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金田黄和中国的田黄有什么区别?野生田黄石什么地方会
发布时间: 2023-07-18

本文目录

印尼金田黄和中国的田黄有什么区别

金田黄产自印度尼西亚爪洼岛的苏加武眉的山上水田下,由于这种石头在未经加工时,看上去很像是肥皂,被称为“肥皂石“。 由于是从800米长的溪水和泥沙中挖捡而出,也称太阳石、太阳仔冻石,田黄精石,金田黄冻。金田黄是含镁和锰较多的方解石,学名是镁锰方解石或者“镁菱锰矿,金田黄颜色艳丽,有红色、橙色或者黄色等不同色调,而“金田黄“的红色、橙色或者黄色正是来源于方解石中所含的锰了

金田黄一般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具有不完全的板面解理和贝壳状断口。其摩氏硬度为3.5~4.5,比重为2.9~3.0。金田黄主要形成于外生作用条件下,产于近代海底沉积、黏土或石灰岩洞穴中,也可形成于内生作用,产于温泉沉积及火山岩的裂隙和气孔中。金田黄的材质在外表上酷似寿山田黄,但两者在折光率、硬度、透明度、质感等物理性质上却大相径庭。

金田黄”在市场上通常被称为“印尼金田黄或者台湾金田黄。该石种产于印度尼西亚一个不太知名的地方太阳溪,所以当地又称之为太阳石或者肥皂石,质地优良,也有山产的山料和河中采掘的水洗料之分。

金田黄石以黄色系列为主,也有桔红色,亦有深有浅,粉红色、油黄色但都凝聚了天工造物之灵气,也都具有灵气之帝。质地湿润,细腻,油滑,不粗不干不燥,抚之宜手。温、柔、钢并举,光线照射下,石质本身会散发出黄而微红之光。每块金田黄握入手中感觉温顺,任由摩挲把玩后更加油光欲滴,水气滑手。

金田黄除了极少无石皮外,一般情况都有石皮包裹,有白皮、红皮、褐皮、黑皮等。因而石皮也是鉴定金田黄的依据之一。一般来说,金田黄白皮黄心银包金冻石为极品,其他次之,也有乌鸦皮,皮肉分明很清楚。金田黄多有格,皮外格纹粗现,内里格纹细飘,萝卜纹、网状纹、水彩纹飘逸鲜活。格纹多现于表皮层,较小的体型石籽甚至于整块内外格状。细纹者为上品,格浅者为极品。金田黄特殊自然体无经过加工处理的种类及内外表皮色系区分为:黄冻、枇杷黄、红冻、橘皮红、金包银、银包金等系列。

要取得章料难度很高,在无法取章料的材质雕琢出摆件、玩件非常养眼,摆玩件在手中,以其温润、细腻、油滑的质地和绚丽晶莹的色彩,受到石友和收藏家的青睐。尽管其硬度比玉石低,但比田黄高,不少雕刻家已经在尝试以此石为材雕琢艺术品,而收藏家也在大量进货,这些都使得“金田黄”身价倍增。

金田黄硬度高于寿山田黄适合做印材

金田黄摩氏硬度为3.5~4.5,因此这种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石头以其比寿山石、寿山田黄明显为高的硬度和不容易被指甲划伤的优点,理所当然地成了文人骚客的理想印材。

寿山田黄是福建产寿山石中的优良石品,它与寿山石一样,主要也是由地开石、珍珠石和其他黏土矿物组成,硬度很低。作为广义的玉石,寿山田黄一般只作为图章石和工艺美术雕刻石料。

但是,不少商家在介绍金田黄时,都强调金田黄很软,而金田黄的硬度比寿山田黄的硬度要高,作为雕刻石,金田黄与寿山田黄或昌化田黄相比,用起刀来还真有点儿难度。金田黄上手后有细腻、润滑之感,看起来,还有与寿山田黄一样非常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高贵浓艳的橙黄色。

左寿山田黄,右印尼金田黄

物以稀为贵。无论是寿山田黄、昌化田黄还是金田黄,其收藏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它们在自然界的稀有程度。可是,以地开石岩为主要成分的田黄当真像商家说的那样稀有吗?作为橙色方解石的金田黄真的开采量有限吗?地质学家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曾几何时,由寿山田黄多年独占鳌头的国内田黄市场就硬生生地被昌化田黄给挤掉了一大块;金田黄也以其温润细腻的质地和绚丽晶莹的色彩俘获了当下中国大陆诸多石友和收藏家的心。

