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部成名作,跟随诺贝尔文学奖领略人类文学史的高光时
发布时间: 2023-07-06

诺贝尔文学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五个诺贝尔奖项之一。

诺贝尔文学奖,主要用于奖励在文学领域创作出具理想倾向的最佳作品者。

1901年诺贝尔文学奖首次颁发。

截至2021年,共有118人获得该奖。

今天分享的诺贝尔文学奖书单,是从所有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精选了40部经典作品,带你一起领略人类文学史的高光时刻。

1《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

2020年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作家露易丝·格丽克的诗集。

格丽克的诗像锥子扎人,深深地扎在心上。

因为她用触手可及的美,使我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她的诗作大多是关于生、死、爱、性,而死亡居于核心。

经常像是在宣言或是论断,不容置疑、只能沉溺。

2《骂观众》

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的戏剧。

这部1966年问世的戏剧剧本《骂观众》,使汉德克一举成名。

《骂观众》是不同于传统戏剧的“说话剧”,是一部没有情景表演,没有舞台布景的语言游戏。

就像相声一样,两个人站在空空如也的舞台上,从头到尾近乎歇斯底里地“谩骂”观众。

这种一反常态否定传统的反思式表演,反而唤起了当时观众的思考和批判,成为了反传统的审美追求。

3《太古和其他的时间》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成名作品。

太古是一座远离大城市、地处森林边缘,普普通通的波兰村庄。

同时,也是宇宙的中心,它的四个边界由四位天使守护。

在那个人神共居的地方,人们永远也迈不过边界。

因为他们走到边界的时候,就开始做梦,梦醒以后又回到了从前的生活。

太古,就像人们在心灵深处的精神家园,在快速、混乱的现实世界中渴望的最后一片宁静。

4《长日将尽》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作家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品。

《长日将尽》讲述的是怀抱理想主义的管家史蒂文斯,为达林顿勋爵服务的三十余年的回忆录。

作为管家史蒂文斯无疑是达到了职业巅峰,但却作出了过多牺牲。

不仅错过临终父亲的最后一面,也错付了自己的挚爱。

是成就事业,还是牺牲个人,要想获得继续生活的勇气,就必须作出选择。

在情感的痛苦、往事的纠缠下,史蒂文斯用自我欺骗的方式,进行了自我和解。

5《二手时间》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白俄罗斯作家斯维拉娜·亚历塞维奇的代表作品。

1991年,苏联解体。

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不管是社会还是个人,都在痛苦转型。

从高层政客到大学教授,再到普通工人,每个人都在为梦想的破碎付出代价,也都在重新寻找生活的意义。

6《青春咖啡馆》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代表作品。

在法国巴黎塞纳河的左岸,有一家叫做孔岱的咖啡馆。

这里总是聚集着一群年轻人,他们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放荡不羁,他们是老板娘口中的“流浪狗”。

在这群人中,有一个名叫露姬的年轻女生,光彩夺目却突然失踪。

于是,四个所谓的见证者纷纷登场,他们都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向我们娓娓讲述露姬不为人知的短暂人生。

其实,在莫迪亚诺的笔下,露姬即是从我们生命中消失的那些人,也是我们已经忘却的自己。

7《逃离》

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的作品。

以擅写短篇小说而闻名的艾丽丝·门罗著作的《逃离》,由八个短篇小说组成,其中的三篇互有关联。

讲述了琐碎生活中的爱与背叛,不安与错过的机会,以及一次又一次的逃离和为此付出的代价。

现实中,我们为了获得独立和完整的自我,逃离沉闷的家庭、逃离僵死的感情,逃离熟悉的社交、逃离窒息的生活……

为此,我们付出了代价,遭受了离别,也造成了伤害。

8《蛙》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以村医“姑姑”的人生经历为线索,描写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的执行过程。

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姑姑自继承衣钵开始,就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为救产妇和婴儿,不惜跟跟愚昧接生婆打架。

