则力破合纵,连横六国分别事秦,纵横家由此得名。

一个真正的纵横家有几下几个特点:

一、师从鬼谷子或其后人

纵横家,因苏秦、张仪而出名。那时,孙膑、庞涓因为军事而闻名于世。结果大伙顺藤摸瓜,发现他们四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老师,那就是传说中的鬼谷子。

于是,鬼谷子就成为了纵横家的鼻祖。一般来说,并不是所有通过语言获得些许成功的都能称为纵横家。如果你师从鬼谷子,即使你从来没有业绩,也算是纵横家。

毛遂,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他是鬼谷子的弟子。从这点来说,他不能算是纵横家。

但有人说,这种以师门划分的标准过于偏颇。就如李斯,历史公认他是法家,但事实上他是师出荀子,从师门来看,李斯应该是儒家。

那我们就接着分析吧。

二、官居高位

师出鬼谷子而又留名青史的那些纵横家,无一不是官居高位。

苏秦,出道后先在燕国任相,然后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

张仪,游说六国不成功后进入秦国,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然后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庞涓,学艺下山后,出仕魏国,担任了魏惠王的将军。

孙膑,被庞涓陷害后逃到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辅佐齐国大将田忌。

而毛遂,只是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而已。

他的能力比起张仪苏秦如何?看看职位就知道了。而且他在平原君那里做门客,从来没有提出过什么有建树的谋略,以至于好几年了,平原君根本就不认识他。

从这点上,他根本算不上“家”,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士”而已。

三、代表国家,直面国君

无论苏秦、张仪,他们出去进行外交的时候,本身就是国家代表,而且直面对方国君。

苏秦,首先见到的是秦国国君赢驷。可是嬴驷才杀完商鞅,正厌恶外国人,所以就没有留他。接下去,苏秦到了燕国,见了国君燕文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赵国直接面见了赵语(肃侯)、在韩国见到了韩威侯、在魏国见到了魏惠王魏罃、到齐国后见了齐威王田因齐、最后到了楚国,直接面见了楚威王芈商。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最初只是一介平民还是后来做了燕国的使者,赵国的相,他从始至终都直接见国君。

张仪也是一样,见的都是国君,或者是国君的代表,宰相一级的人物。

反观毛遂,出场只是一个门客,自己这边的国君都没有见过。有记载的也就是随着平原君赵胜出使楚国见到过楚考烈王这一个国君。

就从这点上来说,他完全不能跟苏秦、张仪去比。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

他的格局实在太小了,根本不是纵横家的派头。怎么能说他是纵横家?

四、以理服人

纵横家,因辩才成名。他们凭智慧去游说,游说时“开合有度、纵横自如”,也就是没有不可以去的地方,也没有什么不会成功的事情。

为什么他们看可以做到呢?因为他们有六个特点: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他们的游说靠的都是智慧,完全是以理服人。

苏秦,都是从对方国家的地理位置、资源情况等现实情况开始说起,再阐述国际形势,以及秦与各国的复杂关系,最后跟对方一起衡量利弊,以此说服对方国君加入合纵一起抵抗秦国的蚕食。

张仪,则是通过展示秦国强大的实力,告诫对方秦国有能力进攻任何一个反抗的国家,再用各种计谋离间合纵各国,迫使他们加入到与秦国的连横队伍中来。

虽然苏秦、张仪的手段未必都是光明正大的,但至少他们是靠讲道理让各国国君心悦诚服。

而毛遂,赵蕤已经说了,他的手段是威逼、胁迫,近于无赖。楚考烈王如果不讲信用,离开谈判桌后反悔不答应出兵,再来几个毛遂也是无能为力的。

在平原君出使楚国这件事情上,毛遂是勇敢地冲到前面去了,但并不能说楚国出兵这件事是完全因为毛遂的无赖举动。否则,也太不把楚考烈王当人看了。

善揣摩、通辩辞、会机变、全智勇、长谋略、能决断,这六点,毛遂没有一点符合的。他怎么能算一个纵横家?

就他这点微末水平,怎么能跟苏秦、张仪这种国际视野、战略布局的大智慧去比?

以上个人意见,不喜请喷。感谢朋友阅读!

春秋战国以后还有哪些著名的纵横家

现代中国,有一个纵横家叫周恩来。

1936年12月12日深夜,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了蒋介石及其他要员,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应张、杨的邀请,中共中央派出了以周恩来、博古(秦邦宪)、叶剑英等人前往西安参加和平谈判。

12月27日,周恩来等人抵达西安后,向张、杨及广大国民党官兵阐明了中共中央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坚定了张、杨逼蒋抗日的决心。22日,南京政府派宋子文、宋美龄兄妹到达西安。23日,周恩来做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参加张、杨同宋氏兄妹举行的谈判,经过两天商谈,终于达成了国民党停止“剿共”、国共两党抗日救亡六项和平协定。

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蒋介石对周恩来冷嘲热讽,并且推翻了谈判的结果,周恩来尖锐的指出目前形势是不抗日无以图存,不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必自取灭亡,只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才是唯一的出路。蒋介石理都不理,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双手交叉抱胸,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周恩来站起来,拿起礼帽?,说:“蒋先生,既然我们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让步,依然谈不拢,那就没得谈了,再见!”说完,起身就走。

“周先生,请留步,一切好说,一切好说”,蒋介石急了,连忙站起来,阻止周恩来走。事后,蒋介石当面向周恩来表示:“停止剿共,联红抗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它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亲日派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迫使蒋介石停止了对红军的进攻,基本上结束了长达10年的内战;其次,它对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国内时局转换的枢纽,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战争的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张学良、杨虎城因为西安事变而永载史册,彪炳千秋。周恩来也因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中共第二号领导人,为以后担任新中国开国总理奠定了基础。周恩来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他一生清廉,人品高尚,以其人格魅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新中国的成立、巩固、发展、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越贡献!

战国苏秦张仪等纵横家,放在当代,他们适合什么工作

驻联合国特命全权大使!定当不负众望,说服欧州绝大部分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