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平简介(诸葛亮简介资料
发布时间: 2023-07-11

本文目录

诸葛亮简介资料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成都、宝鸡、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扩展资料: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生平经历

回答

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一个官吏之家。诸葛亮3岁时母亲张氏病逝,8岁丧父,后与姐弟随叔父诸葛玄投奔到荆州牧刘表家生活。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和姐弟便移居南阳,17岁的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于冰镜先生司马徽。他看到刘表昏庸无能,不是命世之主,于是结庐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在此隐居了十年。这期间他广交江南名士,其智谋为大家所公认,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时局的发展,所以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人称“卧龙”。娶黄承彦之女为妻。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建安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刘备在永安病危,召诸葛亮瞩托后事。蜀汉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处理日常事务。当时,全国的军、政、财,事无大小,皆由诸葛亮决定,赏罚严明。对外与东吴联盟,对内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加强战备。建兴五年(公元227年),上疏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建兴十二年,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将后事托付姜维。

提问

诸葛亮个人经历简要 20字

回答

提问

不行吗

回答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七擒七纵

.......

提问

谢谢!

回答

不客气

更多8条

诸葛亮的生平简介

  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
  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
  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
  181年:诞生于琅邪。
  207年:因刘备三顾茅庐,而出山辅之。
  208年:说服孙权抵御曹操于赤壁。
  214年:被封军师将军。
  221年:被封蜀国丞相。
  225年:讨伐南蛮,将其平定。

诸葛亮生平的事迹

诸葛亮生平的事迹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琅玡阳都人。早年隐居襄阳隆中时,刘备三顾茅庐,他在著名的《隆中对》中,提出了进取荆、益,和孙拒曹,积蓄力量,以图恢复汉室的建议,表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才华。在他的辅佐下,刘备联合孙权,共抗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鼎足三分的局势。他在任蜀汉丞相时,内澄政治,发展生产,选贤与能,赏罚必信;外统军事,南服孟获,北出祁山。他对西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尤其是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不但感动激励了封建时代中许多报国忠君的志士们,即使今天,我们又何尝不应以此自勉、尽瘁于人民的事业呢!

  诸葛亮由“躬耕陇亩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