姑姑行事风风火火,人却心地善良,甚至愿意帮助村民为牛接生,很快取得了十里八乡的信赖。可是,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开始,作为计生员的姑姑,却不得不用曾经迎接过一万个新生儿的双手,扼杀生命的萌芽。

9《特朗斯特罗姆诗歌集》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瑞典作家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集。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生命和科学结合到诗歌之中。

他的诗歌大多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

我们也得以从他那简练、透通的意象之中,用崭新的方式来体验现实世界。

因此,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

10《酒吧长谈》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的代表作品。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世界小说大师,被誉为“结构现实主义大师”和拉美“文学大爆炸”主将之一。

《酒吧长谈》发表于1969年,这是一部反映1948―1956年奥德利亚军事独裁时期的秘鲁社会现实的小说。

书中,一个在独裁政权中的打手与一个默默无闻的失意记者偶然相遇,一起去酒吧饮酒忆旧,两人的谈话贯穿了整个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以了解秘鲁奥德利亚独裁,如何把秘鲁变成了一个手指一摁就会流脓的毒瘤。

11《流浪的星星》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代表作品

《流浪的星星》讲述了二战时期,法国的一个小村庄成了意大利人管辖下的犹太人聚居区。

在女主角艾斯苔尔的少女时代,恐惧、耻辱、逃亡自此取代小村庄的宁静。

战争结束后,她们又在风雨飘摇的旅途中,颠沛流离。

尽管如此,人性中的慈悲和温暖,也始终没有远离,只是暂时冰封了而已。

12《特别的猫》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品。

多丽丝·莱辛一生与猫相伴,她对于猫细致观察之后的细腻描摹丝毫不亚于其赖以成名的女性作品。

自童年时代生活的非洲,到成年之后定居的英国,《特别的猫》讲述了莱辛生命中几段或妙趣横生、或哀婉动人的猫故事。

猫的世界缤纷多彩,莱辛的情感体验同样灿烂美妙。

13《我的名字叫红》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的代表作品。

尽管文字读起来或许会让我们云里雾里,有种读不下去的感觉,但是仍不妨碍这是一本优秀的作品。

因为,一旦你沉浸小说的故事发展之中,将会惊叹于人物心理的精准细腻,惊叹于涉及专业的精通,惊叹于对美术绘画技巧的洞悉,惊叹于宗教文化的复杂深刻。

故事发生于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离家12年的青年“黑”终于回到他的故乡,他以为迎接自己的是爱情,却不知道还有接踵而至的谋杀案。

这部小说的伟大之处在于作者站在伊斯兰宗教文化和审美观上,讲述了细密画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精髓和奥义,仿佛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精彩的未知世界。

14《耻》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南非作家约翰·库切的代表作品。

库切的作品大都以南非的殖民地生活和各种冲突为背景,《耻》也不例外。

小说命名为“耻”,即表达了主人公卢里风流韵事的道德之耻,也暗含了女儿遭强暴抢劫的家庭之耻,还映射了南非被殖民统治的历史之耻。

小说,卢里的人生“耻辱”经历为主线,揭示了新旧交替时代发生在南非大地上,发生在南非各色人等之间的种种问题。

既有控诉,也有无奈。

15《米格尔街》

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英国作家奈保尔的成名作

米格尔街生活着一群有头有脸的小人物,诗人华兹华斯、艺术家摩根、冒险家哈特、哲学家波普,还有疯子曼曼……

每个人的故事对自己来说都有滋有味,每个人的故事对别人来说都平淡无趣。

所以说:米格尔街和米格尔街上的人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

每个人都兴高采烈地,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16《铁皮鼓》

1999年诺贝尔文学奖,德国君特·格拉斯的代表作品。

《铁皮鼓》以黑色幽默的虚构故事展示了德国那段最黑暗的历史,在嬉戏之中描摹出了人类即将淡忘的历史真面目。

小说讲述了三岁的奥斯卡无意中发现母亲和表舅偷情,又目睹德国纳粹的猖獗,便决定宁愿成为侏儒也不愿长大。

尽管奥斯卡个子不高,但智力超群。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