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杰的介绍?李国杰的人物简
发布时间: 2023-07-10

本文目录

李国杰的介绍

李国杰,1955年2月生,汉族,中共党员,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果树专业和沈阳师范大学政教专业。现任沈阳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和学校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高等农业教育》杂志常务副主编。兼任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农村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农业教育研究基地副秘书长,全国农林院校教育学科研究生教育协作组副组长,辽宁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全国高教期刊研究会常务理事,辽宁教育科学管理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社会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李国杰的人物简介

李国杰,1943年生于湖南邵阳,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1985-1986年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CSL实验室工作,1987年回国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1989年被聘为该所研究员。1990年被国家科委选聘为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99年12月至今担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2004年5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
李国杰博士在并行处理、计算机体系结构、人工智能、组合优化等领域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合著四本英文专著。近20年来领导中科院计算所和曙光公司为发展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产业、研制龙芯高性能通用CPU芯片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先后获得国家科学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等奖项, 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持研制成功了曙光1号并行计算机,曙光1000大规模并行机和曙光2000、曙光3000超级服务器,领导计算所研制成功龙芯高性能通用CPU、曙光4000超级服务器,并主持科学院重大项目IPv6网络研究。其中,曙光1号获1994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曙光1000获得1996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特等奖和1997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曙光2000和曙光3000分别获得2001年和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发表论文100多篇,现担任《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主编,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1994年获得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1995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8年获王丹萍奖,2000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1年获得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5周年突出贡献奖,同年还获得美国普渡大学杰出校友奖。
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是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李鸿章死后,清政府是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令人感慨不已

1901年,就是光绪二十七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

实在受不了这口窝囊气,在条约上签字后,回到家中,李鸿章就大口大口地吐血。

慈禧太后听说李鸿章病了,立即派遣御医为李鸿章治病。

由于病情严重,加上岁数大了,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离开了人间,享年78岁。

李鸿章死后,清政府如何对待他的家人的?

李鸿章去世,让慈禧太后好像丢魂落魄一样。

慈禧太后不停地感叹:李鸿章啊,李鸿章!大局未定,倘有不测,再也没有人分担。

慈禧太后一再称赞:李鸿章真是“再造玄黄之人。”

无论如何称赞,人已经死了,都得安葬。

慈禧太后下诏,追赠李鸿章为太傅,晋封一等侯爵,谥号文忠。

虚名之外,慈禧太后也给予李鸿章的家人很多实实在在的恩惠。

慈禧太后特批赐赠白银5000两给李鸿章家人,用于安葬李鸿章。

清政府让李鸿章享有一项特殊的“荣誉”:在李鸿章原籍与李鸿章曾经立功的省份建立祠堂,总共建立10处祠堂,以表彰李鸿章对清朝的贡献。

最让人惊叹的是,李鸿章享有一份特殊荣誉,是清朝从1644年——1901年,统治中国257年中,唯一一位汉族官员独享的荣誉,那就是建造“京师祠”。清政府还规定:地方官员必须每年定期到李鸿章的京师祠去祭祀。

5000两白银是货真价实的,李鸿章家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恩惠。

赐封给李鸿章的爵位、谥号,为李鸿章建造10处祠堂,看起来是虚名或者形式,其实,只要清朝统治还在,这些就都是李鸿章家人的福荫。

即使清朝灭亡了,清政府给李鸿章的这些奖赏,也让其后人有时候从中得到或多或少的、或明或暗的好处。

对于李鸿章的家人,清政府具体是如何安排的呢?

清政府对李鸿章直系七人,都有安排。

李鸿章一生共娶了四位夫人。

1861年,原配夫人周氏病故。

第二任夫人赵小莲,为李鸿章剩下一个儿子,名字叫李经述;赵小莲为李鸿章生下一个女儿,名字叫李经璹,小字菊藕,大多数称呼她李菊藕。

1892年,赵小莲病逝。

所以,李鸿章夫人周氏、第二任夫人赵小莲的去世,都早于李鸿章去世。

李鸿章死后,他的侧室莫氏、侍妾冬梅都享受诰命夫人的俸禄,吃喝无忧、生活富裕。

侧室莫氏生 育儿 子李经迈。

李鸿章死后,莫氏跟随儿子李经迈生活。

李鸿章一生共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他们的名字是:李经方、李经述、李经迈、李经溥和李菊耦。

从李鸿章死后,至清朝灭亡的11年中,李经方职务变换比较频繁,所以,这部分文字看起来十分琐碎,请耐心阅读。

李经方是李鸿章从自己的六弟李昭庆跟前过继来的。

1901年,清政府命令李鸿章,尽快赶到北京,与十一国公使谈判。

大儿子李经方始终跟随在父亲李鸿章身边,照顾父亲、协助议和。

李鸿章在北京病逝后,李经方护送父亲灵柩,回到老家合肥。

1902年4月,清政府委任李经方以四品京堂候补,命令他在上海,与盛宣怀一起同英国人马凯谈判,谈判内容是关于通商条约的。

与马凯的通商条约签字后,清政府命令李经方参与安徽及沪宁铁路的筹建事宜。

1903年2月,李经方、李经迈等人,在合肥大兴集夏小郢,将李鸿章安葬入墓。

父亲李鸿章入土为安之后,李经方赶到北京,向清政府奏请:将坐落在北京崇文门总部胡同的一处住宅交出,用来建造京师李鸿章专祠。

将父亲李鸿章相关事宜安排好之后,李经方在家以四品京堂候补。

1907年3月,清政府任命李经方担任英国大使。

李经方继续发挥他突出的外交才能。

1911年12月,清政府将李经方调回国内,担任邮传部左侍郎。

当时,第二次 科技 革命在西方方兴未艾,中国也开始发展近代化的通讯事业。

由于清政府深受西方国家奴役,中国的邮电通讯等部门都被英国人把持。

根据在英国工作时对英国人的了解,李经方充分发挥外交才能,经过多轮谈判,终于从税务司中将邮政业务转回邮政部。当时中国税务司由英国人把持。

清政府任命李经方担任中国邮政总局第一任局长。

在李经方主持下,弱势的清政府中,邮政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电报业务,获得了长足进步。

1912年,清朝皇帝逊位后,李经方所有职务全部被解除,不再担任任何官职。

李经方居住在上海,为宗社堂献计献策。

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结成宗社党,反对清帝退位、反对革命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