因此,由于橙色方解石在地质世界里不能说是稀少,逻辑上也够不上珍奇,所以我们理应把金田黄与奇珍异宝区别开来,更应客观、理性地看待各色田黄的收藏价值。

野生田黄石什么地方会有

田黄石就和古瓷器一样,虽然被炒作的象神石,如何的难得,珍贵!但真要拥有一块田黄石,你就觉得引来很多的麻烦,福建寿山就那么一点点怎么会有如此重的田黄石,即使和别人手里的田黄长得一样,可以是别无二至,只要你拿出来就有很多来自方方面面的指责,说老挝田黄还算好得,更多的说是假的,染的!让人无语!从未有人拿田黄的鉴定标准说事,有田黄石的人只认自己手里的,没有得随意的说你!总之,批的你一无是处,让你羞于拿出来现眼,才感到大快人心,管你野生还是家生的。其实,开采田黄石不是今天的事,至少有3百年左右的历史,甚至更早;那些流传于达官贵人,民间收藏家手里的东西多得去了,因为它值钱,所以,人们还是会精心的保存,民间肯定有很多的田黄石作品!我手上就有好多件,有的有证书,有的是名家的作品,虽然我身在漠北,没有很高的文化底蕴,但痴迷于古董艺术品的收藏,也就依照田黄石的鉴定标准收藏了几件,借此机会顺带的晒晒!

田黄现在值钱吗

【文藏来答】当然是因为数量稀少啦~

在收藏界,田黄石可谓声名远播,各大拍卖会的杂项专场中,田黄总能惊鸿一现,拍出不错的价格。荣宝斋珍藏的那块4.5公斤的田黄原石,在80年代成交时的价格是13.5万元,而在那时的寿山乡,盖一座房子也不过只要一两千元。

清 田黄石 古兽钮陆愚卿收藏印 55克

文献上常说田黄石“无根而璞”“无脉可寻”,这样的形容为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田黄的产地只有寿山溪沿溪水田的上坂、中坂、下坂,其他区域虽然也间或有出产独立于矿床的独石,但由于产生时间和周围环境不同,因此都不是田黄石。如今,为了留下这上天赐予的稀有宝石,寿山特别规划出两亩田坑土地,永久禁止开采。它被称为“田黄石的最后两亩地”,是每个爱石者到寿山后必然会去瞻仰的宝地。

清 田黄石 闲章 35克

寿山石的审美,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玉的审美标准,尤其是田黄石,古代文人在玉的“五德”标准上,拟定了田黄石的“六德”,为“温、凝、细、结、润、腻”。这“六德”,与抽象的“五德”比较起来,更具有审美的直观感以及品评的可操作性。“六德”虽然无法量化,却并非难以描述,笔者试着一一解释一下。

首先说“温”。温作为形容词,含义有二:不冷不热谓之温,柔和谓之温。许慎说:“润泽以温,仁之方也。”这恰到好处的温度,不过分锋芒的性格,恰合了国人信奉的中庸之道。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保持理性,不偏不倚,而又能坚持,这就近了君子所谓的“仁”。具体到寿山石上,“温”是一种不炫不燥的内敛品格。直接从矿脉开采的山坑石多少会有些“火气”,而深埋水下的水坑石光泽又有些过分冰冷,而田黄石,经过泥土的浸润,确实有着介于二者之间的中庸品格,将这种品格定义为“温”,再合适不过。

凌炽鬯(同“畅”音)刻 田黄石 瑞兽钮姓名章 26.7克

然后是“凝”。凝有聚的含义,同时又呈现出稳重、大度的气质。寿山石的“凝”,就是一种凝聚的感觉,如果质地显得松,就失了这一“德”。凝在视觉和触感上呈现的是一种庄重、沉稳、聚而不散的感受,这一特质虽非田黄石独有,却也是田黄石最为突出的品质。

郭祥雄 田黄石 群螭献瑞浮雕随形章 286克

再来是“细”。这一德很好理解,就是与粗相对,颗粒细小。田黄随着品质高下不同,“细”的程度也不大一样。田黄冻当然是非常之细,但由于田黄是“无根而璞”,有时因为母矿的质量就不是很好,因此也会有略粗的情况出现,比如田黄石中的“硬田”,质地略为粗糙坚涩,与细显然无关,因此不好一概而论。

清 田黄冻石 素章 68克

第四是“结”。结者,紧密也。这一“德”强调的是质地上的整体性,尺度把握起来不容易拿捏,要与其他几“德”放在一起综合评判。收藏玉石有“老结”一词,即形容质地紧密。质地紧密,也意味着密度较大,盘玩有“压手”的感觉,如果掂上去轻飘飘的,肯定和“结”字没关系。但是仅仅是压手,也不会有“结”的感觉,尚需有“凝”的配合。田黄石的质地即符合这一标准,密度大,结构紧密,并且在视觉和触觉上都能够呈现聚而不散、坚实绵密的感官感受。

林清卿作 田黄石 山水人物薄意随形章 85克

第五是“润”。古代文人所说的“润”字,一定是诗意的表达,“润物细无声”才是他们向往的

微信